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易蓉 通讯员 城关
天没亮,身着橙色衣服的刘菊英,拿着大扫帚、小扫帚、铁撮箕走上了街头。刘菊英是一名已有10年工龄的环卫工人。她布满茧的手上,写着三千多个日夜的辛劳。
虽然凌晨气温较低,刘菊英的额头还是浸出了细细的汗珠。落有残物、纸屑、树叶的街头在她扫过之后,又归于整洁。
“城市清扫的工作一天都不能停。”谈起自己的环卫工人节,刘菊英笑着说。
不只刘菊英。10月26日,第22个环卫工人节,株洲8000余名“城市美容师”们仍坚守在城市第一线,用辛劳的工作庆祝属于他们的节日。
十年如一日 天不亮就出发
每天凌晨五点左右,刘菊英就出现在原钢厂铜霞路段的路灯下。
她所负责的铜霞路路段长且货车流量大,行车速度又快,经常有运载着煤渣、水泥、卵石、沙粒的货车通行。清扫这片区域,要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这里的清扫难度大,风险也相对高一些,所以员工流动性非常大,都是干不了几日便叫苦走人,但总得有人来干。”刘菊英是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在这里。
去年冬天一个暴风雨的夜晚,几辆违章超载渣土车上的泥土撒落约近千米,铜霞路成了“泥土汪洋”,交通陷入瘫痪状态,接到通知后,她二话不说,冒着寒风暴雨清除稀泥。一铲、一撮、一斗车的清扫了3个多小时。
刘菊英自2008年加入环卫工人行列,始终在忙碌的马路上穿梭,经常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后,她还帮助其他同事。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在城区的另一头,在车流如梭的马路上,罗美玲正忙着巡查路面的卫生状况,发现脏的地方,立马动手清理,路边的单车到了,赶紧上前扶起……
从一名垃圾中转站的保洁员到现在城市卫生管理员,罗美玲的工作岗位变化了,但她的目标始终都是“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
罗美玲曾是荷塘区东湖公园内垃圾中转站的一员,这里又臭又脏又累。“我们常年与垃圾打交道,一些餐厨垃圾,有很多油,我们的工作服很容易脏。”罗美玲挽起衣袖,闻了闻,身上已经有些潲水味,衣服上留下些斑斑点点的油渍,她不好意思地笑起来,“一看我们衣服,就知道是环卫工人。”
三年来,她每天凌晨5点多就到岗,一天下来,全身酸痛。
因工作突出,罗美玲被调入新岗位,担任城市卫生管理员工作。每天的她都提前到岗,推迟下班,同公司人员扫在一起、聊在一起,热心帮助大家整修工具,叮嘱他们时刻注意人身安全。生活上她把大家看成自己的亲人,有生病入院的同事她会去医院陪护,有年龄大的同事她会帮着一起清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