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通讯员 张小季 肖雅
在株洲4条城市内河港中,建宁港是唯一能集中体现株洲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内河。然而,由于以前周围地区污染企业密布,这条承载着株洲记忆的内河变成了一条臭水沟,成为株洲城市的一块“伤疤”。
目前,建宁港治理相关工作已经启动,预计到2019年底,工程将完工。届时,建宁港将恢复往日水质清澈,鱼虾满港的美景。
凿石港治污项目
征地拆迁完成
如今建宁港:
水体黑臭,河道淤积严重,几乎丧失洪水调蓄功能
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建宁港逐渐被污染,失去往日生机,如今已成为一条“臭水沟”。
仇民主说,1965年,位于建宁港附近龙泉路的一家化工研究所,排出的废水开始污染建宁港。七十年代建宁港新村落户港上游,建合泰加工区、南湖塘、麻蝈塘、灵光庙塘,提升街东头至火车站到南大门都是鱼塘,但都被填埋。替代的是一座座钢筋水泥大楼,起到调节温室效应的天然蓄水池——鱼塘消失了。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直排至港。建宁港水源的补充一部分来自以上鱼塘,本身没有自净能力,水质持续恶化。
昨日,记者走访了建宁港沿线,从工业大学段到文化路段,几公里的水流均可以闻到臭味。
在工业大学附近,一个烧烤摊老板说,“以前河边人流多,就把摊子摆在了河边。因为建宁港水质臭味太重了,行人路过胃口都没了,只好搬了地方。”
在建宁港文化路段,一家幼儿园老师说,臭气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招人,“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时,围到这臭味就另找幼儿园了”。
记者注意到,途经建宁港的行人,无不掩面而过,臭味在闹市中传开,就如一个治不好的“毒瘤”。而一些商家、企业为了“掩盖”臭味,直接在建宁港上盖了石板,然后改造成停车场,严重影响了建宁港的泄洪功能。
商业开发对河道行洪区和蓄洪区的不断侵占,导致原有河势受到严重破坏,洪水调蓄区严重萎缩,下游淤积越来越重,建宁港河道淤积后,清淤困难,甚至无法清淤,致使一到汛期,建宁港的洪水便水流不畅。遇到大一点的暴雨,上游的太阳村、荷塘铺村沿线居民经常遭受水患。
□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株洲日报讯 凿石港黑臭水体问题由来已久,也曾在今年被中央环保督查组点名,根据要求,我市必须在2018年底前完成凿石港黑臭水体治理。9月10日,记者从天元区获悉,凿石港治污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已全部完成。
据悉,凿石港水体黑臭主要原因是地下雨污管网配套设施没有及时跟上城市建设所导致的。天元区建设局负责的凿石港截污改造工程已在今年4月完成,其污水直排湘江的历史结束。根据截污工作要求,该局在凿石港排口的入江口,修建了一个拦水坝和一座污水提升泵站,上游所来污水在入江口截流汇聚之后,经泵站提升,再经新敷设的纳污管网,全部送入了河西污水处理厂。
据介绍,凿石港治污项目涉及天元区六个征拆项目,5月初开始启动拆迁工作,为早日实现治污项目的完工打下了良好基础。
建宁港记忆:
六座桥跨港而过,水质清澈,鱼虾满港
◀建宁港排水改造施工正酣。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震 摄
在很多老株洲人的印象中,建宁港曾水质清澈,鱼虾满港,不光能泛舟其中,到了夏天,附近的居民常常嬉戏水中,非常惬意。
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仇民主曾在博客中写道:建宁港水域曾有六座桥跨过港,东从湘赣线铁桥起,紧挨京广线铁桥,然后芦淞桥(石拱桥),其下木架桥(南端为木器厂,北连食杂果品公司),再下为徐家桥,最后是建宁闸桥。
建宁港的水源来自市渔场,渔场海纳百川,汇聚千溪。有几千亩水面,渔场溢出来的水流入建宁港,永无干涸之日。
