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人均年可支配收入近3万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2500

    2012-2017年上半年株洲市主要年份GDP总量及其增幅

    总量

    增幅

    2488.5

    12.0

    (单位:亿元)

    2335.1

    2161.0

    1949.4

    1761.3

    1132.1

    10.5

    10.5

    9.5

    7.9

    7.5

    3000

    2000

    1500

    1000

    500

    0

    25

    30

    20

    15

    10

    5

    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年

    上半年

    5年经济运行亮点盘点

    □ 株洲日报记者 朱洁

    【编者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全面贯彻发展新理念,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5年来,株洲经济运行数据发生了哪些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亮点、特点?本报对“砥砺奋进的五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发布词、答记者问等进行了整理。

    “十八大以来,株洲的经济运行的亮点和特点有哪些?” 对于本报记者的提问,市统计局副局长谭祖德给予了这样的回答—— “这5年,株洲经济发展最大亮点在于,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谭祖德介绍,虽然我市经济发展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但经济结构正在迈向中高端,转型升级特征十分明显。

    亮点一:三产经济贡献率超二产

    我市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8.2:60.3:31.5,优化为2016年的7.9:53:39.1。

    “2016年,株洲第三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对经济的拉动力均首次超过了第二产业。可以说,第三产业逐步成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谭祖德表示。

    数据显示,5年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分别是3.6%、9.2%、11.5%。

    5年关键经济数据点击

    人均GDP迈向高收入水平

    5年来,全市经济总量一年一个台阶,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2015年成为国务院表彰的全国20个“稳增长”先进地市之一。全市经济增速由高速转为中高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2014年,株洲GDP首破2000亿元大关,2016年增至 2488.5亿元,总量是2012年的1.41倍。2016年全市人均GDP 62081元,是2012年的1.37倍,处在由中等偏上向高收入水平过渡阶段。

    亮点二:工业越来越高端

    其次,工业内部结构改善。

    “我们正在打造中国动力谷,工业结构的升级主要体现为‘三个提升’。”他介绍,一是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提升,2016年全市实现增加值1024.9亿元,是2012年的1.2倍,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89%;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的提升,增加值达到623.6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57.5%,较2012年提高11.8个百分点;三是高加工度行业比重的提升,2016年,这一行业增加值518.2亿元,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47.8%,较2012年提升1.5个百分点。

    5年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53.0

    39.1

    7.9

    60.3

    31.5

    8.2

    2012年

    第一产业占比

    第二产业占比

    第三产业占比

    民生支出占公共预算七成以上

    5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放在首位,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态势进一步得到巩固,财政收支运行稳健。

    2016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2.8亿元,为2012年的1.46倍,年均增长1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05.2亿元,为2012年的1.76倍,年均增长15.2%,其中民生支出达到295.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2.9%,较2012年提升3.1个百分点。

    2016年

    亮点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优。

    生产性服务业稳步发展。2016年,全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66.41亿元,是2012年的1.7倍,年均增长9.8%,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2年的8.3%提升到2016年的16.8%。

    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卫生和社会工作,教育,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加值年均增幅均在15%左右,明显高于GDP年均增幅。

    2012-2017年上半年株洲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及其增幅

    总量

    增幅

    (单位:亿元)

    1086.8

    1200

    40

    1084.9

    1013.9

    1000

    885.5

    人均年可支配收入接近3万元

    人均收入稳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

    国家统计局株洲调查队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62元,比2012年增加8848元,年均增长9.6%。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828元(高于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44元),比2012年增加10304元,年均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919元(高于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9元),比2012年增加5947元,年均增长11.4%。

    767.7

    30

    800

    亮点四:高耗能行业投资大降

    514.2

    20

    14.6

    600

    12.6

    11.6

    投资结构合理表现为“两升一降”。

    “两升”是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长。2016年我市第三产业完成投资额134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达57.2%,比2012年提高了1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额100.6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由2012年的3%上升到2016年的4.3%。

    而随着清水塘区域的整体搬迁升级,5年来,株洲高耗能行业投资大幅降低,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由2012年的30%下降到2016年的13.2%。

    400

    8.2

    7.1

    6.7

    10

    200

    0

    0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年

    上半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