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王芳 通讯员 邱宇松 供图 株洲市公安局
神农故里,湘水北望;
两岸人们的幸福总有他们默默地坚守。
罗霄山下,层峦叠翠。
绵延万里的平安总有他们坚强的护卫。
怀赤子之心,育一流人才,铸忠诚警魂,护一方平安。
金秋时分,稻穗低垂。在全国文明城市株洲,无论是白天还是深夜,无论是在社区农村,还是在沃野山乡;无论是服务窗口,还是侦察一线,来往的人群都显得从容而安心,因为在株洲市民的心中,这座城市有一支始终都在守护着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的“钢铁之师”,为广大市民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他们,就是株洲公安。
9月19日,从北京传来喜讯,在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株洲市第六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称号,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连续4次获得全国综治最高奖的市州。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高度重视、常抓不懈的结果,其中也有着株洲公安这支铁军在背后默默地付出与坚守。
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葵指出:各级公安机关既要抓好业务,又要抓好队伍,抓业务就是锻造队伍,抓队伍就是促进业务,要在抓业务工作中切实增强抓队伍建设的行动自觉。
近年来,株洲公安机关深入贯彻省厅党委“两加强两提升”、“五标准五工程”警务战略,以“强警”、“亮警”、“爱警”为抓手,深化队伍管理改革创新,连续10年荣获全省公安机关绩效评估与队伍建设优秀单位,连续4年在市绩效考核中蝉联一等等次,连续3年被评为全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单位,2016年和2017年先后在全省公安队伍建设会上作了典型经验发言。
人事改革激活力
“我响应市局党委的号召,主动到基层工作。”在响应株洲公安局党委发出的到基层建功立业的号召下,市公安局警务督察支队网上督察大队大队长戴正宇十分积极,第一时间报名到分局当民警,愿意用满腔热情服务基层。
这仅是株洲公安全面深化人事改革的一个小小缩影。2016年,为激发整个公安队伍的活力,株洲公安在人才选拔机制、解决基层警力不足及干部选拔三个方面实施三管齐下,在全市公安系统开展了有声有色的人事改革。
引进国内一流的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进行论证分析,以“因事定岗”、“最少岗位数”为核心,结合编制数核定各部门岗位名称及数量,从根本上杜绝“以人设岗”; 运用数据分析法、专家评估法、岗位整合法等倒逼核定机关单位人员编制,以解决基层警力不足;明确“工作业绩、单位评价、党委评价”分别占40%、30%、30%的权重,以综合性量化评价体系计分排名来解决同类干部不好比较的问题,实现优中选强。
突飞猛进的业务数据证明了人事改革的成效,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0.77%,现行案件破案率高达38.65%,全市公众安全感及公安机关工作民意调查排名全省第三,形势激励人心。
“有战斗力的队伍才会是正规化队伍!”作为主抓全市公安队伍建设工作的株洲市公安局党委(组)成员、副局长、政治部主任阴福安深谙此道。“我们抓住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这一核心,大力推行人事管理机制改革,着力调优调强班子,做实做大基层,提高提升素质,使队伍更加风清、气正、劲足、效高。”
近两年,市公安局通过全面深化人事改革,有效破解警力资源管理难题,大大提升了队伍的战斗力,更有效激发了队伍的活力。
战训合一砺精兵
1月26日凌晨,一持刀男子在石峰区建设北路持长柄砍刀攻击路人。接到报警后的民警罗拥军赶至现场,在口头制止无效情况下鸣枪警告。但嫌疑人无视警告,仍挥舞手中砍刀逼停一辆正常行驶且装满汽油的油罐车,并持刀砍向了民警。罗拥军果断开枪击伤嫌疑人腿部,并在增援民警的配合下将嫌疑人制服送医。
民警罗拥军果断自信地打响了“新年第一枪”获得了社会普遍赞誉,也受到了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关春的高度肯定。这也是近年来,株洲公安坚持开展实战练兵、强化实战演练的一个实例。
实战练兵历来是强警之道。近年,市公安局先后出台《“实战训练年”活动方案》、制定《全警基本功训练考核工作方案》,组训专业班21类35期,参训1599人次,68人因考核不合格予以补考,10人被延期晋升警衔。全市基础性实战训练达5560余人次,2015年的体能专项训练、2016年的基本功专项训练均全员参训,2017年的实战岗位民警警用手枪实战环境专项训练已经组训1960人。
同时,建有78名市级和183名县级教官组成的实战型教官队伍,连续两年将40余名骨干教官送外学习,今年选派3名优秀教官赴湖南警院挂职锻炼。市政府常务会已研究通过征地125亩用于新的民警培训基地建设。
两届全省基本功比武竞赛中分别取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攸县公安局巡特警大队和荷塘分局刑侦大队先后被评为省级随岗训练示范点,“精准实战训练工作”典型经验在全省公安机关推介,荣获2016年全省公安机关“院局合作”优秀单位,全省公安机关大数据比武团体第一名,全省警保业务技能比武第1名……一次次的载誉和肯定,使株洲公安创品牌工程不断推进。
推树机制活典型
他们脚踏的所在即是光明,他们擎起的苍穹即是正义。9月22日,“热血铸剑·丹心卫民”全国公安百佳刑警推选活动中,湖南三名刑警载誉归来,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副支队长王德胜名列其中。