京广线铁桥与芦淞桥的南边是建宁农场蔬菜基地,每年遇桃花汛期,建宁闸排渍不畅,蔬菜遭水淹,损失惨重。菜地港边有一古码头,用三合土砌成,码头有2尺宽6尺多长的水台伸入港中,供附近居民洗衣、洗菜用。
在建宁港入江(湘江)口,有株洲建宁古码头。江面百舸争流,江岸樯帆林立,穿梭于码头的担箩工把码头点缀得生机盎然。仇民主小时候常徜徉于码头,聆听那“嘿呦、嘿呦”号子声,它总给人一种奋进的力量。涉足这码头仿佛来到“小南洋”。
天元区整治绿心保护区内污水直排
他山之石
治理建宁港:
治污和景观相结合,2019年底完工
湖南首次采用“超磁”设备
高效处理黑臭水体
□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株洲日报讯 “以前我们的生活污水都是直接排放,如今这里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开工了,我们居民心里都乐开了花。”近日,住在古桑洲社区的刘大姐如是说。截至目前,天元区已启动金龙社区、太高社区、竹溪社区、石塘社区、高塘社区、古桑洲社区6处污水处理工程。
据悉,2017年,天元区计划投资100余万元建设绿心保护区内污水直排的古桑洲、金龙、太高等社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目前古桑洲社区已经完成施工进场,其余社区待施工设计完成后开工建设。通过这批居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项目的建设,到年底绿心保护区域生活污水处理率将达90%,届时,居民生活环境将得到明显改善,居民饮水安全得到保障。
按照要求,建宁港黑臭水体治理必须在2019年底前完工。昨日,记者从市湘江集团获悉,建宁港黑臭水体的治理方案将在本周出炉。
建宁港黑臭水体治理工程量比较大,既要治理黑臭水体,还要兼顾港两岸的开发,所以耗时会比较长。在治污方面,首先要截污,再进行清淤。建宁港沿线排口众多,水文环境非常复杂,必须先摸清楚排口,对污水进行截流。
“比如说建宁港龙泉污水处理厂附近,工大河东校区一栋教学楼有一个排口在建宁港,排出来的就是生活污水。”市住建局排水办相关负责人说,有些排口虽然是雨水排口,但这么多年来,有些已经变成了生活污水排口。目前,建宁港东、西湖之间的连通渠改箱涵工程正在紧张施工。该工程将堵截沿湖排污口,对污水进行收集并引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另一方面,石宋路拓宽及建宁港排水改造项目已于上个月启动。建宁港承担着石宋路沿线的排水泄洪任务,随着城市发展,原有自然渠道过水面积减小,在短时强降雨情况下,容易出现排水不畅。为提高建宁港排水能力,施工单位在该路段挖开一个宽25米,深10米的口子,铺设排水箱涵,拉通建宁港上下游。工程预计今年12月底完工。
据悉,建宁港整治的最终目标是重现建宁古镇风貌。根据规划,建宁港将恢复建宁码头、建宁古城楼、建宁米铺、徐家桥等重要历史场景。
经过1个月的治理,长沙市湘江西岸的这条黑臭水体——龙王港(南园路至枫林路段),已基本达到地表五类水标准。到今年年底,该段河水将达到四类水标准。
龙王港是湘江的重要支流,由于上游来水水质较差,加之河道两岸截污系统不完善,水体出现黑臭现象。从9月份开始,通过采用环保清淤、水体微生物活化技术、高效氮磷原位去除系统、人工曝气增氧等措施,对该河道进行了治理。
目前,日可处理2万立方米污水的超磁分离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已经建成,设备有4个集装箱大小,周边的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污水在经过该设备处理后,其中的悬浮物被分离与吸附,黑色污水最终变成清水流入龙王港。据了解,这也是我省首次采用超磁分离技术对污水进行处理。龙王港岸边还设置有水体微生物活化系统,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盒子,通过培养、激活微生物,让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提升,生态系统得以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