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工作报告解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龙栋 通讯员 朱新艳

    凡是过去,皆为序曲。昨日,市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妇女工作的经验和成效,安排部署了未来五年妇女儿童事业的目标和任务。今后五年,市妇联将按照“强三性、去四化”的要求,坚持“打开大门办妇联”,坚持“做妇女热爱的娘家”,坚持“凝聚社会力量做好妇女工作”,大力实施改革提质、创业创新、家庭文明、维权关爱、强基固本等“五大工程”。

    下面,我们将用十大关键词和六个“她”解读本次妇代会工作报告:

    六个“她”

    在建设“一谷三区”、

    实现“两个走在前列”总思路中献才智

    重点开展好“我与中国梦”、“巾帼心向党·喜迎十九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承担好组织动员妇女为加快建设“一谷三区”的重大责任,制定出台《激励广大妇女服务产业发展、服务“一谷三区”的实施方案》,更加关心和重视女性人才的成长,创新女性人才激励机制,推动出台《株洲市女性科技人才服务十条措施》,为女性科技人才提供有针对性的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带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女性人才、关心和使用女性人才的浓厚氛围。完善女干部的培养机制,持续加大对女干部的培训教育和轮岗锻炼,积极向党委和组织部门举荐优秀女干部,加大对女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妇女的积极性为“共筑中国梦、圆好株洲梦”贡献巾帼智慧。

    在“马上就办、真抓实干”

    新要求中有作为

    市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现场

    认真落实“强三性去四化”要求,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坚决拥护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决定,做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最得力的助手。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准确把握妇女群众的需求,帮助广大妇女排忧解难,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妇联“娘家人”的温暖送到广大妇女心中,使妇女工作常做常新、充满活力。要坚持“下基层、接地气,访妇情、办实事”,坚持以群众为中心,以妇女群众的参与度、受益面和满意率作为衡量项目的标尺,帮助不同层次妇女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最困难最操心最忧虑的实际问题。要严字当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引导妇联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强化群众观念、防止机关化、娱乐化等现象,推动妇联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走近妇女,使妇联干部作风得到根本改变。

    十大关键词

    党委重视

    投资4亿元新建妇女儿童老年人活动中心,研究出台《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高起点编制妇女儿童发展规划,连续三年将示范“妇女之家”建设、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等实事项目纳入政府“民生100工程”。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腾飞发表《好家风带动好社风》的署名文章,全力支持妇联做好家庭文明建设。

    女性参政

    女性平均受教育年限由2010年的8.85年提高到9.87年。妇女参与民主管理面更广,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例稳步提升,分别为20.6%、30.43%、

    31.58%,尤其是女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首次突破妇女发展规划要求的30%大关。

    健康保障

    一些影响妇女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得到有效防治,孕产妇死亡率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妇女平均预期寿命达75.25岁,高于全省平均寿命近3岁。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妇女参保比例与男性基本持平,保障性住房、危房改造、安全饮水问题等与妇女儿童健康密切相关的生活环境极大改善。

    建功立业

    广大妇女以主人翁责任感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洪流,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骄人的巾帼业绩。五年来,全市有80位优秀女性获评市级以上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50个先进单位获评市级以上三八红旗集体、巾帼文明岗,1200名优秀女性获评市级以上女劳动模范、最美创业、巾帼创业明星等荣誉。

    最美家庭

    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两型家庭、书香家庭、廉洁家庭、平安家庭等以家庭为载体的创建活动。举办“最美家庭·幸福瞬间”摄影作品展、“文明株洲·身边最美”主题巡讲、“十佳军嫂、十佳拥军家庭”事迹报告会。五年来,创评市级以上“最美家庭”、五好文明家庭518个,醴陵市板杉乡竹花山村刘天健家庭获评首届全国文明家庭,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创业就业

    举办女性人才招聘会367场,组织各类技能培训635场,举办全市手工编织作品展、家政技能竞赛,引导广大妇女参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5976名妇女争取5.2亿元小额担保贷款,辐射带动5.8万名妇女实现就业,培育农村科技女致富能手169人,创建市级以上女大学生见习基地23个、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54个。

    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总战略中建新功

    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完善“政策扶持+项目推动+技能培训”的促进妇女发展机制,着力培育“工匠精神”。实施“巾帼脱贫行动”,完成1000名扶贫致富带着人培训任务。用好小额担保贷款政策,贫困妇女采用带资入股、参股分红或就业分红增加收入。争取“母亲健康快车”项目的落地,为边远贫困地区妇女儿童提供更多医疗服务。发挥女企业家联合会、农副产品女经纪人协会等行业协会的引领示范作用,建立巾帼创业导师团、巾帼众创空间、女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00个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00个巾帼示范农家乐。

