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至上,建设幸福醴陵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体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路上的新生活,犹如走在金色的秋天里。那一点一滴的温暖,那芝麻开花节节高的获得感,一本本厚实的民生“账本”,记录着醴陵可喜的民生变化。

    醴陵市始终把增强群众获得感贯穿于改革发展全过程,在改善民生中赢得民心、汇聚民力。让幸福更有质感,五年来,该市从群众身边的事情做起,倾注真情实感,一件件民生实事落地生根,一项项民生工程如火如荼,撑起百万醴陵人民“稳稳的幸福”。

    “幸福醴陵”具体化为一个个民生项目、一件件民生实事,把群众想干的事变为党委、政府要干的事,把党委、政府在干的事变成群众积极支持参与的事,把党委、政府干成的事变成惠及群众的事。

    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推进“7+6”精准扶贫行动,611户实现易地搬迁入住,12042户贫困户享受医疗救助,石均塘村、水口山村成功“退出”,沩山村获评“湖南省经典文化村镇”。住房保障水平稳步提升,竣工公租房316套。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零就业家庭100%动态清零。

    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顺利通过中期评估;高考二本(含二本)上线率摘得株洲地区“四连冠”;“湘雅乡情·专家醴陵行”让百姓享受省级医疗服务,2万余名患者在家门口受益。在做大财政“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七成以上财力用于民生,人民群众爱市、爱家的情怀显著增强。

    落实“一单四制”“记分管理”“分级负责”等安全生产各项制度,安全形势为历史同期最好;全面深化“平安醴陵”“法治醴陵”“无毒醴陵”“数字醴陵”四大创建,实施“信访百案化解、维稳百日整治”行动,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

    城乡环境呈现新面貌,做活新城、做美老城、做强镇区、做精社区,城镇化率达62%。李畋中路、沪昆高速醴陵东互通建成通车,莲株高速、东城大道、 S333、S105等新建改造全面推进,“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全面启动“三创四化”,大力开展“四治”行动,“瓷城古韵·一江两岸”示范段建成开放,渌江书院修缮一新,仙山公园提质加快,城区畜禽退出率达98%,城区明显变净变美。

    “为民是根本的宗旨,不忘初心才能奋力前行”,醴陵市以生动的实践,让群众幸福的获得感不断增强。民之所盼,政之所向。新起点,再出发!一件件民生实事从蓝图变为实景,醴陵追逐幸福的脚步,从不停歇,永不止步!

    欢乐潇湘·千年书院歌飞扬

    D.

    家门口有了“口袋公园”

    “刘姐姐哎,恰了饭了啵,快点及到小公园里来跳广场舞哈!”“来哒呢,就来哒!”10月16晚7时许,家住醴陵陶瓷烟花市场的居民刘春连听到老姐妹在微信里的“召唤”,笑容满面地出了门,来到100米外的小公园,伴随着欢快的旋律,与伙伴们开心跳起了广场舞。

    过去,这里是一块小空地,没有路灯。夜幕降临,附近居民别说去散步或者小憩,就连路过都想绕道走。今年1月,这里被改造成“口袋公园”,面积达到500余平方米,设有休闲座椅和健身器材,地上铺着仿古青砖,还装上了亮堂堂的广场灯,数棵高大的桂花树、樟树、樱花树造型各异,赏心悦目。

    去年来,醴陵市启动一大批“口袋公园”建设,分布在左权路、李畋路、渌江大道和国瓷南路等,园内统一设置各类健身器材和绿化、亮化设施,目前已有20余座建成投用,面积达34000余平方米。今年,该市还将启动11座"口袋公园”建设,让群众休闲生活更惬意。

    龙舟竞渡

    幸福点击

    A.

