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3
一罐烤茶:弥漫布朗族人远古的茶香
有客栈,仿佛便会有故事。
秋日的傍晚,我们这些赴普洱澜沧县景迈山采访的全国报纸副刊文化记者,入住惠民镇芒景村阿百腊休闲山庄。这个客栈位于高山深处,全木结构,依山而建,曲径通幽,属于典型的布朗族建筑风格。
客栈的主人叫南康,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汉子,看起来比实际年龄要年轻。 客栈的名字“阿百腊”,来自布朗语,即茶魂,意为布朗族祖先留给后人最好的茶。果然,在这位布朗族头人后代的身上,藏着布朗族的许多茶故事。
作为布朗族头人的后代,南康身上比别人多些传奇神秘色彩,视野也更加开阔,很多媒体甚至戏称他为“末代布朗王”。
马云、李连杰等诸多工商或影视界名人为了能喝上一口地道的烤茶,听他讲布朗人与普洱茶的故事,也来过他的客栈。
南康的父亲虽然担任过布朗族头人,但布朗族是从原始社会直接过度到社会主义的,解放前的布朗族是非常贫穷的。今天的布朗人在共产党领导下,继承先祖遗风,依然靠大自然生存,靠茶林发展,比解放前要富裕和幸福得多。南康本人就是一个典型,拥有一爿上千平方米的客栈。
南康说,自己担任过多年的芒景村村主任、村支书,为带领茶农走共同致富,又组织了5家发起单位,成立了“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诚信联盟企业”,通过民主投票当选为理事长。建立“联盟”的目的是讲诚信,把景迈山茶叶质量做好,让老百姓买到放心的茶叶。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就是老百姓喝得起的茶,一些茶叶贩子编出的很多故事其实是胡说八道的。
南康还有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景迈山古茶林申报世界遗产而积极努力。他说,景迈山古茶林是世界上所发现人工栽培型古茶树最早、数量最多、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栽培型古茶林,又称“世界茶树自然博物馆”,面积有2.8万亩,15公分以上的百年古茶树有200多万株以上。景迈山已经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的茶和茶的民族”。
南康说,布朗人祖先的灵魂化成一片茶林,通过申遗保护好古茶林,布朗人责无旁贷。
我们坚信,景迈山那片古茶林申遗的梦想很快就会成真。
见我们中的几个没有睡意,南康热情地说,“我请你们吃烤茶”,便领着我们来到客栈宽阔的露台。
露台上有个火塘,旁边陈设很简单:一个我们湖南乡村冬天见惯的火盆,一个架在小铁架上的陶罐,一个劈开的半边葫芦,一堆松树劈柴,还有几只土陶杯。
我们围着火塘坐定,南康便熟练地将山泉水注入陶罐,然后燃起劈柴,接着抓了一把当地十分普通的普洱古树茶叶放进葫芦,又用铁钳夹了两块小火炭丢进去,不停地摇晃着。葫芦内的茶叶在炭火的烤烧下,冒出缕缕青烟,发出绵绵香味。然后,南康便将葫芦内的茶、炭一起倒入陶罐内,再煮一煮。一罐烤茶就完成了。
这茶的颜色浓艳,清香扑鼻,令人垂诞欲滴。我一边吃烤茶,一边仔细地注视着茶水,感觉非常好奇,南康明明将茶叶、炭火全部倒进了煮茶的陶罐,煮出来的茶水竟然没有一丝灰尘,有点神奇。南康拿了一块小柴片,说“你看看”,我仔细一看,原来他选择的劈柴,取自油性很重的松树。小木片燃着后,只有火,却不会有灰。这世间任何小秘密,都是藏有技巧的。
