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见习记者 马文章
10月14日,正在田地里采摘秋季红辣椒的农户李炳南笑得合不拢嘴,从5月采摘青椒开始,到10月收获红辣椒,这块地就像个聚宝盆,而这牛角玻璃辣椒就是摇钱树。半年间,他的腰包鼓了不少。
醴陵市明月镇云岩村处在一个四周被山围着的小盆地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特别适合种植经济作物。然而,这块“风水宝地”却没能让世代在这的农民真正富裕起来。
由于疾病、老年化等原因,该村贫困户有85户,如何让他们甩掉贫穷的帽子,成为扶贫工作队队长周金龙每天想的大事。
依托优势,找准路子,开辟特色产业,是一条出路。周金龙把目光盯在了一种小辣椒上。
传帮带种植牛角玻璃辣椒
“这种辣椒形状像牛角,青椒微辣带甜,炒菜特别香,晒干后鲜红透明,像极了一块玻璃。”周金龙捏着一根辣椒告诉记者,可别小瞧了它,在上世纪70年代,醴陵就被外贸部认定为省牛角玻璃辣椒出口基地,其产品远销东南亚和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有了好项目,还需传帮带。今年4月,周金龙把种植辣椒经验比较足的贺大姐送去省里参加乡土能人培训,取得“真经”回来后,又把先进技术传授给农户,迅速扩大种植面积。
他给记者算了笔账:以每亩300元流转贫困户土地,同时优先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每人每天100元。同时,带动11户贫困户自主种植辣椒,每亩补贴800元,并实施每斤5元保护价收购,解决了农户担心没有市场的后顾之忧。“今年行情很给力,达到了每斤8元,这样每亩让贫困户从中获益2万元以上。”每天与辣椒亲密接触的周金龙望着眼前一片红火的场景笑了。
“三部曲”让村民的日子变红火
今年7月份,周金龙发动合作社成员出资50万元,成立了“醴陵市合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以500亩土地经营权为“股本”参股,200多户农民成了“股民”,与镇农业开发公司“合股”打造千亩牛角椒地理标识产品基地。截至10月,基地已翻耕1200亩,育苗10亩。实现了4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精准扶贫全覆盖。
“望着这百亩红彤彤的辣椒,就像看到了红火火的日子。”周金龙说,当初选择牛角玻璃辣椒没有错,加油干也要好政策来扶持。云岩村结合自身的红色辣椒产业优势和当地贫困户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走红色(辣椒)产业扶贫模式,吸纳贫困户加入到红色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全村正在奏响“基地助力、就业增收、电商帮扶”的扶贫“三部曲”。
辣椒红,农户乐。“过去没有像周队长这样的人才指引,还要靠政府救济过日子,生活过得紧巴巴,现在有了牛角椒作支撑,我们更有信心了。”李炳南正考虑今年双十一也来次“触网”,把深加工的辣椒酱摆上淘宝货架上,让更多人品尝到美味。
“我也是穷苦过来的,深知大山里农民的困难,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这条路无论有多艰辛也要走下去。”周金龙说,我们热烈期盼十九大的胜利召开,相信又会出台不少惠农好政策,往后的生活肯定比这小辣椒还要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