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渌水东来,湘江北去。山水交融的灵秀之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株洲县融城有着诸多天然优势。
沐浴着国家行政区划调整政策的东风,借助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区的契机,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已摆在眼前。
融城,各种力量,汇聚生长。
加速融城、加快发展,打造株洲城市功能拓展区、主导产业配套区、休闲宜居生态区,力争建成株洲城市副中心,逐步与市区实现规划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管理一体化、社会保障和民生事业发展一体化,把株洲县35万人民群众多年的期盼早日变成现实。
东扩、南拓、西连、北融,四向发力,拉开县城框架;坚持前瞻性规划、大片区开发、精细化管理,城市功能更完善、内涵更丰富;承接主导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为全市产业补链……精准发力,株洲县用实际行动奏响融合发展的乐章。
如我们所见,株洲县正以坚定的信念、开放的姿态、饱满的热情,向着融城的美好未来铿锵前行!
多年来,虽毗邻市区,但株洲县通往市区仅有伏波大道“一枝独秀”。向西,因湘江阻隔进不了天元区;向南,因渌江阻隔,空间无法拓展。
道路联网是实质融城的第一步,因此,打破交通瓶颈势在必行。
2014年12月30日,总长11公里的南洲大道改扩建主体竣工通车,成为支撑南洲新区开发、打通通往南部乡镇的主要通道;
2016年6月28日,渌湘大道竣工通车,成为南洲新区“两纵四横”骨干路网的重要一环;
今年2月10日,和谐大道通车,作为省道S333的组成部分,这条路与渌口大桥、龙洲路、湘江大道构成了市区南部快速环线;
3月21日,渌口大桥正式通车,这座跨湘江大桥长957米,不仅将南洲新区与渌口老城区连为整体,还打通了株洲县和天元区的联系,实现三门镇、雷打石镇及南洲新区“两江三镇”的新格局。
这些还远不能满足发展需求。
株洲县列出发展时间表,计划用3年时间,投资90亿元,建成60公里骨干路网,构建“三纵一横”大交通格局。
渌水二桥是株洲县城市规划中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渌口镇和南洲新区重要的纵向交通主干道南江南路与渌湘大道,目前正在加快浇筑箱梁,引桥路基及辅道路基已完成50%,预计今年底通车;渌枫大道已完成部分路段的道路清表、土方回填等工作,部分进度较慢的路段,也在抓紧做好土地报批、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预计2018年竣工通车;湘江东岸综合治理工程(株洲县段)正在加速推进。
启动农村公路提质“三百”工程。今年,该县计划完成农村通畅工程100公里、拓宽改造100公里、安保工程100公里,改造危桥8座,新建农村客运招呼站30个、标准化改造渡口码头5座,规划构建“覆盖到位、内联外接、布局合理、稳定和谐”的农村公路网,形成以县道为局域骨干、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干支相连、布局合理、具有较高服务水平的农村公路网,做实便民之路。
不仅如此,该县还积极向上对接,规划建设湘江2000吨级货运港和株洲市一级客运南站,全力以赴争取长株潭城际铁路延伸至县城、醴娄高速在南洲新区设立互通,在交通格局上全面融入长株潭。
“中国动力谷·南洲产业园”株洲县承接产业转移招商推介会
B.
