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与不借都难受 说说“熟人式借钱”那些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亲友来借钱,借或不借是件两难的事情。借,身边借钱不还的案例真不少。不借,又生分了感情。

    年关将至,要花钱的地方也多起来了,有的人手头更紧了,借钱的事也更多了。今天,我们将通过真实的故事,说说民间借贷中的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告诉大家在民间借贷中该如何更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借到钱是我的本事,

    要还钱得看你的本事”

    故事四

    核心阅读

    □ 株洲日报记者 刘琼

    “真是花钱买教训!”提及自己被“坑”的一段经历,家住株洲县的唐明很郁闷。几年前,自己借给表妹男友5000元钱,要债时却发现比登天还难。

    唐明是一名基层公务员,每月工资不到3000元。2014年5月的一天,正在上班的唐明接到了一个电话,来电的正是表妹的男友张峰。

    “大哥,我要在长沙开个饭店,还差点钱,希望你救个急。”电话中,张峰语气诚恳。

    “虽然才见过两次面,他看上去蛮老实的。”唐明没有多想,便把钱借了出去,且没有要对方写欠条。

    转眼到了2014年底,唐明在县城准备买房结婚。由于首付还差3万元,他决定找张峰要钱。没想到,这条要债之路一波三折。

    “好,大哥,你给我一周时间,我筹好钱就打给你。”一开始,张峰连连允诺。然而,约定的时间到了,唐明并未等到那笔钱。当他再次致电时,才发现对方已将他拉入黑名单。

    无奈之下,唐明只能求助表妹。直到此时,他才知道,这笔欠款表妹并不知情,且二人早已分手,断了联系。

    5000元钱就这么打了水漂?心有不甘的唐明决定换个电话号码试试。

    经过几天的连番“轰炸”,张峰终于接电话了,语气却变了,“借到钱是我的本事,要还钱得看你的本事,我反正是没钱还。”

    这番话让唐明“气炸了”,他却无可奈何。

    “怪我当初少个心眼,没有让他写欠条,就算报警也没用。”唐明苦笑着说,“江湖险恶,真是知人知面难知心!”

    为还钱方便凑个整

    结果他却玩失联

    故事一

    □ 株洲日报记者 温琳

    说起堂哥建玉,天元区某事业单位的小文便一脸无奈,原本关系“铁”的两人不仅亲戚没法做,近年来还断了联系,一切原因竟然是因为500元的欠款,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其中的90元,还是小文“贴给”他堂哥的。

    小文说,他和堂哥自小关系就比较要好,从小学至高中两人读的都是同一所学校,两家人住得比较近,关系也比较融洽,所以生活和学习上,堂哥一直都比较照顾他。

    2008年,两人都在省城上大学,堂哥在学校做被子生意。当时他身上带的钱不够,差410元钱。陪堂哥进货的小文,毫不犹豫把钱借给他,并约定回学校便归还。

    410元差不多是小文一个月的生活费。让小文意外的是,回到学校后,堂哥便没再和他提起借钱的事,后来小文数次向堂哥提起还钱,堂哥还反问道“被子都没卖完,如何还?”

    一晃就是春节,小文在村里的麻将桌上遇到堂哥。当时,堂哥提议凑个整,让他方便还钱。小文又给了堂哥90元,凑齐500元。在牌桌上,堂哥把钱输了个精光。

    之后,两人经济条件也充裕了许多。500块钱,小文也不曾追讨过。可这段“赖”的过往,似乎上了发条,在他心中循环播放着。

    朋友欠16万 竟约定“分期还款”

    □ 株洲日报记者 周卓灵童

    市民刘华近来为一笔借款伤透了脑筋。这笔钱是他10年前借给一个朋友的。10年间,这个朋友想了各种奇葩的方式企图赖账,直到最近才承诺以每月1000元的方式“按揭”还款。

    然而,刘华担心,即使对方严格按照承诺如期还钱,10多万元要还上10年,68岁的他担心,自己还能不能撑到那一天。

    原来,由于生意关系,刘华和老乡周逸成了忘年交。从2000年开始至2005年间,周逸欠了刘华16万余元,大部分是赊买各种货物的货款。“还有两次是直接在我手上借的现金,说是做生意要扩大规模。”刘华回忆道,每次借钱对方都声称“很快就还”。

    到2005年,经过多次催账未还,刘华才对这笔借款产生了危机感。那一年,周逸离开老家到外地去做生意。

    转眼又过去多年。无奈之下,周逸提出一个“权宜之计”:以“按揭”的方式付款,每月还给刘华1000元。

    可刘华算过,即使按周逸最近承诺的每月还1000元的还款方式,也要近10年的时间才能还清所有欠款。他担心的是,对方并非每个月都会按时如数归还,即使按时归还,这样算来拖上10年,自己是否健在无法预料。

