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剑”,“氧净”横空出世,形成20万吨/年的生产规模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为洁宇日化的旗舰品牌——“氧净”的研发过程长达10年时间。

    2003年,在时任广东中成化工的总经理(公司创始人)钟存仁的推动下,中成化工日化事业部成立,并建立试验装置,先后注册“奥素洁”、“氧净”两个商标,由此进入日用化工产品领域,并在广东省广州市展开市场试验,根据市场反应不断改进产品。

    在中成化工成立日化事业部的当年,国内首屈一指的日化行业民族品牌“小护士”被外资欧莱雅集团收购。而早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 “美加净”、“熊猫”、“大宝”等一大批知名日化民族品牌陆陆续续被外资收购,日化行业上演了血雨腥风的厮杀。显然,刚成立日化事业部的中成化工,想要在日化行业突出重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2007年,中成化工日化事业部搬迁至株洲的智成化工。2009年,智成化工利用纯碱和双氧水的生产优势,建立一套2万吨/年的工业化装置,这为“氧净”大规模生产创造了条件。但是,金融危机的余波仍在蔓延,公司被整体出售。“公司整体出售后,我们这些创业者也大都60多岁了,老了,干不动了,但‘氧净’仍在实验过程中,还没有成功,我不甘心,也停不下来脚步。”当年,钟存仁不顾家人反对,耗巨资买下“氧净”的知识产权和实验装置,专注于日化用品的研发。

    钟存仁66岁时在清水塘租下一间车库开始了“氧净”的最后科研攻关。“当时主要是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只有个别品种达到了市场化的要求。”在全力攻克技术难关的同时,2010年2月,“氧净”的开发团队组建成立了洁宇日化。

    3年时间,1000多次实验,“氧净”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工业化的条件,用钟存仁的话说,“氧净”拿得出手了。2013年6月,洁宇日化年产十万吨“氧净”项目在株洲县渌口经济开发区南洲新区顺利竣工。

    目前“氧净”单套装备生产能力可以达到10万吨/年,已基本建成2套,形成20万吨/年的生产规模,再填平补齐第3套即可达到30万吨/年,相当于普通洗衣粉60万吨/年的生产规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