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还记得新华桥下奔驰而过的列车升腾的蒸汽、三三一厂清晨摩托车海的轰鸣;也许你还记得芦淞市场群那摩肩接踵的人流、在中心广场参与国庆游行的激动;也许你还记得株洲大桥通车后第一次经过的喜悦、第一次看到株洲产蓝箭动车的震撼;也许你还记得泛舟神农湖的惬意、登上神农塔鸟瞰城市的自豪……这些株洲人的共同记忆,对市民来说是便捷、对行业来说是机遇、对城市来说是发展,对我们报人来说是见证。
幸运的是,因为有一份和城市始终相伴的报纸,她对株洲每一个前行的细节、每一件改变发展与命运的大事,从不吝啬笔墨,都印记在《株洲日报》充满油墨清香的版面上,也印记在了每一个株洲人的心田。
这是一张记录时代风云、为株洲发展鼓与呼,既笔触当下又见证历史的报纸;这是一张情系百姓,倾听大众诉求、牵挂群众冷暖,饱含情怀又肩负使命的报纸。她所见证的,不仅是株洲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悠长历史和无上荣光,更包括了生活在这里一甲子人们的生活变迁和心路历程。如果把60年来的《株洲日报》所报道的文字集纳在一起,那是株洲城市成长的恢弘史记;如果把60年来的《株洲日报》所刊载的图片连贯在一起,那是株洲人民自己的影视大片。
时间永不停歇,株洲奔向更美好明天的脚步永不停歇,市民追求更幸福生活的奋斗永不停歇。在见证和记录的征途上,株洲日报的所有报人也将笔耕不辍,镜头不歇,伴你同行。
(本版文/唐剑华 图/视觉视频部)
7
8
6
1
9
10
2
3
11
4
12
1.2014年4月25日,湘江株洲城区河东段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开工建设,如今已是满眼美景,成为了城市新的标志性景观。图为2017年8月刊登在《株洲日报》上的航拍图。
2.2011年5月,我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原则,采取前期建设政府全额投资、后期运营管理市场化的模式,一举投放500个站点、1万辆自行车,成为全省首个尝试政府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城市。图为当年刊登在《株洲日报》上的一个新建租赁点。
3.图为2015年6月刊登在《株洲日报》上的东湖立交航拍图。从最美的天台路,到绿树成荫的人民路;从迎接八方来客的株洲大道,到沿着湘江延伸的滨江路;从东湖立交到王家坪立交……道路修到哪里,城市的骨骼和经脉就延伸到了哪里。
4.图为2015年刊登在《株洲日报》上的戈壁滩上的株洲制造的风力发电机。目前,“株洲造”风电装备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5.2012年3月16日刊登在《株洲日报》上人流如织的芦淞服装市场。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比义乌市场还要早的芦淞服饰市场群,已从一个马路市场成长为中南地区最大的服饰市场群。
6.2015年12月17日刊登在《株洲日报》上正在建设的株洲湘江六桥。1988年,株洲第一座大桥建成通车,结束了当时市区居民只能乘坐渡船过河的历史。近30年间,我市在湘江上修筑了七座桥。每一座桥的奠基都预示着一种新的发展格局即将开启。
7.2017年8月,刊登在《株洲日报》上的神农城上空的蓝天白云。株洲神农城以神农文化为主题,在原炎帝广场的基础上,对原有建筑及城市森林带进行提质改造和升级,成为集文化、旅游、商业于一体的新型城市开放空间。
8.上个世纪80年代的株洲火车站,承载着无数株洲人的记忆。
9.“蓝箭”电力动车组是中国铁路的高速列车之一。在湘江风光带火车头广场上,退役的“蓝箭”被改造为主题咖啡吧,成为一道风景,多次登上《株洲日报》。
10.2012年1月,刊登在《株洲日报》上的中车株机磁悬浮下线图片。2017年,新款“株洲造”磁浮列车下线,在很多方面都有全新的升级。
11.株洲日报上的中国动力谷鸟瞰图。动力产业是株洲最大的产业优势,是推动转型升级的最大引擎。“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已逐渐成为株洲创新驱动的主阵地,引导“株洲制造”向“株洲创造”转变。
12.2016年6月2日刊登在《株洲日报》上的大美乡村航拍图。我市充分利用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农业产业,不断壮大县域经济,在发展现代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走在全省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