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路上的探路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最美扶贫人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江先国

    前不久,一位拄着拐杖的古稀老人走进市扶贫办,把1000元钱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老人平时喜欢读报,看到《株洲晚报》刊登的社会扶贫倡议书后,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决定献上一份爱心。

    看到这一幕,市扶贫办副主任谭帅倍感欣慰,因为他参与并付诸努力的社会扶贫工作得到了社会的响应和认可。

    贫困村增收的推动者

    谭帅是我市扶贫战线的资深耕耘者。16年来,他情系扶贫,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各项工作的执行者,默默奉献智慧和爱心。

    我市大多数贫困村地理位置偏僻、资源贫乏,村集体经济收入很少。2015年5月,炎陵县龙上村试点光伏扶贫成功,为全市找到了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的新路。

    但要迅速推广这一做法,难度颇大。谭帅深入贫困村调查论证,记录数据,赴外地考察学习,到市发改委、电力公司等部门虚心请教,思考资金的来源和筹集办法,推出了光伏扶贫的方案和措施。

    对于不适宜在本地建设光伏电站的贫困村,谭帅提出“异地建站”的新思路。目前,36个贫困村采取与社会资本相结合方式,异地进行建设或购买光伏资产。

    由于推动有力,我市光伏扶贫工作走在全省前列,166个贫困村实现光伏电站建设全覆盖。

    社会扶贫的践行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需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多方发力,共同推进。

    2014年国家“扶贫日”,全市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爱心个人开展大型募捐活动,共募集社会扶贫资金8175万元。2015年国家“扶贫日”,我市启动株洲市扶贫信息网和电商扶贫,目前株洲电商销售额超过3.15亿元。2016年国家“扶贫日”,全市“百村誓师”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在取得这些脱贫攻坚成绩的背后,也凝聚着谭帅默默耕耘付出的辛勤汗水。

    今年年初,株洲成为“中国社会扶贫网”全国上线试点市,谭帅主动请缨,承担网站推广工作。目前,有12万多名社会爱心人士、6万多户贫困户下载“中国社会扶贫网”,对接解决贫困户需求超过2万个。株洲上线试点工作为“中国社会扶贫网”向全国推广探索了路径。谭帅组织募集社会扶贫资金,在短短十几天内,就接收社会各项捐助资金4376万元,用于贫困户住房、医疗、教育“三保障”。

    脱贫攻坚的探索者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是第一民生工程。谭帅主动思考,大胆建言。

    他率先提出“向200人以上的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的建议,经过实践开展落实,株洲成为全省首个向非贫困村派驻工作队的市州,经验被全省推介。谭帅提出的“建设教育培训、转移就业、光伏扶贫、电商扶贫”基地的设想,也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中实际采用。

    脱贫攻坚鏖战正酣,加班加点成为谭帅的家常便饭,但他觉得很快乐,很充实。他说,“已经习惯了,每天不做点事就睡不着,感到工作没完成。用一种快乐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就不觉得累和苦。”

    加班成为谭帅的工作常态。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江先国 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