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社读者服务中心围绕文化服务,着力搭建更加专业、精准、安全的信息服务平台,专注于为广大的读者朋友提供金融、家政等方面的信息与咨询服务。
一场酒宴 你随了多少份子钱
□ 株洲日报记者 任远
【案例】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申仁淑:人际网络的建立是无价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等价、比价关系。因此,人情投资跟一般性投资比较而言,有共通之处但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人情投资可以包括情感投资和金钱投资两方面。有时无需一分一毫的金钱投资,却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回报;而有时大笔的金钱投资却未必能得到预期的“收益率”,这就是人情投资的“风险”所在。因此,“将心比心”,摒弃好高骛远的激进做法,只有用心经营我们的人际关系,才能尽可能地降低这方面的投资风险。
国庆过后,刘女士一脸愁容:“辛辛苦苦赚的工资,不到8天就几乎花光。”原来,早在国庆节前,刘女士就收到了朋友、同事发来的喜帖——一共有5场婚礼。
刘女士给记者一一进行罗列:10月1日,闺蜜结婚,1000元;10月2日至4日,分别是同事、老公兄弟和大学同学结婚,各600元;10月6日,高中同学在外地办婚礼,“人虽没去,300元礼金还是请朋友带过去了,这一下,3000多块钱转眼就没了。”
宴席数量多先不说,这礼金的“价格”就像搭了直升飞机,蹭蹭上涨。刘女士说,以前别人结婚,关系一般的,200元也就差不多了,“可不知从何时起,200元的红包已经拿不出手,最少也要300元,遇上关系好的,怎么也得个800元、1000元。”
在一事业单位上班的吴浩也有类似经历。这个假期,他出席了一场寿宴和一场满月酒,每场800元,这让靠工资过活的他有些“吃不消”。
除此以外,作为郴州人,长株潭地区现场记账的习俗也让吴浩接受不了。他说,在他的家乡,客人上门吃酒,会用红包把现金封上,进门时拿给新人,作为祝福。可在株洲,宴席的门口往往会设置记账区,并安排专人在现场拆开客人送的红包,清点礼金数额,再逐一记录在礼簿上。
在吴浩看来,这有些太“赤裸裸”了,“原本是来道喜,却成了直接的利益往来,而且每个人打了多少钱,别人看得清清楚楚,这在无形之中助长了‘攀比’的风气。”
因为这个习俗,吴浩还曾经遇过一个不大不小的尴尬。几年前,他刚工作不久,第一次在株洲参加学长的婚礼,当时经济也不宽裕,就准备了400元,打算放在红包里拿给新人。
谁知,一进酒店就看见有人在现场登记礼簿。吴浩上前瞄了一眼,“几个相熟的朋友,有的打了800元、有的给了1000元。这样一对比,我这400元就显得有些‘寒酸’了。”
碍着面子,吴浩悄悄躲到一边,又往红包里塞了2张“红票子”,“面子上是过去了,可钱包就有些‘心疼’了。”
国庆假期,许多人的朋友圈被婚礼刷屏。
“黄金周八天,我和老公一共收到5张喜帖,一个人一个月的工资还不够打红包。”国庆长假结束不久,提起刚过去的假期,市民刘女士十分苦恼。她假期没有外出旅游,而是奔波在各大婚礼宴席之间。短短8天,她随了五份份子钱,花去3100元,而她一个月的收入也才4000元出头。
宴席的名头花样百出,除了婚宴,还有寿宴、百日宴、乔迁宴。不少市民表示,在扎堆的宴席背后,份子钱的烦恼也接踵而来。有的人因为人情消费,花去工资的一大半;有人明明不堪重负,却不得不“打肿脸充胖子”。原本美好的祝福,如今却成了沉重的负担。
人情成负担,祝福变“炸弹”,这样的烦恼,何时休?
