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 株洲日报记者 孙晓静 通讯员 骆文玲 袁思师
五年来,建筑业转型升级全面推进,支柱地位日益巩固,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五年来,株洲建筑龙头企业引领带动行业发展,民营企业抢抓先机,优化布局,加快转型升级聚焦投资热点,开放崛起走出“株洲建筑行业范本”。
五年来,建筑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率稳定在6.5%以上。2012年至2016年,我市建筑业产值和规模持续扩大,总产值从332.18亿元增长到620.24亿元,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约2400亿元,年均增长16%左右,产值总量位居全省第二位。
传统市场业务量萎缩大背景下,株洲建筑企业如何“杀出重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研究政策形势,采取措施,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帮助株洲建筑行业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答卷”。
一方面,企业积极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由传统单一施工向投资施工、设计施工总承包转变,加快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效益。另一方面,部分企业也积极响应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优化布局,将业务向新兴市场和国家投资热点市场拓展。
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相继在垃圾发电、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集中供热、脱硫脱硝、危废品处理等节能环保和新能源行业大展拳脚,成为公司承接业务量的重头。
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与长沙、娄底、怀化等省内各地州市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政府支持引导,企业投资开发”的全新模式,参与各地区的投融资建设,成功中标安化黑臭水综合整治PPP项目。
株洲市政建设有限公司则抓住新型城镇化的契机,大力拓展县域PPP市场。继中标攸县酒埠江生态新镇PPP项目后,公司抓住机遇,主动对接,又成功中标醴陵东城大道PPP项目。
多方发力,株洲建筑企业实现“逆袭”。今年上半年,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79.6亿元,同比增长4.3%,占GDP比重为7.03%。
与此同时,我市加速推进行政审批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激发市场活力,提高社会效益。
加大项目支持力度。将相关行政审批许可事项,统一纳入市政务中心窗口办理,压缩法定审批时限50%以上,减轻企业负担,提高办事效率。2016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政务中心窗口办件量达3436件,高出2015年10倍以上。
龙头企业发力
带动行业发展
2013年,由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为主承建的仁达大楼,实现本埠建筑“鲁班奖”零的突破。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建筑业管理科科长贺中东介绍,仁达大楼工程科技创新、示范效应突出,应用了建筑业10大项新技术中的8大项24子项,新技术应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质量控制工艺达国家优秀水平。
去年3月,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布2015年株洲市十强建筑企业排行榜。其中,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喜获“状元”,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五矿二十三冶建设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分别为“榜眼”和“探花”。
统计显示,前十名建筑企业共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90.7亿元,占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的52.5%,比2014年同比增长16.9%。十强建筑企业共吸纳安排从业人员3.78万人,占所有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从业人员的28.5%。
今年上半年,湖南省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中标合同额双双超百亿元。我市17家总承包一级资质建筑企业,完成了全市50%左右的建筑总产值,极大发挥了龙头企业支撑和引领带动作用,推动着株洲建筑业的发展壮大。
刚刚晋升为“三特三甲”企业的中建五局(即建筑工程、公路工程、市政工程三个特级资质和设计甲等资质),在株洲不断提高建设工程品质,亦有力促进了本土建筑行业的发展。
截至8月下旬,我市建筑业企业总数556家,全省排名第四,其中总承包企业239家(一级17家,二级74家,三级148家),专业承包企业162家(一级14家,二级62家,三级50家,不分级36家),劳务分包155家。其中国有和集体企业70家,非公企业486家(占总数的87.4%)。2011—2016年,全市建筑业利润总额从6.81亿元增长到12.85亿元。
借势一带一路
掘金外地市场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5月17日,远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第三热电厂2×125MW汽轮发电机组项目面临扩建,这是蒙古国历史上最大的能源项目。最终,湖南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湖南安装”)从20余国同行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拿下了这个4.149亿美金的项目。
