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吴楚
通讯员 谭峥
株洲日报讯 6月至8月特大洪涝灾害期间,我市大面积农作物受灾。昨日,记者从市农委获悉,今年我市秋冬种生产将以救灾补损和农民增收为主线,立足“春夏损失秋冬补”,通过大干秋冬农业增收补损。
灾害期间,株洲累计造成农作物受灾达28万亩,其中绝收面积达3万亩,养殖业也遭受损失。
今年全市秋冬农业生产将以特色、质量、效益和绿色为主攻方向,力争总面积突破130万亩,其中油菜53万亩,蔬菜40万亩、绿肥30万亩、冬粮等4万亩,全市基本实现“绿色过冬”,耕地地力主要指标提高3%以上,秋冬农业产值人平达到1000元。
市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秋冬农业生产重点工作将放在稳定油菜生产面积,有针对性地发展肥用油菜、饲料油菜和观光油菜。同时,扩大蔬菜、经作播种面积,并扩大绿肥种植提升地力。力争全市绿肥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确保休耕区域绿肥全覆盖。并引导农民抓住市场机遇,合理布局马铃薯生产,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