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拥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每张国字号名片上,都能找到“平安株洲”的印记。在2017年9月底召开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上,株洲第4次荣获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得全国综治工作优秀地市“六连冠”的城市。
在两年前的2015年8月18日,一场全警参与、全民动员,以打击街面多发性盗抢犯罪为主题的株洲公安“百日会战”打响。随后,以防控为主、护卫城区平安的治安岗亭建设悄然展开。以压发案、破小案、强基础、重科技、抓队伍、严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警务改革相继铺开……
这两年来,株洲公安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谷三区”总任务、“两个走在前列”总目标和公安部、省公安厅警务改革战略部署,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态度在执法为民、建设平安株洲等方面取得了骄人战绩。
株洲日报记者 刘平 通讯员 邱宇松 刘娜 供图 株洲市公安局
压发案
“有困难找民警”,但在株洲,遇困难时,不用找,巡逻民警、巡防队员会主动出现。
8月9日深夜,一孕妇在建设路临产,情况危急。这时,一组巡防队员出现:找医院、疏导交通。医护人员赶到现场接生,巡防队员用人墙搭建“产房”。最终,婴儿降生,产妇平安。
9月14日晚,一男子窜至芦淞区某市场,趁进货商朱某不备,抢走其一台白色手机。该男子在逃离现场时被芦淞分局正在巡逻的民警当场抓获。
“平安是民生第一需求,要健全防控网络压发案,全力提升群众安全感。”在2016年年初的全市公安工作会上,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晓葵深刻指出了加强防控、降压发案在公安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感。随后,“四巡四防”防控发案机制在全市创新推出。
夜巡、昼巡、联巡、空巡布局全时空防控。夜色中,有政府以购买服务方式在城区组建455人的夜巡队伍;大白天,人流密集、治安复杂和案件高发区域、路段,400多名公安民警、辅警在流动巡逻;路面上,每天有120名武警、特警在重点部位、重点路段全副武装巡逻;天空中,固定翼滑翔机、警用直升机、警用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空中侦查、空中搜索……
技防、民防、预防、点防实现精准式防控。主城区全面启动“智慧株洲”电子眼工程建设;组建义务巡防队425支;组建了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建设了40个标准化治安岗亭、20个公安检查站。
“四巡四防”取得刑事发案和刑事警情显著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的“两降一升”可喜局面。该机制获评2016年度全省公安机关优秀改革项目。
“四巡四防”开展至今,巡逻人员共抓获1065名犯罪嫌疑人,做好人好事2000余件。全市范围新增高清摄像机5995套,公安、城管、交通、公交、教育等多家政府部门监控视频实现资源共享。
▲誓师大会
重科技
航空警务如虎添翼
向科技要警力!借力山河科技、山河华翔通航及翔为通航等知名航空企业的技术优势,空中警务设想于去年6月应运而生。
在经过多次调研和实地论证后,一个关于公安警航建设的方案获市公安局党委会通过: 由董家塅分局试点,经验再向全市推广,全面打造株洲航空警务品牌。
2016年8月,董家塅公安分局与辖区企业山河科技协商,以租赁方式获得2台无人机,开展空中巡逻,成为全省第一个建立无人机巡逻机制的公安分局。
今年7月,市公安局党委决定成立警航办,分县局成立11个警务航空中队,面向全市各级公安机关选拔32名民警分两批次进行无人机驾驶员培训;完成首批列装26台警用无人机及配套设备;划定并上报7个无人驾驶航空器空域。
真金不怕火炼。7月份,警务航空经受了几次实战考验。
7月1日,刑侦支队、特警支队及天元分局运用警用无人机高空侦测,在雷打石镇山林中发现制枪涉爆嫌疑人罗某,并实施了抓捕。
7月初,湘江、渌江出现超警戒水位,全市多处出现汛情。7月4日,市公安局启动警用直升机进行空中巡查,了解汛情,参加抗洪抢险。
8月17日,首期警用无人机驾驶员培训班结业典礼暨首届警用无人机实战演练在芦淞区山河科技航空基地隆重举行,15名民警获得《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合格证》,成为我市公安警航建设应用的首批专业人才。直升机、固定翼滑翔机列入装备计划,标志着株洲警务航空工作正式迈向正规化、专业化、体系化、实战化,具有里程碑意义。
▲李晓葵同志慰问执勤民警
破小案
▲特警空中索降
专注侵财案服务大民生
优服务
强基础
“群众看公安,关键看破案。既要破大案要案,又要多破多发性小案,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更多的安全感!” 一直以来,入室盗窃等侵财型案件易发多发,占案件总数比重大。而这些案件破案条件有限。如何突破这一瓶颈?
