68岁的“谢立基堂”, 盼变文物求保护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记者 温琳

    实习生 谢雅婵

    株洲日报讯 河东老城区的南湖街,有一座破败不堪的“谢立基堂”。这座藏身于闹市的老宅,建于1949年,曾经是一家木材店,已走过68年的沧桑历史,见证了株洲昔日木材生意的繁荣。11月14日,居住此宅的八旬老人谢世强向棱镜周刊反映,希望能将其列为文物加以保护。

    就地取材,

    父亲建成360平方米砖木房

    藏身于闹市区的“谢立基堂”。 温琳 摄

    这栋老宅位于芦淞区南湖街71号,与鲁班殿仅一墙之隔,灰砖白粉,墙面有多处裂缝和剥落,入口处写着“危房”两个大字。循着麻石台阶推门而入,宽敞的堂屋被隔断,通往二楼的木楼梯已腐朽坍塌,破碎的墙体上甚至长出了小树,天井、杂屋等悉数坍塌。在斑驳的墙壁一侧,一块方形麻石标牌证明了房屋身份:“谢立基堂,四抵自墙自脚,大新营造厂承建,民卅八年二月立。”

    “年久失修,真是太可惜了!”谢世强及其家人是老宅的居民。他说这座老宅是他父亲建的,建成后几个月新中国就成立了。

    那时,谢世强只有12岁,以他的堂名立基命名这座宅子。父亲以前是一名木材商,为了有一间像样的门面,就地取材建起了360余平方米的砖木房。新房建起后,谢家的生意变得红火。茶陵、攸县等地产的树就用麻绳等捆绑成排,以几百根为一排,沿湘江顺漂而下,经过株洲卖到长沙、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这是堂屋,这是杂物,这是厨房……从谢世强展示的旧宅平面图上,记者看到宅子分为上下两层,13间房中,有9间可住人。

    木材曾是株洲商业“四大法宝”之一

    附近居民肖大爷说,“谢立基堂”只是南湖塘巷众多木材店的一家。以前,鲁班殿周围是一个大型的木材市场,一度垄断过湘江流域的木材买卖,生意辐射到了上海、四川、广东等地。

    据悉,1949年前株洲是湘潭的一个镇,已是湘江十二大港口之一。从清朝起,株洲就有人经营木材生意。那时,江边有数以百记的劳工,搬运木材。株萍铁路、粤汉铁路相继修建,铁路也把株洲当地木材商运到江西、广东等地。那时,株洲木材商已经有了一定资本积累,出现了以唐春和为首的四大木材商,他们以株洲为基地,在长沙、武汉、徐州、南京等地设立木材加工场或营业处,成为湖南垄断平汉、陇海、粤汉、湘黔、浙赣铁路的最大枕木商,资产都在上千万银元。

    文化志愿者仇民主说,1949年前株洲商业有四大法宝——木材、煤、猪肉、鸡蛋,“木材奠定了株洲商业的基础。”让人遗憾的是,当年木材商的豪门大宅,除了“谢立基堂”保存相对完好外,其他房子只剩下断壁残垣。

    是否列为文物需多重考虑

    “谢立基堂”能否被列为区级或市级不可移动文物?

    记者咨询了市文物局文物科科长邹翠梅得知,南湖街沿线只有资福寺和鲁班殿两处被列为文物,“谢立基堂”也是当地的一座历史建筑。

    “文物的鉴定要看其建筑特色与艺术性、科学性,时间长短并非衡量其是否为文物的唯一标准。”市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会到“谢立基堂”实地调查,以对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进行保护。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