    117条大街小巷改造升级

    宽敞、整洁、时尚,改造一新的醴泉路,被醴陵当地人骄傲地称为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

    醴泉路南起江源大桥,北至醴陵大道与国瓷路交叉口,全长1500米,以前为双向四车道,道路承载能力有限,时常出现拥堵,也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去年底,醴泉路样板街提质改造工程启动,道路中央的隔离带被铲除,改为双向6车道,还在两侧各增加一条非机动车道。绿化带由中间移至道路两侧,更加注重层次感,花墙、绿墙、景观石点缀其中,景致令人炫目。同时,路旁新增38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题。

    加强城区路网建设,拉通城市大骨架。今年,醴陵启动左权路、李畋路、泉湖路、中山南路等27条城区主次干道提质改造,包括路面整修、绿化升级、配套完善、广告招牌规范、临街建筑物外立面美化等方面,提升城市品位,方便百姓出行。同时,该市还将完成90条小街小巷改造,让百姓出行更便捷。

    E.

    夕阳无限好,老有所养乐融融

    10月17日上午,在醴陵市东富镇第二敬老院,20余名老人聚集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其乐融融。“这里生活条件可好了,房子里有空调、有线电视,还有洗衣机,住着真舒心。”殷作余老人高兴地说,在这里,不仅有了伴,一日三餐也不用发愁,有点小病痛,还有医生检查看病。

    近年来,醴陵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已建立13个农村日间照料中心、15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63个老年活动中心,设置养老床位456张。2014年起,该市全面启动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工作,每人每年交100元保费,发生意外伤害最高可赔付1万元。目前,已有27461人购买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保费达到267万元。

    对所有60周岁以上老年人,醴陵市建立健康档案,通过完善和提高村级(社区)图书阅览室、文化娱乐室、医疗康复室、心理咨询室的服务功能,让老人们学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2016环中国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醴陵段鸣枪开赛

    B.

    贫困子弟“拎包”入学

    8月25日,来自官庄镇瓦子坪村的黄德田专门进城。他特地带上自己的孙儿黄朋,来到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报名参加这里特别设立的2017届自强班。

    黄朋刚满17岁,因家庭贫困,他一度想辍学打工。听说陶瓷烟花职校特设的2017届自强班可以免除学费、杂费和生活费,还有各种补贴时,黄朋重新燃起了上学的希望:“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蛮开心,蛮感动。毕竟像这种机会很少,很少!”

    今年,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开始“自强班”,共招收100名学生,分为两个班级。“自强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免除学费、杂费和生活费,可谓”拎包入学“。此外,“自强班”还包推荐就业,充分发挥中职教育在精准扶贫方面的作用,让贫困学生都能免费接受教育,顺利就业。

    F.

    挪出穷窝,向着幸福“快乐出发”

    近日,茶山镇建档立卡贫困户尹启兵搬进整洁明亮的新房,永久告别了已居住40多年的破旧土坯房。

    “你看,我现在住的红砖屋,里面还做了粉刷,光线也足,再不用担心风吹雨打时,房屋有可能会倒,人感觉舒服多了。”尹启兵脸上笑开了花。

    去年来,醴陵市按照“政府引导、农户自愿、科学规划”的原则,全面登记贫困户房屋的建筑面积、结构类型、隐患类型和危房等级等事项,将符合条件的全部纳入到改造范围,并且要求做到一户不漏、一户不虚和补贴到位。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醴陵市目前已完成易地搬迁611户,改造危房568户。

    C.

    群众不再担心“看不起病”

    “现在的政策真好,我们不再担心看不起病了。”8月12日,醴陵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刘青英来到该市中医院看病,凭着一本《一次性救治救助医疗救治手册》,享受了免费医疗救治。

    63岁的刘青英家住沈潭镇江田村车上组,她和丈夫长年身体不好,无法从事重体力活,造成家庭贫困,而医药费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今年7月,醴陵市卫计局工作人员将《一次性救治救助医疗救治手册》发放到她手上,解了她的看病之忧。

    兜底救治,醴陵市实施无空档兜底,无遗漏救治,实行贫困对象市内就诊“一卡通”,集中定点在镇卫生院、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兆和医院救治。一次性可治愈疾病和急需医疗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仅需出示手册、新农合证和镇扶贫办提供的贫困户证明,报销后自费部分实行医疗机构兜底。

    湘雅医院专家来醴坐诊

    东岸小学

    瓷城古韵·一江两岸南岸示范段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