    他与债主天天见

    拿着工资就是不还钱

    故事二

    □ 株洲日报记者 沈全华

    “恨得牙痒痒,却对他无可奈何!”9年来,说起同事三喜,荷塘区居民海孚就直摇头。两人抬头不见低头见,对方拿着工资就是不还钱。

    “好哥们,借点钱救急,我要囤一批货大赚一笔!”2008年,同事三喜以在外做服装生意急需用钱为由,向海孚开口借钱。三喜表示,年底一定还,还请他吃饭表示感谢。“谁都有个难处,帮一把就过去了!”海孚为朋友两肋插刀,把参加工作10多年攒下来的23.5万元给了对方,自己的购车计划也因此搁浅。

    年底到了,三喜却难觅踪影了。多方打听得知,三喜因经营不善导致资不抵债,婚姻破裂,家庭解体,四处躲债。多年积蓄要打水漂,海孚急红了眼,找遍所有认识三喜的人,终于成功堵住他让其还钱。像挤牙膏一样,海孚总算从三喜手中要回15.5万元,剩下的8万元没了下文。

    一边逃债,一边借款,三喜仍在上演“阴阳人生”,身边不断有同事掉进其借钱陷阱。原来的同事童力,虽被海孚多次提醒还是上当了,5.8万元现金有去无回。

    “我们都是上班族,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不到3000元。”海孚也向律师朋友咨询过,看能否通过提起民事诉讼讨要欠款,得到的回复是即使胜诉也拿不到钱——对方既没有可执行财产,也很难查证有高消费行为。两人的经济纠纷是私事不是公务,单位财务不可能代扣三喜的工资抵债。

    欠了周围同事一屁股债,三喜却毫无愧色:“没钱,以后再说吧!”海孚很是苦恼,对方一个人吃饭、全家不饿,自己还有一大家子要养。眼看还款遥遥无期,对方还天天在面前添堵。

    借钱不善,识人不明,他只想大吼一声:“啊,朋友,还钱啦!”

    故事六

    为维持体面的生活 他借遍了亲朋好友

    漫画/王玺

    □ 株洲日报记者 温琳

    “他原本是我最好的朋友之一,后来突然没有了音讯,到再后来才知道,他在外面欠了很多钱。”说起朋友小凯,天元区某事业单位员工小林很是感慨:“可能是大手大脚的生活习惯害了他。”

    小林是2011年从广东来株洲上班的,那是他第一次来湖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认识了跟他年纪相仿的小凯,两人当时聊得非常投机。“小凯出手比较大方,吃饭、唱歌大部分都是他抢着买单。”

    遇到如此大方的哥们,小林十分珍惜。2014年的夏天,小凯突然找到小林,说他手头比较紧,能不能借他1万元钱,说等着急用。小林想到小凯也曾借钱给他,所以没有多问,就从银行取了1万元给他,他说2个月之后还,道了一声“谢谢”便走了。

    尔后的2个月,小林再也没有接到过小凯的电话。小林偶尔打电话给他,也在电话里总说忙,过一阵子他便会还钱,然后匆匆挂断电话。

    到了2015年,小林准备在株洲买房急需用钱,当他给小凯打电话时,发现电话是空号。后来通过朋友得知,小凯早在2013年,家庭便发生变故,父亲生意失败。他又没有工作,突然失去了经济来源,又改不了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为了维持体面的生活,差不多向身边所有亲戚、朋友借了钱,加起来大概有二十五六万,可能担心还不上,后来人也没有了踪影,有朋友说他去了陌生城市重新开始。

    遭遇熟人借钱,32人中有5人明说不借

    记者调查

    □ 株洲日报记者 周卓灵童

    生活中,遇到熟人向你借钱,借还是不借?昨日,记者在“株洲身边事”“工大交流群”中进行了随机调查。32人中,5人明确表示不借,不愿意有任何债务关系;19人表示会借,但金额得视彼此熟识程度来定;另有一部分人,也明确表示会借,但必须得写欠条。

    你的亲朋好友都会按时还钱吗?面对该问题,32人中,25人有过借钱给熟人的经历,其中,顺利并如期到款的,只有10人;延期但最终还款的8人,至今还有未归还欠款的7人。

    遭遇借钱不还的情况,怎么办?网友“西瓜王”回复道:“那就认清楚这个人的人品,下次再不来往了。”不过网友“柚子”却回应道:“你得凭本事让他还,毕竟他凭本事借的钱。”湖南工业大学大三学生刘文则表示,朋友之间借钱,从不写欠条,遇到不还的话是真没办法。

    无钱可还的她

    为延迟还款发裸照

    故事三

    欠条、借条,一字之差区别大

    法律提醒

    熟人借钱,是写借条还是欠条好,二者有何区别?

