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忆武冈空饼香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我的家乡——武冈市,每逢中秋佳节,家家户户除了品尝月饼,还爱吃一种传统美食,外观类似圆型面包,内心却是空的。它是面点师傅用上等面粉,加水搅拌,长时间和面揉压,然后切成面团,里面放麦芽糖为馅,饼上撒上一层均匀的芝麻,放在铁质的平锅上加热烘焙,由于面团和馅内麦芽糖的受热膨胀系数不一,麦芽糖受热膨胀,撑开了面团,鼓成一个外圆内空的穹顶型,馅里的麦芽粘附在内壁。咬一口,咀嚼几下,嘴里又甜又酥又香又脆,特别可口。

    这种美食叫空饼,只有邵阳武冈市才出产。空字在武冈话里,除了空间、空洞的意思外,还有聪明的含义,说某人脑袋很空,就是表扬他人很聪明的。在湖南长株潭地区的方言里,说某人脑袋“拍实的”,意思是脑袋不开窍,人有点愚笨的意思。

    制作空饼,工艺流程十分讲究。面粉要和得适度,既不能太干,又不能太稀。麦芽糖要放得适中,既不能多,又不能少。多了在烘烤中容易鼓破,麦芽糖溢了出来,空饼没了品相。少了,空饼鼓不起来,成不了空饼。还有火候也很重要,完全凭面点师傅的经验判断,所以做好空饼十分不容易。

    武冈人过中秋吃空饼,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明清时期,一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要买一个圆圆的柚子,上面插香,旁边放几个空饼,来祭拜月亮神,庆贺丰收,祈求平安。

    小时候,我家里人多且穷,住的是木质的旧平房,地面是土质的,家里特潮。家中小孩多,嘴巴又馋。父母就搞了个陶制坛子,下面放些石灰,中间隔层报纸,逢年过节,里面就贮存一些片糖、月饼、空饼、瓜子、花生等。平时则空空如也。

    记得有一年过中秋,我大约十岁。母亲从石灰坛子里拿出一个空饼,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母亲在一旁劝我:“儿子,你慢点吃,喝口水,不要咽着了。”我哪听得进去,只几口就吃完了。之后,大赞空饼的味道。母亲不忍心看着我这副馋样,又从石灰坛里拿出一个空饼递过来,我看着母亲,犹豫地说:“妈,你还没吃。”“我早吃过了,你吃吧!”母亲肯定地说。

    我接过空饼,三下五除二又吃完了,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第二天下午,我陪着母亲走亲戚,在街上碰到一个熟人,她问母亲:“你昨天买了两个空饼,味道怎么样?” “好吃好吃,味道好着呢!”母亲很爽快地回应。我站在一旁,心里很不是滋味。

    后来,我长大了,在株洲工作。有一年的中秋节,我回了趟家,特意买了好多空饼。月亮升起来了,我扶母亲坐在皎洁的月光下,守在她身边,看着她慢慢地吃着空饼。好美的中秋夜,我心里流淌着一股暖流。

    现在,母亲不在了,我思母心切,带上香烛和空饼,来到墓地。

    风轻轻地吹过,墓碑上的母亲一脸微笑。

    我泪流满面……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