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岗位就了业 实惠脱贫心喜悦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文/黎亮 宋建华 供图/醴陵市国瓷街道办事处

    他们满怀热情,凝心聚力,以“服务,脱贫,发展,致富”为中心,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醴陵市国瓷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一班人,在醴陵市委、市政府吹响的决胜脱贫攻坚的号角中,勇当先锋,倾尽全力,因人把脉,因户施策,注重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扶贫工作做到像“绣花”一样,不漏一针一线;对结对帮扶对象,像“恋人”一样,用心去爱,对贫困人员用心去扶,对伤病人员用心去帮。他们把心思全部倾注在扶贫工作上,他们扎实的工作作风,温暖了贫困人员的心,激发了他们各自的潜能,树立了致富的信心,开启了广大贫困户的幸福之门。

    领到工资增了收,他们的心里充满喜悦。

    家住醴陵市国瓷街道办事处古城村大屋组的陈细珍,2014年前可谓“一穷二白”,住在一个山冲里,没有一点经济收入,日子过得极其艰辛,感觉自己是一个被社会遗忘了的人,好日子永远和自己沾不到边。

    办事处对口帮扶队员陈淑纯了解他家的实际情况后,多次到他家进行走访慰问,鼓励他要对生活充满信心。不久,他被安排到华联瓷业上班,月收入2000多元。

    如今,他的家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家具新了,房子洁净了,钞票多了。他高兴说:“党的十九大现场直播,我看了这个台,又看那个台,党的扶贫政策真是遍地开花,温暖人啊。”

    姜东村的贫困户柳发明在姜村休闲农庄老板手里领到3000多元的月工资时,开心说:“我终于有事做了,我能拿工资挣钱了,明年我家就可以摘掉贫困户这个帽子了。”

    原来柳发明一家六人,父亲和爷爷长期患病,无劳动能力,母亲常年瘫痪在床,家里没有一点经济收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针对他家的实际情况,办事处采取“帮就业,帮就医”的帮扶措施,通过家庭签约医生的精心治疗,三位患病老人的身体都得到了好转,妹妹柳发辉也被安排到金六福酒业做管理员,月收入2500多元,一家人有了5000多元的固定收入,扶贫专干还帮柳发辉的女儿申请了助学计划,每年都可享受助学补助,一家人的日子过得乐呵呵的。

    姜东村党总支书记汤其伟坦言:“产业脱贫使他们一家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希望。”他鼓励柳发明一家说:“只要你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练就就业的本领,好日子就离你们不远了,你放心,党和政府就是你们的亲人。”

    如今,该办事处已有33名贫困人员参加了产业扶贫,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充满发挥自己的潜能。当他们每月都能领到丰厚工资时,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的甜。

    拆了危房住新房 舒适环境暖心房

    拆了危房建起了新房,现在的居住环境美美的。

    古城村贫困户杨大均,家有二位老人和一位精神病人,一家人原来挤在二间破旧的土房里,生活居住条件极差,因为感觉脱贫无望,一直处在唉声叹气中。

    办事处扶贫专干了解他家的情况后,及时向办事处党工委反映了情况,办事处党工委迅速作出决定,帮助他拆除危房,重建新房。办事处人员和村委会干部一起帮他家清理地基,搬运建筑材料,二个月后,杨大均一家住进了新房,他逢人就说:“要不是办事处的帮扶,我家还不知何年何月才能住进新房啊。”

    土株岭村贫困户谢保常,一家五口,二位老人长期患病,二个小孩在校读书,全家居住在几间简陋的房子里,屋上漏水,墙面透风,随时都有倒塌的危险。在办事处副主任周江龙的帮助下,他家争取了危房改造的名额,建起了新房。如今,一家人住在新房子里,脸上露出了最美的笑容。

    姜东村村民彭强带着患有精神病的妻了和在读书的女儿长期借住在一亲戚家,二间土房早已倒塌大半,办事处副主任巫启军和村委会干部硬是挤出时间,通过多方协调,经过70多天的艰苦劳动,终于帮他家建起了新屋,让全家人有了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每次当扶贫干部到他家走访时,他患精神病的妻子也会向扶贫人员伸出大拇指,露出喜悦的笑容。

    把心放在扶贫上 结对帮扶像“恋人”

    ——醴陵市国瓷街道办事处扶贫攻坚纪实

    医好疾病强了体 不愁吃穿精神爽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用情用心帮扶是关键。

    “我们对待贫困人员就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只要我们付出真情,付出爱心,倾注真心,用实际行动去解开群众的心结,帮助砸除绑在贫困人员身上的难点、困点、病点、痛点,扎扎实实地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让‘帮就业,帮就医,帮就学,帮技能’的工作落到实处,得到实效,贫困人员才能和我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帮助他们树立脱贫致富的信心;我们要坚决做到只要是贫困人员有需求的事,必须马上就办,办就办好。”醴陵市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兼国瓷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赖洪在办事处扶贫工作会议上的殷切叮嘱,成为了办事处扶贫攻坚的工作指南。

    姜东村村民彭远谷,因右腿20多年前被截肢,没有劳动能力,导致家庭困难。办事处和村委会不仅在物力、财力上对他家给予了最大的帮助,还通过健康帮扶,帮助他安装了假肢,让他能参加许多力所能及的劳动,走向脱贫致富之路。前些日子,彭运谷提着自己亲手种的芋头,送到了村委会,感激地对村委会和办事处的干部说:“请你们尝尝我亲手种的芋头,这是搭帮你们健康扶贫结出的果实。”

    姜东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文解林也有相同的感受:“搭帮办事处的健康扶贫,我的身体状况好多了,不再是以前的‘病夫’了,我能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了。”

    “若是没有办事处的帮扶措施和社会的保障兜底,像我们这样的贫困家庭,日子真不知怎么过。”这是华塘村贫困户晏辉对办事处帮扶责任人万卫华说出的心里话,晏辉常年和智障、肢体残疾的女儿、女婿生活在一起,全家人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感觉脱贫无望。在办事处的健康帮扶下,女儿、女婿都得到了签约医生和上级医院的精心治疗,目前病情都有好转,全家享受农村低保政策,每月能有780元的补助,计划生育奖扶每年有4980元,社保每月80元,再加上办事处、村委会的救助帮扶资金,一家人过上了不愁吃,不愁穿的日子。

    古城村60多岁的贫困户陈爱群靠在饭店给人洗碗维持生计,原来他的儿子患有精神病,儿媳离婚,留下一个孙女在校读书。办事处主任李友鹏到他家走访后,拿出自己的工资600元,硬是塞进了陈爱群的手中,关切地对她说:“大姐,你放心,你家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一定会尽能力解决。”不久,她儿子被送往医院治疗,她一家在物资上和经济上得到了办事处的最大帮助,李友鹏主任还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多次到醴陵四中去看望陈奶奶在读高中的孙女,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前不久,陈爱群老人将一面“真扶贫、扶实贫”的锦旗送到国瓷街道办事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