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美术名家深入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写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吕中元作品

    □ 文/温琳

    10月26日至30日,为了留住株洲老工业区历史的印记,市文体广新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邀请全国及省、市30余位美术家来清水塘老工业区采风写生,借助多种艺术表现手段,以艺术的原创力和感召力,推介株洲特有的工业美术文化。

    姜宝林、龙瑞、刘建、陈风新、王学辉、巫卫东、杨越、李晓柱、叶建新、邹明、吕中元、曹宝泉、肖舜之、骆飞、坎勒、贺安成、王炳炎、党朝阳、肖骥波、张志君、贾文广、胡大虎、沈磊、何润成、崔文学、谭树柏、彭毅、彭慧、李谟中、谢安幸、楚石、王征、周素莲、张吉红等美术名家参加了此次写生活动。

    株洲清水塘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区,是“一五”“二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以有色冶炼、化工、建材、火力发电等重化工为主的重工业基地。作为株洲工业的代名词,一代又一代的产业工人用汗水、心血和智慧铸成了工业历史光环。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为适应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新形势,关停搬迁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清水塘也终将要恢复碧水蓝天。

    中国国家画院名誉院长龙瑞说:“老工业区给我们国家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现在它完成了历史使命,我们不但要看到她今后的发展,还要看到不同地方留下的不同脚印,告诉后人,我们曾经是从这个地方走过的,我们留下的是一种痕迹,有了不同时期的痕迹,串联起来就是我们的发展历史。”

    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山西画院院长王学辉说:“这次来株洲,感觉很亲切。看到这么多管道,这么多历史遗存的东西,在这个年代,觉得很宝贵。虽然它失去了以前的工业用途,但是它留下了历史记忆,我们应该把它保留下来,而不是简单地拆掉。”

    画家们走进老工业区,被方块型的厂房、直线型高炉、纵横交错的轨道、锈迹满满的烟囱所震撼。写生第一天,部分画家留在工厂写生,中午也不休息,匆匆吃了盒饭,又争分夺秒开始了与现实题材的对话,接连几天都是如此,厂区刺鼻的异味、蚊虫的叮咬都无法阻挡他们的创作热情。他们的画笔之下,摒弃了传统的套路,改变了程式化的语言,用最为鲜活的、真切的作品为冰冷的“钢铁王国”留下温情的记录。

    ▲党朝阳作品

    ▲谢安幸作品

    ▲王学辉作品

    ▲邹明作品

    ▲叶建新作品

    ▲彭慧作品

    ▲肖舜之作品

    ▲巫卫东作品

    ▲彭毅 大工厂系列之落幕

    本社社址:天元区新闻路18号 邮政编码:412007 传真:28823908 电话:28816112 广告部28823918 印刷厂 28823928 发行部 28823900 本报自办发行 年定价268元 零售价:1元 广告经营许可证:株工商广字第4302004030087号 本报3:10开印6:30印完 株洲日报印刷厂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