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青春片下 埋藏的深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作为一部青春校园题材的电影, 130分钟的时长,一开始让我有些担心。当下实在有太多电影,由于导演诉求太多,结果把故事拉得特别长,显得乏味。但是《天才枪手》避免了这问题,导演用玩味的构图、出彩的剪辑和抓人的配乐,将成片处理得畅快淋漓。

    本片最让人惊喜的地方,是导演把一部青春校园电影,结合了犯罪和悬疑的类型,让它有了不一样的质感。

    这是关于考场上“作弊的那些事”,导演将摩斯密码概念植入,让观众能在观影过程中,感受到和主角们一样的紧张感。用当下最流行的词来形容,就是“沉浸感”。

    这种“沉浸感”最主要来自电影中考试的过程,影片将整个过程排的淋漓尽致,前面几场考场戏,看得是心惊胆战,不免为主角捏一把汗。整个过程,讲的就是快、准、稳。

    到了电影最后悉尼的高潮戏时,导演把前面用过的手法继续加大,加上古典乐的烘托,简直就是一部考生版的《谍影重重》。

    这只是青春校园片?或者你认为这部电影只是简单地说了考试,那你想得太简单了。《天才枪手》其实用考试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将概念化的社会状态直接投射在校园生活中。

    家庭贫富差距、成绩的优劣,表现得最为直接。起初,女主琳并没有被刻画成“视财如命”的人,她对朋友的首次“助攻”,其实是在于她发现了老师给后进生私下辅导时的猫腻,她的“正义感”也瞬间爆发。即使后期继续帮助差生作弊的动力看似是为了钱,但背后隐藏的是一种被校长变相“欺骗”后的报复。

    而她的服务方(资方)是谁?学校成绩差的后进生们。这些人最大的特点是:不缺钱。他们用钱换取父母的期许,然后再从父母那得到更优越的物质生活。这些物质生活让他们成为学校大群体中最被关注的一批人。

    电影中男主班克一角,他和琳一样,成绩优异,来自贫困的单亲家庭。作为男性,他没有琳出场时傲气,甚至反而处于校园生存中的最底层。两人亦敌亦友也同时惺惺相惜。导演让他成为两人成绩竞争中的胜利方,甚至到最后,他也成为关键考试中的关键人物。

    影片重点刻画的考试,是所有人校园时代绕不开的“痛苦”。如同电影中出现的几个角色,都恰当的能代入到青春时期身边的那些“学渣”“学霸”。毕竟,每个人的记忆里总有这么几个人:考前加班加点“抱佛脚”的人;考前说不会,但考得特别好的“优等生”;那种怎么教都不会的“后进生”;考试永远坐着等别人给便利的“学渣”。

    末尾,即将升入大学的琳在面试官对道德品性的提问时,她呆了一下,那是要为了未来再撒谎,还是面对一个真实的自己。

    电影里琳最后所做的决定,也让她从一个原本只是学习成绩优异的学霸,转变为从内到外获得成长的人。就像琳和自己的富二代朋友所说:大学里不只有选择题。

    对啊,如同大家最后都要走进的社会,它布置给每个人的都是一道道论述题,或许没有正确答案,但是每道题目的背后却是对自己一次次的审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