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突破思维惯性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市教育质量“健康体检”市级报告近日出台,这份权威报告显示:睡眠足的学生学习成绩好,补习时间和成绩不成正比。(10月11日《株洲日报》)

    家庭作业做到深夜,孩子们假期奔忙于各类补习学校,如此,孩子成绩就会提高?大数据时代,数据所呈现的真相,足以颠覆家长和学生的惯性认知。

    人的大脑在一天中有一定的活动规律,大脑处于极乏状态时,学习效率最低。在大脑最佳时间进入学习,往往事半功倍。教育质量“健康体检”显示:每周补习时间超过8小时,学生学业成绩随着补习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可见,一味延长学习时间,求得的只是心理安慰。

    信息时代改变着人的很多习惯,比如外出方式、阅读习惯,但从认知角度看,要改变一些惯常的认知,却艰难得多。 一份科学的关于教育的区域报告,除形成“绿色评价”之外,更应该影响到相关教育思维模式,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而不是过度关注分数;又比如家长过高的期待、过多的比较会成为孩子沉重的负担,对孩子的好奇心和创作力等会造成消极影响。

    只有观念改变,人的行为模式才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一份历时两年的“绿色评价”给人们以启示:重要的是逃离思维惯性,更新思维模式,向立德树人的教育之路前行,让孩子在快乐中体验,成人成材。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