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展会走世界 三新包装越来越有“面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记者 高晓燕

    一个名不见经传,年销售收入最高峰时期也不过9000万元的小企业,如何走出国门,甚至与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的客商做生意?株洲三新包装技术有限公司的办法,就是紧跟展会。

    只是寄出了产品资料,却意外中标

    对三新包装这样的小企业来说,最快的“扬名”方式,就是在最权威的行业展会上“露脸”。为此,每年在上海、东莞两地举办的国际瓦楞展,是三新包装的必参项目。

    2013年上海国际瓦楞展,一名韩国客商对三新包装表现出兴趣,但当年并未有实质进展。2014年5月,三新包装意外收到一封来自韩国企业的招标书,盛情邀请其前去,与来自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家的客商一同竞标。

    缺乏专业的外贸人才、尚未做好心理准备的三新包装,并未派人前往,只是寄出了公司产品的视频及文字介绍等资料。

    出乎意料的是,当年6月即收到韩国企业回复,称其在现场评估中顺利胜出并中标。

    当年7月签合同,10月正式交货。“这是我们第一台出口的水墨印刷设备。”三新包装副总经理孙逢翠说。

    受世界包装组织邀请,亮相美国展会

    第一单的成功,坚定了三新包装走出去的信心。随后,三新包装开始盛装登台,与越来越多国家的客商牵手。

    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印度、巴西,这些从展会上牵来的“姻缘线”,不断扩大着三新包装的朋友圈。

    去年,受世界包装组织邀请,三新包装参加了在美国奥兰多举办的国际瓦楞展。“展示设备成本太高,就展示了我们的设备印刷出的成品,还有设备运转视频。”孙逢翠说。

    对这家没听说过的公司,美国企业并不感冒。但三新包装的展台,却引起了一名美国人的注意。展会结束前,这位观展人带着旗下子公司负责人再返展会,详细询问了三新包装的设备与生产运行情况,并提出购买意向。至此,三新包装负责人才知道,这家美国企业实力雄厚,旗下拥有8家子公司,每家资产都在2亿美元以上。今年,三新包装正在与这家美国企业进一步接洽。

    去年底,三新包装的第四代印刷设备——瓦楞纸箱多工序智能化生产线研发成功,能够完成从纸板印刷到折叠、粘合、打包成纸箱直至堆垛的全部生产流程,将原本需要30多人的工序,减少至5人。

    今年4月,在上海国际瓦楞展上,三新包装豪掷100多万元,包下300平方米的展台,直接运送了一整套第四代设备进行现场展示。

    “通过参展,提升了企业的知名度,也帮助我们顺利走出国门,不枉公司这么多年的坚持。顺着这条路走,没错。”孙逢翠说。

    开放崛起·擦亮会展名片

    助推产业升级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