加快扩容步伐,打造产业转型升级的新高地
当前,我市正在重点打造轨道交通、汽车、航天航空、服饰、陶瓷等五大千亿产业集群,迫切需要更大的区域空间布局产业链条。
作为我市向南发展的战略腹地,株洲县迫切需要借助更高、更大的发展平台,集聚更多外部优势和资源,以实现后发赶超。
承接产业转移,打造市区主导产业配套区,弥补发展不足,这是株洲县基于自身基础和市区产业发展趋势做出的科学决策。
当前,南洲新区“两纵四横”骨干路网的格局已经形成,渌口大桥已建成通车,渌水二桥即将合拢,污水处理厂加速推进,管道燃气已经入园,220千伏变电站投入使用,拥有标准化厂房50多万平方米,具备较强的承载能力。而且,配套并不意味着低端。
时代绝缘高性能亚胺薄膜项目是入驻南洲工业园的第一个项目,总投资2.8亿元,建设一条年产180吨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进口生产线,今年7月,项目竣工投产,预计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将为我市轨道交通和航空产业提供配套,并替代进口。
去年6月,投资3亿元的时代新材芳纶产业化项目落户南洲新区,该项目占地面积约42亩,建成后预计年销售收入5亿元,3年内成为国内芳纶材料及相关制品领域首选供应商,10年内芳纶材料产业链有望实现年产值20亿元,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厂房主体建设,计划本月竣工。
加快建设株洲·中国动力谷,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事关株洲发展大计,株洲县积极作为,主动对接,把承接长株潭产业转移和清水塘绿色搬迁转移作为做活南洲新区的重要举措。
4月11日,株洲节能环保产业装备制造园项目签约落户南洲产业园。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总规划面积500亩,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260亩,将建设企业标准区、企业孵化器以及餐饮、办公、员工娱乐休闲等公共服务配套区等,预计可集聚近20家入园企业,就业人数超过600人,拟培育一批上市公司,年产值超过10亿元。
今年5月,总投资2.5亿元,占地30亩的湘火炬火花塞有限责任公司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落户南洲新区,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可达3亿元,投产后3年内年上缴税金可达1000万元。
一个个好项目、大项目的入驻,为株洲县实现与市区和长株潭产业的协同发展、补链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渌口大桥建成通车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新面貌
青龙湾城市公园
夯实底气集聚人气,提升城市品质
C.
去年4月,在县城渌口繁华地段向阳北路,株洲县首家集“吃喝玩乐购”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广场——中央时代广场正式开街,数十个品牌入驻,覆盖美食餐饮、服饰鞋包、母婴用品等各大业态,成为该县唯一的商业中心。如今,渌口居民可以像市区居民一样,在家门口买衣服、吃西餐、玩动漫……
围绕打造“株洲城市副中心”这一目标,近年来,株洲县以“北融”为重点,以更宽广的视野优化空间,以更包容的胸怀集聚要素,优先发展北部伏波新区,推动土地升值、品位升级,集聚发展人气。
在与市区接合部,8000亩的青龙湾城乡一体化项目成了与市区融城的重要节点,青龙湾开发建设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区域内的山塘田林,将地产开发与农业生产、农田租赁、农家乐等广泛嫁接。放眼青龙湾,欣然一片都市桃花源景象:养生养老度假中心闹中取静,伟大路、惠天然大道、规划五路等多条主干道已竣工通车,伟大农庄生态农业示范区已对外开放,伟大连锁超市、三三一伟大医院、49路公交车已进驻。
以“松西子休闲农庄”为示范点,株洲县积极开展宣传策划活动,举办葡萄文化节、名优土特推介会,打造了一批特色休闲社区、村庄。
在融城背景下,开发高品质楼盘,与市区“接轨”,也成了当地政府与房产商的共识。目前,株洲县共有23家房产企业,拥有学府公馆、瑞和春天、和城国际等高品质楼盘,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
提升城市品质,基础设施要跟上去。该县以漉浦路为主轴,有序开发老旧城区及东向区域,致力打造东部宜居休闲服务区;统筹水、电、路、气、通信“五网”建设,完成县城7条主干道,30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
提升城市内涵,还得坚持精细化管理。该县以市区为标准,实行环卫24小时清扫保洁;引入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与市区自行车实现通借通还;开通县城公交,成为全省首个使用纯电动公交车的县城。同时,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探索建立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力量互动的“智慧渌口”综合信息平台,实现网格化社会治理全覆盖。
如今的株洲县,俨然已成为休闲宜居宜业新家园,成为市民购房置业、旅游度假的好去处。
湘火炬火花塞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
南洲产业园鸟瞰效果图
湘江东岸综合治理工程效果图
中央时代广场
城区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