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为民情怀 提升幸福指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总有一些国家公职人员感慨:待遇低,加班多,压力大,幸福感不强。如何提升工作幸福感?笔者认为,关键要强化为民情怀。

    强化为民情怀,会增加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早就告诫过:“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熟悉这份职业的特性。如果缺乏为民情怀,时常进行各种比较,你定然会抱怨工资低待遇少,进而心生不平。相比工资待遇,国家公职人员还有很多的幸福源泉可寻:通过棚户区改造帮助百姓搬迁新居,关停污染企业还百姓碧水蓝天,修通道路方便百姓出行,加强食品药品监管让百姓放心吃喝,打击罪犯加强巡防保障百姓平安……身为国家公职人员,不能停留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底层,把自我的幸福局限在狭隘的空间,堵塞了幸福获取的通道。

    强化为民情怀,会提升幸福的指数。不少公职人员存在一种打工心态,即“你出一分钱,我做一点工作,多一点工作我不干,多一份责任我不担”,工作推一步走一步,缺乏主动性思考和自我提升的动力,这种自我贬损长此以往,最终免不了“温水煮青蛙”的结局。强化为民情怀,牢记使命与责任,抱有“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然有我”的积极心态,不断学习和吸取新的知识和技能,提升自我能力和素养,勇于担当,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才能不断为民谋利添福祉。当公职人员积极主动想干事,用勤奋努力克服困难去干成事,当一件一件利民的事办好了,收获人民的认同和称赞多了,幸福指数也就提升了。

    强化为民情怀,会增强幸福的感知。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情,定然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于学习,有的人可能会觉得烦躁,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幸福,拥有了难得的静心时光;对于考核,有的人可能会感觉苛刻,甚至埋怨何苦自己为难自己,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样才公平公正,避免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对于加班,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凭什么占用我的假期,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偶尔紧凑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历练。规定学习时间抓能力培养,加班加点抢抓发展时机,严格考核抓效率提升,这些于每个人而言,都意味着更多的辛勤、更大的付出。如果缺乏为民情怀,不能站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待,简单地以所获得的金钱和物质报酬来计算工作价值的话,幸福的感知定然会大打折扣。

    愿我们都有一腔为民情怀,从生活和工作当中获得更多更大的幸福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