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落实到炎陵,就是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全面建设美丽幸福新炎陵。炎陵最大的优势是生态品牌,最大的希望是绿色发展,我们重点围绕四个方面做好生态文章。
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炎陵县森林覆盖率高达83.55%,有湖南最高峰——酃峰,神农谷内保存着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空气负氧离子含量达13万个/立方厘米。可以说,绿色是炎陵的“底色”,更是炎陵的“底气”。我们要严把生态红线,杜绝高耗能、高污染、高物耗项目,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坚定不移维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打造绿色崛起的经济生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提供了根本遵循。炎陵继续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提高发展“含金量”。做大文化旅游,舞活绿色崛起的“龙头”。打好炎帝牌、红色牌、生态牌,扎实推进炎帝陵创5A、神农谷景区提质改造等项目,形成“一心一环三大板块”发展格局。做强生态工业,构筑绿色崛起的“桥梁”。壮大“一区两园”,形成“三主多辅”产业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旗舰”企业。营造“亲”“清”政商关系,扩大贫困县IPO“绿色通道”影响力,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做优绿色农业,打造绿色崛起的“洼地”。全面推进“一带八基地”建设,优先发展黄桃、茶叶、白鹅、笋竹林。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引导同类产品向强势品牌聚集,叫响“神农”“炎帝”“炎陵”总品牌,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打造和谐幸福的人文生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以全面脱贫、全面小康的实际成效告慰先烈英灵。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实施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增收渠道。完善扶持政策,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的生活“美起来”。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完善办学条件,培优师资队伍,普及高中教育,建设教育强县。加强卫生与健康工作,打造健康炎陵。想方设法让老百姓的保障“稳起来”。加强住房保障,健全养老、医疗、失地农民保险等制度,落实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等政策,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抓住强化基层、落实责任、解决问题、打防结合“四个关键”,确保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打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记者见面会上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清气”就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我们要学“岁寒三友”,提振精气神,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螺丝”拧紧。学梅,报春不争春。我们要学梅花“俏也不争春”的品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老区事业谋发展,为老区人民谋幸福。学竹,扎根不松根。郑板桥有首《题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的“根”是群众,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才能把“根”扎得更深、更实、更牢。面对面,就是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心贴心,就是在与群众拉近心理和情感距离,成为群众的友人、亲人、知心人;实打实,就是遇到困难不回避、不敷衍、不推脱,拿出勇气、锐气和正气,帮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学松,傲寒不傲天。陈毅写过一首《青松》:“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赞美松树傲寒不傲天的品质。“傲寒”,就是不惧重压,勇于担当;“不傲天”,就是遵循规律,遵守规矩。我们要全面加强基层党建,全面落实“两个责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