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知识产权, 株洲撑起保护伞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培强

    近年来,我市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升。市知识产权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我市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8.08件,超过全省平均值的96%,2016年全市专利申请量7595件,同比增长25.85%。而今年上半年,全市申请专利3095件,专利授权1770件,两项指标均排名全省第二位,其他专利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但仍有大量企业,并未对其发明专利申请知识产权认证和保护。由此造成经营损失的,也不在少数。

    另一方面,尽管企业申请专利的数量在增加,但总体质量并不高,容易被“突破”。近两年,株洲市市知识产权局调处的侵权案件数量逐渐增加,仅去年就调处专利侵权案件立案32起。来自株洲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反馈显示,去年中院受理专利侵权案件11起、办结6起,而今年仅上半年就受理6起、办结5起。

    去年底,我市发布了《株洲市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行动计划(2016-2020年)》,计划到2020年,建设成为中部地区领先的知识产权密集区。这包括,知识产权拥有数量大幅增加、质量提高,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普遍建立知识产权管理制度等。

    “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新品种,甚至是商业秘密,都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市科技局知识产权保护协调科负责人介绍,并非所有的技术创新都适用于申请专利。申报发明专利申报,需对其情况进行详细披露,容易被竞争对手掌握企业核心秘密,因此企业可以商业秘密的形式对其进行保护。但不少企业,缺乏保护的严密措施。

    去年,我市引进优质辅导机构,辅导企业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国标认证,同时通过软件关联企业专利数据库,帮助企业盘清专利家底。目前我市共有8家企业启动贯标工作并通过了国标认证,其中芦淞区5家,天元区2家,石峰区1家。

    “通过贯标,可以帮助企业规范知识产权全流程的管理,防止机密外泄。”上述负责人表示。

    资料图片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