至此,3年时间,从大洋洲的萨摩亚援建项目,到非洲的加纳政府国家电网工程项目,再到蒙古国额尔登特电厂、乌兰巴托市第三电热厂扩容改造项目,“湖南安装”的海外市场承接工程项目共计6.5亿美金。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站在辽阔的蒙古高原上,“湖南安装”海外工程公司经理李振来感慨万千。“湖南安装”借“一带一路”这股东风,带动更多“中国制造”一起远航。在公司的“十三五”规划中,更是将开拓海外市场纳入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
随着株洲建筑企业“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株洲建筑企业外埠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高。五年来,我市建筑企业省外工程项目数量逐年增加,2012年-2016年外省产值从104.18亿元增长到145.47亿元,年平均增长率为8.7%。今年上半年,建筑企业在外省市场完成的产值达63亿元,同比增长18.55%,对全市建筑业的平稳发展起到了支撑和补充作用。
施工安全 标准化
质安处坚持每季度对项目进行安全标准化的考评,动态把控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状况。在重要时段,以及对重要环节、重要责任单位进行专项整治是近几年的常态化工作。每年累计监督全面检查达4000余项次,集中督查达300余项次,思路清、步骤明、行动稳,实效显著。五年来,我市创建湖南省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工程)398个,优良项目数量一直居全省前列。
监管工作 信息化
质安监督记录同步录入全省联网共享的“监管信息平台”,形成“数据一个库、监督一张网、管理一条线”;建立了从工作考勤到工作绩效全过程的动态考核评价体系,对监督人员实行日出勤考评、每月一小考、每季一评价,实现了监督记录和现场监管无缝对接,着重解决不敢管、不会管的问题;切实落实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作用,“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做到了党委工作与业务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一同检查、一同考核、一同落实,打造了一支“愿干事、敢干事、会干事、能吃苦”的质安监管铁队伍。
质量治理 常态化
市质安处严厉查处 “三包一挂”等违法违规行为,建立健全了政府监管、企业自主、社会参与、市场调节、齐抓共管的质量共同治理信用体系,代表湖南省迎接了“国检”,交上了满意答卷。
多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重点治理质量问题,整肃市场秩序,通过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开展“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活动、“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管控大整治百日行动等,发现质量隐患,及时督促整改到位。
同时全市住建系统安全生产“打非治违”行动逐步深入,逐步细化、量化,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回头检查、交叉检查等多种形式进行检查,以记录不良行为、立案调查、行政处罚为手段,对违规违章作业行为和违法违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严厉打击,有效整肃了市场秩序。
文明创建 规范化
在天元区某项目工地上,安全网干净满挂,钢管脚手架全部替换竹木脚手架并采用涂漆分色处理,还设立了更加直观有效的安全体验区。五年来,我市创建湖南省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地(工程)398个,优良项目数量一直居全省前列。此外,241个项目应用了密闭式铝板建筑爬架,156个项目应用了铝合金模板,应用数量居全省前列。
“新开一工地,污损一条街”的不良现象得以消除;农民工住上了A级防火的节能板房;工地“五牌一图”、公益广告规范闪亮……昔日脏乱差的建筑工地,如今已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
建设工地扬尘专项整治行动全面覆盖,所有建设工地做到围挡100%、路面硬化100%、洒水压尘100%、裸土覆盖100%、车辆进出冲洗100%。市质安处充分利用多功能抑尘车等开创株洲扬尘“七项监管”经验,得到省人大等多个部门充分肯定。
五年来,我市累计开工建设项目2484个,全市本土“仁达大楼”、“高科·总部壹号”、攸县政务中心3项项目创行业最高质量奖“鲁班奖”,市政金杯奖3项,AAA工程47项,芙蓉奖20项,省优质工程94项,市神农奖218项,各项指标除省会长沙外,稳居第一。
连续四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湖南省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全省“安全生产月”优秀组织奖……全市建设工程安全生产连续多年实现“零死亡”,连续确保质量验收合格率100%。
护航“百年大计” 锻造监管铁军
——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工作小记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安全至上。项目是推动城市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质量安全是一切建设工程的生命线。在城市建设的热潮中,该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处(以下简称质安处)始终坚持“保质量,保安全,争一流”工作主题,落实主体责任,健全保障体系,创新监管方式,狠抓排查整治,堵塞安全漏洞,为工程建设质量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