刑事勘查在案件侦破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市公安局为此明确提出“四必”侦查工作机制,即现场必勘、信息必采、检材必用、案件必研,并要求刑侦民警人人都要争当技术员、多面手。
同时,市公安局建立“小案”勘查新机制,从“分类勘查、全警勘查、小案快勘(e勘查)、勘查保障”四个方面全面提升现场勘查工作质量,使案件信息和违法犯罪嫌疑人信息采集率大幅提升,在全省名列前茅,为多破案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
建成第二条DNA检测线,成立信息查询中心,创新“指纹集约化管理模式”,推行系列侵财案件串并层报研判机制。近两年来,信息查询中心研判、侦破案件4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0余人。
建成并运行侦查实战中心,有效整合了各警种侦查资源和有生力量,先后破获“9.24”奥运冠军奖牌被盗案、“5.2”持枪抢劫金店案、“5.10”跨省入室盗窃案等一大批典型案件。
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成立以来,共冻结止付金额447万余元,干扰止付银行卡743张,封停通讯号码1078个,劝阻92人,先后打掉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团伙11个,挽回群众财产损失500余万元,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犯罪高发态势。其中石峰分局侦办“3.3”刷单诈骗专案与公安部部督“3.13”刷单诈骗专案串并,查处打击诈骗窝点2个,抓获涉案嫌疑人13人。
2016年,“小案”侦破新机制荣获全省公安机关深化公安改革成绩突出项目。2017年1至9月,全市现行刑事案件破案率提升至34.87%,居全省前列。
指尖警务服务到心坎
屯警街面“零距离”
集装箱大小,其貌不扬……但自亮相街头来,却被誉为市民的安全线、犯罪分子的高压线和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2016年初,环株洲主城区公安检查站、治安岗亭、电子卡口建设工程启动。40个具备公安检查站功能的治安岗亭在城区亮相。治安岗亭警力承担着接受群众报警、求助,调解群众一般性简易纠纷,对可疑人员和物品进行盘问处置,发挥城区治安卡点的增援、堵截、封锁及抓捕等任务,开展防火防盗防抢宣传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等六大工作职责。治安岗亭实现屯警街面,就近处警,速度甚至让犯罪嫌疑人都感到不可思议。
去年7月20日,金钩山路治安岗亭民警听到路上传来呼救声。民警闻声而动,迎面成功堵截一名刚刚实施抢劫犯罪被人追赶的男子。
今年1月26日凌晨,一名男子在石峰区建设北路持刀拦出租车、攻击路人,并拦停一辆油罐车。接警后,岗亭执勤民警罗拥军与一名协警迅速赶到现场将男子制服,从男子身上搜出短刀、打火机等物品。
屯警街面为城区铺开了一张快速反应防控网,大大提升了公安机关快速反应、应急处突、严密防范、从快打击违法犯罪的能力,被誉为“家门口的派出所”。
治安岗亭启用以来,共受理群众报警求助41469次,现场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96名,破获案件266起。
该简的简、该放的放,能异地办的异地就近办,能网上办的在线办,能自助办理的全天候开放,能一次办结的不让百姓跑第二趟,能马上就办的实现立等可取……近年来,市公安局人口与出入境管理支队积极改革创新,为民服务打通了“最后一公里”。
三门镇黄田村居民曾某7年前捡到一名女婴。如今女孩长大,因没有户口,无法入学。40岁男子王某小时候流浪到株洲,现在白关镇苦竹村娶妻成家,因无户口、无身份证,务工常碰壁。
今年7月,人境支队对9类无户口人员办理常住户口登记,解了两人燃眉之急。
打造亲民警务。率先推出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率先贯彻实施居住证管理制度;开展户口登记管理清理整顿工作;全面启动身份证跨省跨市受理;推进无户口人员落户。在出入境改革方面,率先在全省开通省内异地就近办理;推出错峰办证、延时服务、双向速递、绿色通道等便民服务举措;在全省率先启动“一证办”;推广自助办理;首推弹性作息。
打造“指尖警务”。引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市公安局官网开设网上办事大厅,提供在线咨询、网络问警、业务指南、预约办理、投诉建议等服务,实现了身份证补领或换领、港澳持证申请签注、证件办理进度查询等功能,50多万人次通过网上办事大厅办理相关业务。
目前,签发居住证33094张、清理一人多户17150人、应销未销16356人、纠正户口登记主要项目差错7661项。
截至今年7月,全市受理跨省跨市居民身份证31837张,为6799名无户人员办理了户口登记,受理省内省外异地就近办理130116人次,自助设备共办理签注103020人次,发证23万余人次。
办证服务评价系统显示,共有近200万人次参与了服务评价,满意率达95%以上,人口与出入境窗口连续四年蝉联全省满意度调查第一名。“指尖警务”让群众足不出户,手指一触即可办理各项公安业务。
▲治安岗亭为民服务
▲为群众发放宣传资料
▲株洲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向市局刑侦支队赠送锦旗
▲特警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