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醴陵市举行创作成果汇报会,宣布新“醴陵八景”正式出炉。新“醴陵八景”将作为醴陵名片,通过瓷器、宣纸印刷等不同的展示方式,礼传四海,提升醴陵品位,展示醴陵形象,助力醴陵旅游。
“醴陵八景”自古有之,分别为状元芳洲、醴泉浸月、金鱼烟雨、剑石含霜、东台集凤、圣池瑞绿、白鹤晴岚、南屏耸翠。岁月更迭,目前部分景点已无迹可寻。
去年 6月,醴陵市委人才办启动新“醴陵八景”评选活动,共有5万余名网友参与投票,通过知名专家学者、文艺创作人员、网民代表等充分讨论投票,正式确定“书院春秋、古桥芳洲、仙山望岳、五彩瓷谷、沩山洞天、官庄平湖、耿祠荷风、云岩禅音”为新“醴陵八景”。
书院春秋,系醴陵城西渌江书院,醴陵文化之脉。古桥芳洲,系醴陵城区渌水中的状元洲、渌江桥。仙山望岳,系醴陵城西仙岳山,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五彩瓷谷,系中国(醴陵)陶瓷艺术城的异形建筑群。沩山洞天,系沩山镇的沩山古窑景区。官庄平湖,包括官庄水库、桃花万亩林场等。耿祠荷风,为枫林镇龙兴坳村的耿传公祠,晚清传统民居。云岩禅音,系明月镇九峰山麓的云岩寺,最早唐代所建。
你心中的醴陵,有着怎样的“容颜”?
初秋的醴陵,风轻雨润,百里渌江河水奔流不息,百里罗霄山脉连绵起伏,百处自然景观错落有致,一座山水洲城就是一幅美丽画卷。
醴陵西汉封侯,东汉置县,历经朝代更迭,醴陵之名不改,五彩陶瓷驰名中外,绚烂烟花绽放五洲。它文化厚重,名人辈出,有着“中国近代半湖南,湖南近代半醴陵”的历史荣光,形成了万世景仰的热血人文。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炮之都、全国百座宜居宜业魅力县城。
著名诗人、画家丰子恺曾写下“碧水青山、错认杭州”的诗句,盛赞醴陵。去年11月,醴陵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县(市),以此为契机,醴陵市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形成发展合力。今年8月底,国家旅游局发布《2017全域旅游发展报告》,对今年来全国全域旅游创建的新亮点、新模式等进行盘点,醴陵市被3次点赞。
A.
顶层规划,全域旅游“风生水起”
各大展馆里,精美绝伦的艺术品,美不胜收;室外广场上,盛开的花海,彼此争辉。9月28日,2017中国醴陵国际陶瓷产业博览会开幕,盛会一直持续到国庆期间,20项主题活动精彩纷呈,吸引了四方游客,醴陵旅游市场迎来井喷,并持续影响着该市全域旅游发展进程。魅力之旅、美食嘉年华、花卉展览、各类陶瓷艺术展等活动竞相上演,集“美瓷、美食、美景”于一体,活动现场火爆异常,每天的人流量以万计。
“家乡变化太大了,很漂亮, 确实是不虚此行。”10月6日,在中国陶瓷谷,已经定居广州的醴陵人李德明带着家人回到家乡,连声称赞。
国庆节期间,醴陵旅游呈现“风生水起”的大好局面,各主要景区(点)接待游客104.5万人次,是去年同期的1.9倍,旅游综合收入达4.23亿元,是去年同期的2.3倍。
2016年11月,醴陵市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该市以此为契机,规划实施以中国陶瓷谷、渌江新城、“瓷城古韵”、“醴北人家”四个百亿工程为重点的一系列景点景区建设,按照“四点、一谷、一片”(即渌江书院、渌江桥、立三故居、醴陵窑四个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陶瓷谷,北部旅游环线片区)布局,重点发展以中国陶瓷谷、“沩山古窑”等为核心的产业文化旅游,以“醴北人家”等为核心的生态休闲旅游,以李立三故居、耿传公祠等为核心的红色旅游,以渌江书院等为核心的人文文化旅游。
同时,该市出台产业奖励政策,以市委一号文件的形式下发醴陵市产业突围“四个十条”政策,对新获评国家3A、4A、5A旅游景区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100万元、200万元;颁布《醴陵市加快发展旅游产业奖励扶持办法(试行)》,对旅游产业进行重点奖励扶持;加大财政支持,投入500万元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计划逐年增加,确保创建工作稳步推进。
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
C.
