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株洲以人才引进的陕西人,我来湖南已有8个年头。因为新株洲人这一特殊身份,我会经常拿株洲与西安等城市进行比较,对株洲的发展也特别关注。我认为,株洲发展要迅速补齐产业短板、人才短板和行政效率短板。
一、产业结构短板。作为工业城市,健全制造业产业体系是工业强市的必然要求。株洲拥有便利的铁路、公路和航空优势,需要充分利用,强化东南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承载功能。
靠少数几个产业支撑的经济很不牢靠,一旦行业出现周期性饱和和波动,新的增长点又没有培育起来,经济发展就会陷入阵痛期。人工智能、IT、3D技术等新兴产业,将会是未来的主导型产业,这恰恰是株洲最大的短板,需要大力发展。建议联合湘潭大学、湖南大学、中南大学和腾讯、阿里巴巴,组建株洲新经济研究院,助推新经济发展,特别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经济的发展。同时,要促进乡村游发展,把现代旅游业做起来,消费经济也是经济发展的利器。
二、人才短板。这也是最核心的短板。沿海发达地区创新成果繁花迷眼,这是资金、人才等资源大规模聚集的结果,更是发展思路、创新理念高度密集的结果。作为一个地级市,株洲要跟大城市展开人才争夺竞争,本身就不存在优势,因此需要更加务实,在努力引进高端人才的同时,更要切切实实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
长期以来,株洲大力柔性利用外脑资源,各地专家、行业领军人才,特别是两院院士等域外大咖,为株洲先进制造业发展贡献了积极力量。但是,本土人才熟悉我市产业环境和技术一线实际需求,株洲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制造业创新转型,根本上还是要依靠本土人才,盘活现有人才资源。
当前,各地人才抢夺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株洲的人才发展环境特别是政策服务环境,与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对引进来的人才资源——新株洲人,要尊重他们,在项目、职称、收入、平台、职务、情感关怀等方面提供各种便利,促使人才潜心事业,并获得自身发展。这是留住人才、促进人才创造力发挥的基础,也是人才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三、行政效率短板。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行政效率起着巨大作用。近年来,株洲在行政效率方面有很大提升,但整体而言还是不高,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原因造成:行政系统整体人员年龄结构偏大,知识结构和技能相对落后,行政流程机制、职责分工、绩效管理、收入分配等都存在不尽完善的地方。这就造成了本土思维主导,而外地新思维难以有效渗透进来,很多人观念严重跟不上时代要求,导致行政效率难以提高,影响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