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视点
用三大变革推动中国经济
“高质量发展”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报告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部署,传递出诸多改革着力点。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十九大报告明确判断,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报告提出,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经济工作的重点必然转向高质量发展。”十九大代表、广西柳州市委书记郑俊康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分析,当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时,速度很重要;而现在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质量成为关键。
——当产品和服务“有没有”不再是问题时,“好不好”就成了关键。报告强调,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是说产品和服务‘有’就可以了,而且要‘好’。”大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李正强代表说,现在农业要向绿色、健康方向发展,工业要向加工精密、设计精良方向发展,文化产品要向精品方向发展。需求变化要求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变革。
——效率是经济永恒的主题,在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国经济亟待效率变革。
王军分析,当前仍有相当数量资金、土地、劳动力资源,沉淀在严重过剩产能、高污染产业中,拖累了经济转型和效率提高。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这些要素资源逐步退出,注入新兴的、绿色的产业中。
——动力转换能否无缝衔接、持续到位,取决于科技创新的成效。
“中国经济到了由大变强的关键期,最重要的支撑是科技创新。”苏州大学副校长张晓宏代表说,未来一方面国家要加大投入支持基础研究领域长期攻关,推动原始创新;另一方面要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
十九大报告提出,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一行使监管城乡各类污染排放和行政执法职责。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但现有的多头监管,影响保护目标的实现。
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大气室主任李云婷代表认为,这顶层设计有利于整合机构职能,形成监管合力。充分体现了报告提出的“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的决心和智慧。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
“采用先进种植技术,更新机械和加工设备,提升产品质量,我们的大米价格比10年前高出10多倍。”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晟华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华靓代表这样感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来的力量。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提高供给体系质量,需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行政体制改革: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或合署办公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
“这两项改革举措是适应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刘鹏表示,赋予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更多的自主权力,将更好更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我国各地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有助于破解基层党政机构重合雷同、分工不清、冗员过多等问题。
“基层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有助于精简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河南兰考县委书记蔡松涛代表说。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农村承包地处于第二轮承包期。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这是给广大农民吃了个‘定心丸’。”河南省濮阳县西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连成代表说,此前,由于担心土地承包关系不稳定,有的农业企业不敢加大投资,一些农民有短期行为。十九大明确发出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稳定农民预期,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培育以家庭农场、农业企业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更多资金、技术、人才流入农村和农业。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国推开
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开;制定国家监察法,依法赋予监察委员会职责权限和调查手段,用留置取代“两规”措施。
目前,北京、山西、浙江三省市开展的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已全面完成,为后续改革推进积累了丰富经验。
“报告中提出的相关改革举措,是对前期试点经验的进一步总结和明确,也通过立法从根本上保障改革顺利推进。”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庄德水说,比如留置就是此前三地试点方案中赋予监察委员会可采取的一项措施。
中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杨晓渡代表在十九大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在党委领导下,纪委和监察委合署办公,充分体现了党领导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督的有机统一。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是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重要任务。十九大报告提出,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中国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代表表示,在防范金融风险、治理银行业市场乱象方面,今年确定了同业、理财、表外三个重点领域。首先是因为这三个领域覆盖了比较突出的风险点,比如,影子银行、交叉金融、房地产泡沫、地方政府债务等。同时,还有与其相关的操作性风险,所以要集中精力整治。
保护“人格权”写入报告
彰显人民至上执政理念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2日电 针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代表们认为,这体现了党对人民权利的高度重视。
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提出,是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相适应。”十九大代表、法学专家薛济民说,在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得到保障之后,对人格尊严的需求更加强烈。十九大报告将保护“人格权”写入,彰显国家对人民各项合法权益的全面保护,满足人民的新期待、新愿望。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近年来涉及保护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案件不断增多,特别是互联网环境对个人信息安全、隐私权保护、人格权商业化利用等提出了严峻挑战。
“报告明确加强对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的保护,接下来,要在立法、执法、司法等领域配套措施跟进。”十九大代表、江苏靖江市人民法院副院长陈燕萍说。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赋予自贸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十九大报告提出,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今年3月底,国务院批复辽宁、浙江、河南、湖北等7个自贸区成立,使自贸区阵容增加至11个,实现更大范围、更多领域开展先行先试,引领开放新格局。
华中科技大学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教授说,当前,自贸区的部分阶段性改革目标已经实现。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迫切、国际经济形势快速变化,自贸区改革需要加速,有必要赋予更大自主权,激发改革活力。
“自贸港是自贸区的进一步延伸与提升。”陈波表示,自贸港在现有自贸区对标国际先进开放水平的基础上,看齐国际最高开放标准。比如探索人才、物资等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动,金融与国际市场的充分融通。探索建设自贸港,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水平。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
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要加强理想信念的政治思想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要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严格把关,杜绝带病提拔等问题的发生。”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表示,同时改革要允许试错、宽容失败,才能激活广大干部创新和奋进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需要各级党组织进一步细化具体配套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