“表彰活动现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国务委员、公安部长郭声琨亲切与我们握手交流,现在想起来还很激动。虽然是我去领奖,但我代表的是株洲公安去接受这个荣誉。”回归工作岗位的王德胜,希望将全国公安百佳刑警活动传递的警营正能量,传递、激励和带动全体参战民警自觉地、积极地投身到公安工作当中去。
不断丰富推树机制,最大限度挖掘先进典型。近年来,株洲公安机关推树获得全国荣誉称号集体5个,获得全国荣誉称号民警15人;推树获省级荣誉称号先进集体113个,获得省级荣誉称号民警297人;7名民警被公安部授予一等功,59名民警被省厅授予二等功。推树的全国劳模交警支队芦淞大队民警袁宣日、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谭国,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二级英模陈国营等先进模范人物,在全国、省、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与好评。
2016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每季推报两名“湘警之星”,推树了2016年度“株洲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苏获、2017年“湖南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周宇等一批先进典型。今年5月召开的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荷塘分局刑侦大队获评“全国优秀公安基层单位”,醴陵市公安局麻志翔、攸县公安局段新华获评“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开展了“新警之星”评选活动,评选出李圣文等10名全市公安机关首届“新警之星”;开展了最具魅力所队、身边最美警察评选活动,微信投票3天内点击量达到100多万人次,有力地推介了株洲公安先进典型。
株洲公安,他们清正廉洁、执法公正;他们作风过硬、处处为民;他们细致严谨,恪尽职守;我们的幸福与安全感都有这支人民队伍在坚守。
株洲公安,这支屡获殊荣的队伍,他们用行动践行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宗旨,赢得百姓的赞誉。
于是,我们就更加能够理解株洲经济持续增长和人民平安和谐的背后,是源于他们的辛勤付出、默默奉献;我们应该自豪,身边有这样一支凝心聚力的优秀团队为我们保驾护航。
株洲公安,用青春与热血诠释了大写的忠诚!
忠诚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
凝聚警心添动力
2016年除夕之夜,株洲市公安局警令部110报警服务台办公区灯火通明。作为一名新民警曾小诗没有回家过年,而是与同事们一起坚守在接警岗位。“我虽然没有回家和家人团聚,但想到千万家庭却能因我们的坚守而幸福平安的团圆,这份责任与担当令我十分骄傲。”
天元分局禁毒大队长谭春阳的小孩2012年突发重病,他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和经济压力,分局当即伸出援手,发动民警捐款,民警基金会也及时送上救助金。他感慨道:“组织上既给我精神上带来鼓励,也给了我经济上资助,作为一名人民警察,我为我身在这样温暖的集体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忠诚立警魂,关爱暖警心。近年来,株洲市公安局以“暖警、爱警、兴警”为抓手,大力建设文化警营,多维度开展各类队伍建设活动,助推队伍建设工作取得了新的发展与进步。
“暖警”工程营造人文关怀。推进健康警队建设,设置了各类运动俱乐部,完善民警带薪休假、定期体检。全额发放民警警衔津贴,免费供应工作餐等活动让民警有一种“家”的感觉。株洲公安“暖警工程”先后被人民公安报、中国警察网等央媒刊登长篇报道,向全国公安系统推介株洲经验与成效。
大力实施人才兴警工程。突出抓好骨干型、专家型人才培养,5人入选省厅专家库、3人入围株洲市第四批学术技术带头人,30余人通过高、中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近几年先后招录44名公安大学、刑警学院毕业生、100余名湖南警院毕业生和6名反恐防爆、4名法医等特殊专业人才,面向全国遴送28名专业人才。
着力保权益的“爱警行动”。建立公安民警维权抚慰机制,出台《民警正当执法权益被侵害抚慰办法》。2016年,市公安局共督办民警维权案件32起,依法处理侵权嫌疑人37人,发放维权抚慰金5.4万元。同时,面向全市公安机关推送心理知识,组织心理行为训练,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危机干预。
加强公安文化建设。成立“株洲公安文联”,创办了“警察书屋”,举办“文艺人才选拔”等比赛。荷塘分局组建游泳、爬山、茶艺、插花等各类运动小组和兴趣小组,开展全警朗诵“荷你悦读”活动;醴陵市局、芦淞分局、荷塘分局举办春节联欢会,株洲县局组织“指动警彩”书画摄影展等,全市公安机关逐步营造了“快乐工作、幸福生活”的良好氛围。
“就是要全面提升队伍建设水平,全力打造株洲公安品牌,让株洲公安在全市更有美誉,在全省更有地位,在全国更有影响。”李晓葵在株洲公安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工作目标,明确而坚定。株洲公安用自己的铮铮铁骨化成对广大市民的万般柔情,真正做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执法为民,服务于民”,为株洲加快建成“一谷三区”保驾护航,为株洲人民幸福美好生活奉献青春与热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