    在“坚持民生优先、

    增进群众福祉”总目标中作贡献

    加强对妇女群众意愿呼声的综合分析研判,推动在公共场所建立“母婴十平方”。通过“家庭律师社区行”活动,普及宣传《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推行防治家庭暴力告诫制度和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充分发挥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的作用,实施“回娘家”心理沙龙、“家和万事兴——为家加油”等项目,化解家庭矛盾,促进社会和谐。拓展妇联系统婚调员、人民陪审员队伍,发挥女法官协会、女检察官协会、女律师协会的作用,构建多部门合作、多方面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格局。积极回应妇女儿童需求,加强顶层设计,巩固“感恩慈母”行动、“有爱不孤单”成长陪伴计划、“春蕾爱心屋”等项目成效,打造一批覆盖广、有特色、可持续、群众认可的实事项目。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培育激活社会力量,引导巾帼志愿服务队伍,立足社区、面向家庭、见诸日常、细致入微地开展巾帼志愿服务,让妇女儿童普受惠、长受惠、得实惠。

    在“营造文明新风、

    建设幸福株洲”新格局中展风采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三个注重”的要求,发挥妇联亲近妇女、联系家庭的工作优势,做好三篇“家”字文章。一是注重家庭,常态化推进寻找“最美家庭”活动,深化文明家庭“百千万”工程,将时尚元素、酷文化、传统经典植入文明家庭创建,吸引更多年轻家庭、流动家庭、创业家庭加入其中。二是科学家教,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推进“争做合格父母、培育合格人才”活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持续推广“稻花香”读书会、“有爱不孤单”成长陪伴计划等公益项目落地落实,帮助留守儿童、流动儿童、困境儿童共享蓝天、健康成长。三是文明家风。开展家风家训展示活动,创建“家风教育基地”,利用微信微剧、公益广告、亲子阅读、家庭故事会等多种方式,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在培育家风、传递家风的实践中展示风采。

    三八故事会现场

    代表拍下心愿墙

    婚姻调解

    率先在全省成立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婚姻调和机构“等等吧”经验在全省推广,全市建立妇女维权站355个,婚调委311个。五年来,接待来信来访5395件次,调解矛盾纠纷3610起,提供法律援助2675起,提供公益心理咨询1363人次,举办“回娘家”公益心理沙龙、团队心理辅导500多场。

    “两癌”救助

    在全市全面启动农村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并将其列入政府民生工程,五年来共为17.72万名适龄妇女提供免费检查,启动了“感恩慈母”行动,通过重点救助、普遍慰问、文化联谊等多种方式为“两癌”患病妇女送去关爱,共筹措善款612.25万元,救助2437名患病妇女。

    项目关爱

    率先在全省启动“彩虹邮包”活动,募集94.54万元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了关爱。实施“有爱不孤单”成长陪伴计划,组织发动160余名成长爸妈志愿者与106位孤儿和困境儿童“结对认亲”。持续推进“稻花香”读书会项目,在全市建立读书会23个,开办各类读书活动550余场次,受益妇女儿童达2万余人次。市妇联“春蕾爱心屋”获评全国优秀巾帼志愿服务队。

    改革创新

    实施“一人学一技,一技一课堂”行动,鼓励干部考取礼仪督导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家庭咨询师等国家资质证书,干部队伍结构进一步趋向年轻化、知识化。坚持打开大门办妇联,广泛吸纳社会组织加入妇联阵营。目前市妇联拥有各类女性团体会员19个,扩大了工作覆盖面,激发了组织活力。

    在“深化改革开放,

    构筑机制优势”大背景中亮实招

    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进一步推进“身边妇联”建设,夯实基层基础,拓展妇联组织“神经末梢”,鼓励在“两新”组织、群众社团、市场集群、行业协会、基地工地上建立妇联,真正实现“哪里有妇女,哪里就有妇联组织”。进一步推进“网上妇联”建设,构建联系网、工作网、服务网整体合一的“互联网+妇联”工作新格局,使妇女群众能够方便快捷地参与妇联组织线上线下活动,增强与妇女群众的黏合度。继续深化“一个人带领一帮人服务一群人”创新实践,打破限制,吸纳优秀妇女进入妇联组织,汇聚大家力量做好妇女工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