围着火塘吃烤茶,于我们是第一次,有点新鲜感,但对布朗族来说,是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生活模式。吃烤茶去湿排毒,体现山民的生存智慧。围着火塘喝着浓酽的茶汤,是尊贵的待客方式,充满温馨。
接着,南康又给我们斟了第二道茶,第三道茶……,在斟茶的过程,慢慢给我们讲着布朗族与茶的故事。我们品茶的同时,也在品味着布朗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与今天的幸福生活。
阿百腊客栈一角
布朗族头人,茶叶献给毛主席
故事
2
布朗族祖先,悲壮的茶叶传承故事
故事
1
南康的父亲叫阿里亚,解放前是布朗族头人,当地称召帕或帕亚。召帕是布朗族能安定各个寨子小头人的意思。
1950年,云南少数民族组团参加国庆。阿里亚精心为毛主席准备了“小雀尖嘴茶” 作为贡品,派其姑爹、二号头人苏理亚带着景迈山的茶与代表团走进北京参加了国庆庆典。毛主席握着这些少数民族头人的手,嘱咐他们一定要搞好民族团结,“跟着共产党走,建设好社会主义新边疆。”。
苏里亚回村后把布朗族中的老人请过来,告诉他们自己见到毛主席的情形,并对族人说:“我们布朗族只要跟着共产党走,总有一天汽车路要修到我们的山头上,总有一天我们的田要用机器来犁,总有一天我们会过上白天黑夜都能看得见的日子。”
南康说,普洱民族代表团回去后,普洱地委根据边疆实际,召开了“普洱专区兄弟民族代表会”。在这次会议上,大家提出立碑志喜志庆。1951年元旦,他们按照民族风俗仪式举行民族团结剽牛盟誓大会。傈僳族头人李保将一只公鸡杀死,把鸡血滴进摆好的酒碗中,各族头人、代表每人喝一口鸡血酒;接着举行剽牛仪式,大家推举西盟佤族代表拉勐头人剽牛。他光着上身,手持镖枪刺中水牛右肋,牛身片刻侧向左方,头朝西南方位,剽口朝上,这是吉兆。大家高兴地拍手欢笑,发誓表示要永远跟着共产党走。民族团结誓词是这样写的:“我们二十六种民族的代表,慎重地在此举行了剽牛,喝咒水仪式,从此我们一心一意,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接着,各民族48位代表在誓词上签名。从此,山上山下的各民族兄弟亲如一家。
许多民族的图腾是动物,但布朗族的图腾是茶叶,“一芽两叶”的标志性图腾。这标志性图腾主要用在布朗族房屋屋顶上,“一芽”表示通天,“两芽”表示两片叶子的意思。
南康说,他们的祖先很久很久以前从远方迁徙而来,居住在高山之上,披荆斩棘,播撒繁衍,绵绵不绝。
专家考证,布朗族是居住中国古代四川一带“濮人”的后裔。春秋战国时,濮人开始溯长江而上、定居在巴蜀盆地与云贵高原交界地区,那时,各部落的冲突不断。
传说1800多年前,在部族首领帕哎冷的带领下,布朗族迁徙到了景迈山,在这里定居并驯化推广茶叶种植。帕哎冷能文善武,与异族作战屡立奇功。异族首领对他又怕又恨,采用阴毒的伎俩,收买小人毒害了帕哎冷。帕哎冷在离世的当晚说:“我走了,但心中挂念你们。我给你们留下牛马,怕受病而死去;留下金银财宝,总有一天会用完。我就给你们留下‘腊’(茶)吧,让你们世世代代享用!”。
直到今天在布朗族的《祖先歌》中还有唱段:“帕哎冷是我们的英雄,帕哎冷是我们的祖先,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竹棚和茶树,是他给我们留下了生存的拐杖。”
从此,布朗族人每年茶籽成熟就收留,每到雨水来临时候就把茶籽播种,从一棵茶树发展到数棵,从一山发展到几座山,形成了目前非常壮观的“千年茶树、万亩茶林”的自然景观。
每年3月份春茶采摘来临之际,布朗族每家每户都要准备祭祀品到自己的茶地里祭拜茶魂树;每年4月17日,布朗族都要举行一次祭茶祖帕哎冷的仪式。
南康在制作烤茶
景迈山千年古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