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大咖论道“智轨”未来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记者 任远

    株洲日报讯 智能轨道快运列车的诞生背景是什么?又有哪些应用前景?10月23日,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技术与发展论坛在神农大剧院举行,国内轨道交通行业专家大咖共同论道,共商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发展未来。

    智能轨道快运列车通过传感器识别路面虚拟轨道,将信息传送至列车“大脑”(中央控制单元),并根据“大脑”的指令实时调整列车的牵引、制动、转向等状态,保证所有车轮精准地行驶在同一轨迹上,实现列车智能运行。积累一定运行数据后,在此基础上加以改造,还可实现无人驾驶。昨天,全球首条智能轨道快运系统示范运营线在株洲试运行。

    论坛上,专家们详细介绍了智轨应用的技术、存在的优势、未来的应用前景以及今后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原铁道部部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志寰,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剑波出席论坛。

    磁悬浮列车。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清云 摄

    空轨集装箱智能运输系统技术专题论坛部分嘉宾发言摘要

    轨道交通

    项目合作与投融资论坛召开

    空轨系统不存在脱轨和倾覆的情况

    西南交通大学教授 傅茂海

    港区由于空间有限,对运输系统、空轨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线路走向有很高的要求,这个空轨集装箱运输系统和普通大铁路,包括城轨这种冷轨系统有本质区别。大铁路、普通的城轨采用钢轮在钢轨上运行方式,而这套系统是采用橡胶轮在专用轮上运行方式,爬坡能力很强,满足了港区建筑和空间结构的要求,可以把线路的坡度做得比较大。

    另外,普通的机车车辆在线路上运行有脱轨的可能,在悬挂装置的上方也有倾覆的可能性,而空轨智能集装箱系统整个装置都在轨道的内部,不存在脱轨的情况。同时由于车体在轨道装置的悬挂下方,重心在轨道的下部,也就不存在倾覆的可能,安全性非常高,不存在脱轨和倾覆的情况,这一点就满足了港区的运行要求。

    空轨系统要打通综合运输

    “最后一公里”

    中车长江公司董事长 胡海平

    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宏观形势下,我们带来的空轨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是一套真正实现集装箱各种运输方式之间高效衔接,打通综合交通运输“最后一公里”的系统解决方案;是一套“绿色、智能、安全、全天候”的快捷转运、精准分配的高端物流系统装备;是一套轨道交通装备百年技术积淀与当代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有机结合的全新产品;我们对此套系统的未来充满信心。

    □ 株洲日报记者 易蓉

    株洲日报讯 10月23日下午,2017年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项目合作与投融资论坛召开,来自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的众多“大咖”汇聚一堂,就围绕轨道交通项目合作与投融资展开“对话”。

    论坛上,中铁设计咨询院专家姜智平做《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及单轨技术应用》主题演讲,通过统计数据和实际数据对比,测算出全国在今后一个时期,实际规划的单轨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其发展前景令人期待。

    中国中车建工市场营销部副处长王帮焱进行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创新及PPP项目评价与发展》演讲,结合中车的实践经验,不仅对有轨、单轨新型轨交叉领域优势,不同轨交制式业绩和长沙磁悬浮业绩提出了一系列系统解决方案,也对城轨PPP项目的评价与发展作了深度思考。

    在互动交流环节,PPP项目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融资及运营的创新模式成为交流热点。

    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覃万成出席会议。

    中车长江

    首创空轨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

    □ 株洲日报记者 廖喜张 通讯员 姜武

    株洲日报讯 10月23日,在“2017年中国(湖南)国际轨道交通产业博览会暨高峰论坛”活动之一的“空轨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技术专题论坛”上,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展示了其全球首创的空轨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技术总体解决方案。

    空轨智能集装箱运输系统借助空中轨道系统,将铁路、水运、公路、航空等物流体系有机衔接,实现集装箱或各种运载单元集散中心之间的互联互通,满足“零距离换运、无缝化衔接”的需求,相对目前国内外“扩展疏港公路”“建设疏港公路”“地下集装箱”等解决集装箱联运方式,具有“高效、快捷、智能、绿色”“无人驾驶”等特点,以及建设施工占地面积小、预制化程度高、建设周期短等优势,运输效率是普通运输的近5倍。目前正在加快推进该系统落户武汉阳逻港。

    副市长黄芳出席。

    智能轨道快运系统技术与发展论坛部分嘉宾发言摘要

    轨道交通项目合作与投融资论坛

    部分嘉宾发言摘要

    智轨列车,一种新型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解决方案

    中车株所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冯江华

    根据《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到2020年,我国要初步建成适应全面小康社会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目前,我国各城市正致力于构筑多元化、立体化、现代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

    然而,截至2016年,中运量轨道交通系统通车城市只有13个得到应用,77%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为大运量的地铁,其他形式的轨道交通运营里程仅占23%。而有形轨道铺设存在周期长、成本高及灵活性差等问题。

    中车株洲所跨界创新研发的新型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解决方案——智能轨道快运系统充分吸收了中运量轨道交通准时、运量大、节能环保和传统公交运营灵活、中和成本低等优势。

    “强强联合” 成轨道交通发展新起点

    湖南城市轨道投资建设有限公司总经理 王立新

    此次中国中车、中国中铁和株洲市政府联合组建湖南城市轨道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构建高层次、立体化、大运量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与项目,可以说是轨道交通发展的一个新起点。