旅游扶贫,让老百姓生活更幸福
“沩山四百八十窑,窑火红透半边天”,在醴陵市沩山镇沩山村,贫困户陈佳奎没想到的是,“沩山古窑”旅游开发后,他家祖屋经政府修缮一新,百年土坯房摇身一变成景点。
满目青山,郁郁葱葱,阡陌纵横,田园风光如画。沩山村现保存着自宋至清代的古窑址100余座,与窑相关的瓷泥矿井、瓷器运输古道、生活设施、庙宇古塔等文物古迹100余处,完整地保留了原生态的自然与历史人文环境,其原始的山水、植被与古窑群、古作坊、古民居、古道、古桥、古庙等融为一体,堪称“千年古窑村”。
旅游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亮点,旅游扶贫成为拉动贫困地区经济增长、交通改善、增加就业、实现精准脱贫的“制胜法宝”。
近年来,醴陵市坚持“旅游助跑”加速脱贫、“美丽乡村”力抗返贫双管齐下,在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集中的北乡片区,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筹集资金5.6亿元,建成一条长达99.83公里的旅游扶贫专线,连通9个省级贫困村,打造以“醴北人家”为中心的北部生态休闲美丽乡村示范区,通过强化建设内涵,涵盖产业发展、旅游开发、人居环境改善、辐射带动等,形成“一村一品”格局,促使片区省级建档的1641户贫困户、4902名贫困人口尽快脱贫。其中,官庄、沩山、樟仙岭和隆兴坳4村入选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力争5年后各村旅游收入目标人均达到1万元。
此外,通过招商引资、PPP模式和融资引进,醴陵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枫林印象、永盛山庄、环官庄水库公路、官庄湖水系综合开发等旅游项目先后签约、落地和开工建设。目前,该市有旅游名镇1个、旅游名村1个、星级乡村旅游区点20家和旅游餐饮示范点4家。
同时,该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枫林大道已正式通车;水域旅游资源“一江两岸”、官庄平湖的观光、游憩功能配套成型;明月镇寺冲村、王仙镇李山村森林小镇林业旅游项目正在积极申报;在前往各旅游区(点)的重要位置,设置45块全域旅游交通标识标牌,下一步基本实现全市旅游道路交通标识标牌的全覆盖。
一山一水一瓷都,一步一景一醴陵。信步瓷城,看不厌的满城美景,说不完的历史传说,道不尽的韵味风情,书院春秋、古桥芳洲、仙山望岳、五彩瓷谷、云岩禅音、沩山洞天、耿祠荷风、官庄平湖,“新醴陵八景”美不胜收……
你还可以零距离欣赏醴陵釉下五彩瓷精品,DIY陶瓷制作;参观红官窑,探源毛瓷制作,参观新世纪艺术馆、首家瓷酒文化艺术馆;瞻仰伟人风采,游览李立三故居……你可曾来过醴陵,欣赏这片大美风景?走进醴陵,你必将感受到这一方水土的精彩,感受到美丽瓷城的魅力迸发!
渌江广场“醴陵之窗”雕塑 谭浩瀚 摄
B.
产业融合,全域旅游“遍地开花”
漫山遍野的桃树花开正艳,绵延十里,灿若锦霞,美不胜收。3月18日,湘赣边(醴陵)首届桃花艺术节盛装开幕。在醴陵市船湾镇清水湾畔,2万游客在千亩桃林中徜徉,如痴如醉。
仲夏时节,在醴陵市枫林镇金桥社区荷花里基地,游人如织。碧绿荷叶高低错落,一望无际,荷花竞相绽放,微风拂过,清香四溢。一群荷花仙子,撑着油纸伞,穿行红花绿荷间,成为靓丽风景……
赏荷花,看花鼓戏皮影戏,游彰仙福地,观黄乡民居,品农家美食,7月22日,主题为“醉美醴北·印象枫林”的2017醴陵市枫林镇首届清荷旅游文化周开幕,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城乡共建,全域旅游遍地开花。 从2016年起,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生态宜居村庄美、产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要求,醴陵市从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独特的村庄中,连续5年,每年选取10个村庄,每年财政投入3000万元,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把旅游业培育成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加快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步伐。
醴陵是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中国“国瓷”“红官窑”所在地和花炮祖师李畋出生地。2016年,醴陵瓷谷成为湖南省唯一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依托丰富而又独特的陶瓷工业文化,致力将中国陶瓷谷打造成集“产、创、展、商、游”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集中展示体验区。这座中国陶瓷历史文化名城、中国花炮之都,正以其独特的工业旅游资源为主阵地,向全域旅游新格局迈出自信的步伐。
书院春秋 彭昕伟 摄
官庄平湖 彭雪飞 摄
全球第一尊“世界和瓶”在醴陵惊艳亮相
谭浩瀚 摄
醴陵城区全景 谭浩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