节俭文明办喜事 村民个个都说好
人情“上网”,微信送“炸弹”
在天元区雷打石镇砖桥村,一场节俭文明办红白喜事的新风吹拂乡野。
去年年底,天元区雷打石镇砖桥村村民黄雪强女儿满月,他在家里摆起喜宴进行庆祝。
喜宴之处,没有喧天锣鼓,没有人山人海,更没有排成长队的流水席。3桌喜宴上都是自家亲戚,没有贺喜的村干部,也没有随份子的村民。
其实,不止黄雪强一家,近3年砖桥村的红白喜事都是这么办的,非亲属关系的村民不随礼不赴宴。
以前,村里人谁家有了红白喜事,都要摆酒宴大宴宾客。婚丧嫁娶、盖房买车,满月酒、升学宴,一年到头,名目繁多不说,酒席的档次也一路看涨,“你家上好烟,我家就得喝好酒,反正不能让人看不起。”
办酒席者喊累,村民们也不堪重负:“都是乡里乡亲的,不去不行啊!”随份子的人情支出越来越多,一年下来也不是小数字。村干部更是逢请必到,否则会被认为“不给面子”。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省委、市委也推出相关规定,身为“全国文明村镇”的砖桥村顺势而为,为红白喜事立下新的村规民约,村民办酒席只请亲戚,一律不得收取其他村民的礼金。党员干部办酒席,事先还要按程序报批。
“酒席规模越来越小,亲情却越来越浓。一把尺子量到底,谁也不用担心面子上不好看!”新砖桥村临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说,今年原砖桥村与原小冲村合并之后,他们又将这股新风推广到原小冲村,村民个个都说好。
【数读】
数据机构:人情消费超过医疗费用
年初,社科院联合腾讯理财通、腾讯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发布了国内首份《国人工资报告》。
报告以国人工资与理财行为变迁为视角,详解了不同时期国人工资的发展水平与工资理财情况。其中,很多数据时间对比跨度很长,反映了中国人的人情世故。
这份报告中显示,除了吃、穿、用、学、住、行的开销之外,中国为人情“一掷千金”。人情往来、请客送礼花销占工资的14.65%,比娱乐运动、医疗保健、赡养老人和创业的花费占比还要高。
不光“价格”在上涨,人情的“来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刚刚过去的长假,市民廖波打出去2个红包,一个是师弟结婚,一个是朋友结婚,各500元。
与以往不同的是,两场婚宴廖波均未到场,都是通过微信红包转账打给新人。“他们一个在永州办酒,一个在深圳办酒,我过去不方便,像这样‘人不到礼到’,心意也算尽了。”
廖波的经历并不鲜见。互联网时代,凡事都能通过网络解决,过去新人邀请亲朋好友参加婚礼,都要亲自送喜帖,而如今,QQ、微信都成为邀请的渠道。尤其是相距较远的朋友,请帖无法面对面送达,不少新人常常选择手机微信送去“红色炸弹”。
“电子喜帖”虽然便捷又环保,却也徒增了许多人的烦恼。
“就说我那个师弟吧,说实在的,我和他关系也不是特别熟,毕业以后就没有联系了。”前不久,师弟突然加了廖波的微信,一阵嘘寒问暖后,就发来一封“电子喜帖”。
廖波说,对方办酒的地点在深圳,去一趟也不方便,但迫于情面,他还是给对方转了500元钱礼金,“不然以后见面多尴尬。”
“现在网上不是有一个段子么,许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突然加微信好友,不是做微商的,就是送喜帖的。”廖波调侃道。
工资主要花销
亲戚往来,有人直呼“吃不消”
【记者手记】
情义厚薄不在礼金高低
任远
人情往来与消费,是亲朋好友之间正常交往、联络感情的契机,原本是件轻松愉悦的事,但近年来,人情消费的名目越来越多,数额越来越高,反倒成了很多人的烦心事。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生活、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也是许多人好面子,攀比之风日盛,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党的十八大过后,官场宴请之风得以遏制,许多戴“官帽子”的人在摆酒之前,先会想一想,这酒能不能摆,摆多少桌,数量会不会超标。
但在民间,这类宴请之风不但没有消减,反而愈演愈烈,人情消费占到许多人生活开销的很大比例,让老百姓叫苦不迭。
中国是礼仪之邦,讲人情、重礼数,是好传统。适当的人情消费,无可厚非。可是当“面子论”盛行,评派头、比阔气的风气日盛,礼数变成了钱数,人情消费也就变了味。
不少人认为,红包的大小,证明了关系的亲疏。别人随1000元,自己才随300元,面子上过不去,情分上也易叫人“讲闲话”。
可是换个角度想想,需要用礼金衡量的情分,还是单纯的情义吗?