    有技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品种最全、技术领先的高端轨道交通装备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出口近百个国家和地区。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和亚洲最大的多功能投资建设工程总承包商。

    有根基。株洲市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国家首批创新兴产业集群试点,世界著名的轨道交通产业重镇,全国首个轨道交通产业超千亿的城市。

    三方的强强联合,形成了株洲在城市轨道交通全产业链开发的能力和优势,更助力湖南“长株潭”城市圈的城市轨道交通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除了有“造车能力”

    还要有“建设能力”

    北京和明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 韦小泉

    今天我在这里特别激动,为什么?因为我看到了湖南城市轨道交通投资建设公司,马上要揭牌了。这个公司的成立,是株洲轨道交通产业再上新台阶的一个起点,去年11月份,我与株洲副市长何朝晖就有过交流,我说株洲轨道交通是将来发展的一个巨大的产业。但问题是,株洲市能造车,但是没有建设能力,株洲应该向PPP模式上或者说工程总包上下功夫。打个比方,说造车,不管株机,还是中车株洲所,一个订单能达到两三百亿,算是非常大了,但如果有大央企一个项目投到这就有几百亿。

    所以说,我们株洲的轨道交通城,不是说把车造好了,我们的产业就能走上去。在PPP上,我们要形成一个联合体,我们要制造工程主包,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合作推进轨道交通PPP项目发展

    中国PPP基金投资区域总监 王佳

    中国PPP基金是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国家级的引导基金,在投资的方向上,它没有行业的限制,也没有地域的限制,只要是PPP项目,被纳入了国家财政部的库,也入了国家发改委的库,就可以是我们投资的对象。

    而轨道交通项目带有公益性质,且投资额长,期限性又长,非常适合做PPP项目。目前,我们PPP基金投资项目涉及了七十多项,其中就有五个轨道交通项目,还有一些也正在跟进,所以也希望能跟大家合作,共同推进轨道PPP项目发展。

    (株洲日报记者 任远 廖喜张 易蓉 廖明 整理)

    专家详解

    轨道交通牵引动力智能技术

    □ 株洲日报记者 廖明

    株洲日报讯 10月23日,轨道交通牵引动力智能技术论坛在我市召开,业内专家分别阐述了轨道交通牵引动力智能技术领域内的诸多创新,令在场听众大开眼界。

    论坛上,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永磁电机研发部经理晏才松、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研究院博士孙大南、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博导许剑锋,分别以轨道交通永磁电机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电力电子变压器技术研究、数字化车间与机器人应用为主题,展示并介绍了各自领域内的创新成果及应用案例。

    据了解,中车株洲电机的永磁动力系列产品,已实现轨道交通、风力发电、海上船舶三大领域的全覆盖,电力电子变压器的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数字化车间及机器人应用,也正在探索时间之中。

    该公司首席专家龙谷宗称,上述三个专题涉及的都是前沿技术,且均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期待和追捧,一旦形成技术突破,必将成为中国制造的新“神器”。

    副市长谭可敏出席论坛。

    韶关已规划9条智轨线路

    韶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轨道办主任 梁韶灵

    韶关正在打造珠三角融合发展区、国家生态文明现行示范区、“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目前该市路网主骨架初步形成,但由于山体阻隔,交通出行存在天然瓶颈。

    针对区域及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小汽车、摩托车、城市客运“三足鼎立”,城市交通承受力受到挑战。为应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是必由之路。

    经过反复比较,我们认为轨道快运系统符合韶关城市交通需求,目前已规划智轨线路9条,总里程约176公里。

    “智轨”发展急需“管理创新”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李中浩

    我的理解是,现在“智轨快运”是在不改变当前道路结构的前提下,用无网无轨的轨道交通体系,用轨道交通技术结合汽车智能驾驶的技术来创造一种城市的、中运量的快捷的交通。

    要建好“智轨快运”,必须从站场、线路等角度思考。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智轨快运”不只是硬件创新,它还需要大量的城市管理创新。如何实现路权优先或路权专用是未来“智轨快运”发展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3家企业发布采购需求

    轨道交通牵引动力智能技术论坛部分嘉宾发言摘要

    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要加快智能化

    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许剑锋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实现工厂和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实时管理和优化,最主要的是具有一定的自我感知、学习、决策、执行和适应能力。

    智能车间的打造,需要贯穿整个生产流程,考虑各个工业技术、信息技术要素,建立高度自动化的车间,同时还能够实现一定意义上的智能决策。

    国内外已有众多企业实现了智能化生产,作为国内轨道交通产业的聚集地,株洲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特别是核心部件生产企业,更有必要加快智能化步伐,为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出去提供强大的动力。

    项目签约现场。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清云 通讯员 夏伟雄 摄

    □ 株洲日报记者 吴楚

    株洲日报讯 10月23日,株洲市产业招商推介暨轨道交通城项目发布会举行。会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公司相继发布2018年采购需求。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2018年采购金额预计达到168亿元,产品需求包括牵引系统制动系统电机网络控制系统等核心部件、通用部件、新产业配套等。

    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2018年重点物资采购金额预计超过90亿元,分为轨道交通业务采购51亿元、非轨道交通业务采购40亿元。轨道交通业务采购包括板卡芯片、电机类等18个类别,非轨道交通业务采购包括电池、树脂等9个类别。

    中车株洲电机公司2018年采购物料主要为铸件、各类加工件、标准件、铜线、硅钢片、绝缘材料等总价值约为50亿元。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