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持彩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记者 孙晓静 通讯员 骆文玲 袁思师

    铁科院雨水收集花园

    A

    国家生态城试点

    “绿色”改造暖民心

    大汉希尔顿热泵机房

    C

    被动房里最宜居

    D

    “突出绿色引领,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在全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毛腾飞提出:要把株洲打造成“两型”试验的标兵、绿色发展的标杆、生态文明的标志,要积极倡导绿色建筑等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五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牢牢把握“转型升级”总战略,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发展、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推动城乡建设迈向“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

    多管齐下,株洲推进绿色建筑全面发力。通过全面推广节能建筑、绿色建筑、大力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推广被动式节能房等,株洲在绿色建筑领域,勇立潮头,持续发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这份答卷上,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中欧低碳生态城市合作项目试点城市,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试点(云龙示范区),省“十二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先进集体等名片熠熠生辉……

    去年10月,市政府出台《株洲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到2020年,城区60%以上新建建筑要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并创建2个以上绿色生态新区。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严格执行65%的节能标准,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设计和施工阶段执行率均达到100%。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50万平方米,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30万平方米。新增太阳能光热一体化、地源热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技术应用面积350万平方米。

    此外,我市还出台了《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市区规划500亩左右的工业用地作为建筑产业园基地,鼓励和支持建筑业企业在园区投资建设现代化建筑构件的生产、加工和研发基地。至2020年,全市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力争达到50%以上。目前,全市新开工和续建的装配式建筑项目(全部是钢结构厂房)共有11个,建筑面积65.2万平方米,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为17.1%。

    该局总工程师谭家利介绍,目前正努力把绿色建筑管理体系建立起来。株洲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项资金已经设立,从今年起,市级财政将每年适当安排资金重点支持绿色建筑示范工程、被动式节能建筑等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优秀绿色建筑技术研发、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嘉奖。

    云龙发展中心是我市第一个投入使用的“三星级”绿色建筑,节能率达到69.56%,可循环建筑材料用量比达到17.4%,成为国家三星级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今年,汽博园汽车交易中心及汽车服务中心、市属三校等11个项目通过绿色建筑立项,建筑面积113.79万平方米。

    目前,我市已有云龙发展中心、大汉希尔顿等13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标识证书,建筑面积140.54万平方米。

    老化的铸铁管道更换为防腐蚀PVC的管道,单薄的大板楼墙体加上了外墙保温层,各个楼门重新粉刷靓丽如新……走进芦淞区董家塅街道办事处建国村,十余栋干净整洁的楼板房一字排开,显得十分高端大气。

    61岁的老梁告诉记者,建国村改造前楼房外层破损严重,室内冬冷夏热。去年,建国村纳入我市首批实施建筑节能与棚户区改(扩、翻)建项目相结合的项目之一。经过半年时间的节能改造,实现了城中村旧貌换新颜,改造后居家舒适度有了大幅提高。

    “这就是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的优势”,肖民表示,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是促进建设领域节能减排,提高群众生活品质,加快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实施后能达到“一举三得”之效。一是节能环保,经济节约。二是舒适度明显提高,房屋质量、小区环境上了新台阶,住户生活品质得到提升。三是带动了节能材料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我市坚持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与棚户区改造相结合,共完成建国村、保利花园、煤田小区既有居住建筑改造项目66万平方米。

    节能转型正当时

    B

    三星级绿色建筑:云龙发展中心

    在伟大·青龙湾节能样板房里,一年365天室内温度永远保持在20-26℃,室内湿度保持在40%-60%最舒适的区间,远离雾霾和PM2.5,能耗不到传统住宅的30%。这种源自德国的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也叫“被动房”,采用外墙保温、全能回收新风、节能门窗、降音降噪等十余项世界先进的节能体系,能耗极低。

    谭家利告诉记者,被动房能耗相当于现行国家标准的四分之一,大大减缓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和温室气体的减排压力,且这种“被动式”节能房使用寿命较普通建筑更长。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大力发展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我市率先开展了被动房技术的推广工作,目前建成的青龙湾被动房项目建筑面积约4万平方米,项目节能率约达92%,是国内唯一一个夏热冬冷春潮地区的被动式低能耗住宅项目,先后列入国家建设部节能房建筑示范项目、全国被动式节能房三大示范项目之一,最近召开第五届中德合作被动式低能耗房屋技术交流研讨会上,青龙湾被动房项目获得德国能源署颁发的被动式低能耗建筑质量标识,为我省首个获得该标识的建筑项目。

    此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还积极推动被动房技术在公共建筑的使用,在建的“创业广场”面积62334平方米,目前已通过省住建厅组织的专家技术论证,与住建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签订技术合作协议,预计2018年竣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最大的被动式单体公共建筑,届时将成为“被动式房屋等绿色节能建筑”的成功范例。

    湖南工业大学学生公寓太阳能

    与地源热泵一体化热水工程

    株洲市创业广场被动式节能建筑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每年新增建筑面积数量惊人,建筑能耗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1/3,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发达国家的二至三倍,同时建筑还消耗大量的能源、原材料。

    2010年起,我市新建民用建筑已全面执行50%节能标准。节能科科长肖民介绍,绿色建筑标准的要求更加严格,不但要实现节能,还要在建筑活动及建筑物全生命周期实现节地、节水、节材等标准,提高舒适度,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

    近年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强化管理,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工作全面推广,由此涌现出了一批如被动式节能房、建筑反射隔热涂料、装配式PC结构、钢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等创新节能产品。

    为了更好地进行监管,该局采取一系列措施,对进入株洲市场的建筑节能产品进行严格把关,同时对外定期发布《株洲市建筑节能技术、工艺、材料、设备推广应用目录》,为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监管等单位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五年来,我市分别完成商品混凝土和散装水泥供应2219万方、2126万吨,创建2个省级绿色施工示范项目、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面积250余万平方米,对我市41栋大型公共建筑开展能耗监测,建立株洲市城市建设管理及公共信息平台。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