在古代,“随份子”最初是家族行为,后来才演变成一种社会行为。在经济条件苦寒的年代,亲朋之间送来的一碗盖着荷包蛋的面条,一盆香喷喷的腊肉,就能让人感动许久。
情义高低,不在礼金多少,而在心意之间。当朋友遇到困难,不吝出手相帮,当亲友遭受病痛,不忘慰问关切。这样的情义,或许更加深重。
随礼亦是如此。量力而为、理性随礼,随礼不在钱多钱少,心意到即可。
让大众感到“压力山大”的,除了朋友、同事间的“红色炸弹”,还有亲戚之间的人情来往。
在一家传媒机构工作的冯茜说,今年国庆她参加了两场寿宴,一场是她奶奶80岁大寿,另一场是她公公的60岁大寿,“亲戚间的人情,比不得同事之间的礼金,那可都是大额资金,没个大几千,免不得外人说闲话。”
市民陈佳就因为亲戚间的礼金被人说了“闲话”:“长假期间,我弟弟给他儿子办满月酒,因为最近手头紧,我就只给打了2600元礼金。其实我觉得这不算少了,可是我妈、我阿姨几个人轮番过来‘教育’我,意思是其他关系一般的人都给了1000多,而我作为亲姐姐,相比之下就很少了。”
这让陈佳很是无奈,“我就是个普通的职员,靠着一点工资过活,加上最近办酒的人多,我确实经济有些紧张,为什么一定要‘打肿脸充胖子’呢?”
不光是婚庆、寿诞这些特殊节点,在中秋、端午等节日,也少不了要给家里人“提节”。
廖波说,他老婆是外地人,按照当地的习俗,每逢中秋、端午回家过节,总要给每个亲戚上一个红包,“红包按人头发,就算每人200元,二三十个亲戚,你算算得花多少钱!”
如此一来,每逢过年过节,一想到要回家过节,廖波就有些发愁:“游子在外漂泊,返乡看望乡亲父老,本是让人回味的乡情、亲情,可如今却变成‘近乡情更怯’了。”
数据机构:江浙地带最高,广东云南最便宜
不久前,挖财钱堂社区公布了一份各地婚礼红包水平大数据调查,结果显示,浙江、上海的红包最大,平均需要1000元,江苏次之,平均在800元左右,湖南的红包金额居中,约400元,广东、云南红包最小,竟然只需给100元左右即可。
调查显示,华东、华北地区红包规格普遍更高,浙江和上海当之无愧成了“最讲面子”地区,红包均价达到1000元,江苏、北京、山东等地区也高达800元。
来自黑龙江的受调查网友“小香肉丝”表示红包压力非常大:“我这黑龙江边境小村,一抬腿就要到俄罗斯了。好朋友结婚要包1000元,同事要包500-1000元,100块钱已经拿不出手了,可是我的工资也只够给三个好朋友送红包,心好累。”
与此同时,以云南、广东为代表的西南部、南部地区,婚礼红包的规格相对较低,云南、广东只需要100元红包即可参加普通朋友的婚礼,西藏地区更显可爱,200元加上一条哈达,便是给新婚夫妇的礼物祝福了。
对于云南和广东地区的红包数据,有网友表示十分不服。
一位广东网友小于表示,反正自己去参加婚礼100元红包是搞不定的,最普通的也要400元,不过当地也有人结婚流行“添妆礼”,如果还送了其他价值不菲的礼物,比如金首饰什么的,红包只有一两百元意思一下也可以理解。
【声音】
亲朋好友间的人情往来,让不少人“压力山大”。但在采访中,我们也发现不少好的经验做法,避免了这种“死要面子活受罪”的随礼方式,不妨说给大伙听听。
市民陈升:
在我们老家邵东,办酒不是为了“敛财”,如果有人家办酒,那他们就是做好了“放血”的准备。
在我们那,一桌酒菜成本得上千,除了酒水饮料喜糖,主人家还得给每个客人“打礼”,有50元的,有100元的,也有200元的。来的客人呢,每人也就上个几十块钱,多的也就百来块。这样算下来,一餐酒席办下来,主人家反倒要亏好几万元。
正因如此,除非是办丧喜事,或是特别有钱的人家,一般人家不会轻易办酒。久而久之,乡亲之间也就没有办酒敛财的想法。
网友小叶:
我们虽然机构设在株洲,可总公司在长沙。可能因为是省会吧,人情也分的“清楚”些。记得上班后第一次参加朋友婚礼,领导就专门找我们开过小会,说公司有条不成文的规定,同事之间的人情,一律200元。这么些年过去了,虽然收入和消费水平不断在上涨,但我们公司这一“价码”却一直没变。我觉得这样挺好,同事之间不为人情所累,也没有攀比之心。
市民廖波:
毕业后,我在广东工作了3年,一共只打了2个红包,每个各200元。那边的行情都这样,红包金额普遍偏低。一般同事之间200左右,关系好一点的,300元到400元吧,都还可以接受。而且在广东,大家也不轻易请客,只有比较熟的才会邀请。
据我所知,广东人给红包都是比较小,过年长辈给小孩送红包,也是10元钱左右,还都是零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吴浩、廖波、冯茜、陈佳、陈升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