    “区别大着呢。”隆安(株洲)律师事务所律师易露表示,首先,欠条和借条的性质是不一样的,它们形成的原因不同,借款主要是因借贷而产生,属合同性质。欠款则可能是因为买卖、租赁、利息等原因产生,属于一种债券凭证。

    对于注明了还款期限的借条和欠条,诉讼时效没有区别,都是从注明的还款期限届满之日起两年。但如果没有注明还款期限,两者的诉讼时效区别就大了。简而言之,就是没有注明还款期限的借条,可随时要求还款。但同时,20年内不主张权利,出借人则丧失胜诉权。

    若是没有注明还款期限的欠条,出借人也可以随时要求返还,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之日起两年。但是,从出具欠条之日起,两年内不主张权利的,丧失胜诉权。

    易露提醒,出借钱款时,第一,要明确借款人的偿债能力;第二,在双方签订借款协议时一定要注意协议中容易发生纠纷的地方,如利息、管辖法院、还款期限等;第三,出借方一定要保留好付款依据,倘若债务人没按借据条款履行诺言,债权人也可通过法律程序来挽回自己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如果有第三方担保,要明确担保主体的资格、担保范围(是否包含利息)以及担保期限。最后,借钱要量力而行。

    □ 株洲日报记者 周卓灵童

    马琪(化名)是株洲一所学校的学生,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文静、朴实,一米六左右的个子,白皙的皮肤,一头齐肩的中长发用一条皮筋随意扎成马尾。很难想象她会与“老赖”一词发生牵连。

    “我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父母给的零花钱不多,看着班上一些同学买衣服、包包,超羡慕。”想满足自己的需求,又不想跟家里要钱,她想到了做生意,摆摊卖衣服。

    “株洲有很多服装市场,学校也有很多同学在晚上或者周末做服装生意。”马琪也想成为学生生意人中的一员,这样可以挣一点钱。

    做生意是需要本钱的,没有本金的她想到了借钱。“打电话、发微信、找熟人,一番流程下来,终于筹齐了5000元。”马琪也签下协议:一周后连本带利归还5500元。

    拿到钱后,马琪将大部分的钱用于购进销售的衣服,小部分钱款则购买了自己心仪的包包和衣服。 但是,做生意没有马琪想得那么简单。一周过后,衣服还剩一大半。没挣到钱,还款便没了着落。

    很快,催款电话接踵而来,表示如果马琪不还钱,就去找她学校的领导和她家人,说她欠债不还。马琪苦苦哀求对方,希望宽限些时日。

    马琪深知自己无力还款,解决办法也只有一个——“赖”下去。一个月后,对方表示:“有个法子,可以延期还款,就是手持身份证拍摄一张裸照。”

    没有办法,马琪只得按要求,拍了照片,发给了借贷方。还款期被延长了一个月,不过这时候,本息已经不是5500元,而是变成了8000元。

    被逼无奈的她只好将此事告知父母,最后父母出面将钱付清,并要求对方销毁裸照,并写下“不得复制并传播马琪裸露照片”的保证书。

    丑话说前头 人情摆后头

    周卓灵童

    记者手记

    制图/王玺

    中国有句话,叫“丑话说在前头”。做事之前,摆明了可能有的问题,再约法三章,然后去做事。这是件很好的事情。但生活中的我们除了会把人情甩在前头,碍于情面,往往不会把丑话说在前头。

    不借钱,人家说你做人有问题。可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一旦借了钱,临近还钱,不接电话、奇葩理由、玩失踪........原本好好的关系,却成了恶人,时间久了,更成了生活中的陌生人。到期未还,有些人就与你躲猫猫,天天躲着你。熬过两年,按照法律规定,哪怕上法院,也不受保护。真是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

    其实,依笔者看,无论何种关系上的亲朋好友,在借钱之前,一定得把丑话说在前头,把最坏的结果通通写进协议。真到了还不上债的那天,没别的招,按“约定”办事,为自己的行为埋单,公平合理。

    如此一来,既解决了连环夺命催的尴尬,又保住了亲戚朋友间的情谊。何乐而不为呢?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