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全城的新闻“大片儿” 这样炼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胡婉玲

    10月1日上午,位于芦淞区白关镇的花田半开园。现场人山人海,最打眼的是株洲日报社的现场直播,这也是株洲纸媒首次介入事件新闻视频现场直播。而这部通过无人机航拍、对讲机调度、指挥中心视频连线的新闻“大片儿”,当天的观众就达到了107604人次。

    此次现场直播报道,株洲日报社派出了最豪华的阵营:《株洲日报》《株洲晚报》2张报纸,株洲日报、株洲晚报、株洲网、株洲新闻网、株洲发布、株洲发行、i株洲、晚报红娘、株洲妹坨、校园记者等10个微信公众号,株洲网、株洲新闻网2个PC端,以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呈献开园盛况。

    【开机前】

    “一晚上几乎没睡着,有种‘枕戈待旦’的兴奋”

    指挥组、直播组、报道组、技术组,出镜记者、文字记者、摄像记者、摄影记者、航拍记者、技术人员……此次全媒体联动的现场直播,株洲日报社奔赴现场的工作人员近20人,后方,全媒体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前,12个直播平台的相关人员严阵以待。

    “因为是第一次做直播,而且还要在12个平台同时直播两套节目,我们花了大量精力来做前期筹备工作。”负责现场指挥的刘飞黄称,此次直播涉及的部门多、人员多,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融合形成合力。

    协调会、碰头会、现场踩点……直播前一天的下午,所有参与直播的现场工作人员全数赶到活动现场,确定机位、安装设备、测试平台。

    主机位的底座不稳,画面抖动厉害;音频输入效果不行;现场网络不稳定;视频线太短,移动机位活动范围受限……问题一个个冒出来,也一个个被解决。

    “回到报社,已是晚上9点多了,我们又预演各个环节,尝试直播连线。”出镜记者成姣兰同时还负责着株洲晚报微信公众号的管理,直到晚上11时才结束准备工作。技术组的李雨声一直忙碌到凌晨,将每个平台的链接全部核实了一遍。

    “直播前一天晚上几乎没睡着,有种‘枕戈待旦’的兴奋。”刘飞黄说。

    【直播中】

    “在人山人海的现场,专注于手中的镜头”

    ●无人机

    直播组唐剑华:用无人机直播做新闻还是“头一遭”,难点不少。现场电线杆多,人也多,所以事前观察排点很重要,后续的操作技术要求也高。这次直播中,为了保证安全,无人机只进行了拉升和平移拍摄,以后的新闻直播,我希望可以尝试无人机穿越、速移拍摄,让观众的视觉效果更好。

    ●2个固定机位

    直播组曾辉:固定机位正对着主舞台,机器架在近一米高的桌子上,我不能随意移动,否则拍摄出来的画面就会抖动。在人山人海的现场,顶着大太阳,还要保证拍摄出来的画面始终稳定,我就将所有的注意力专注于镜头,忘记周围吵闹的环境,抓到最好的镜头,感觉自己有点像“狙击手”。

    ●2个移动机位

    直播组苏旖:现场2个移动机位、2个固定机位,还有航拍机,都是通过对讲机听导播台的指挥,拍摄导播需要的画面。作为移动机位,我不仅要拍舞台上的活动,还要拍观众、抽奖现场、领奖现场等,拍摄的角度和对象更多。

    此外,这次直播对摄影记者也是一次考验。“这次全媒体融合,需要海量的图片和视频。”摄影记者刘震说,当天上午,花海、游人、现场活动、忙碌的工作人员,都成了他拍摄的对象。

    ●指挥中心

    高2.1米、长6米的液晶大屏幕,弧形办公桌上摆放着内设摄像头的电脑,指挥席上一线摆开的麦克风……直播当天,株洲日报社“中央厨房”内,全媒体指挥中心通过与现场工作人员的手机视频连线,对现场直播进行调度。

    同时,海量的现场图文、视频不断汇集到这里,12个直播平台的相关工作人员在完成直播的同时,还将这些素材整理、编辑,再加工成形态各异的新闻大餐,端上读者的“餐桌”,真正实现“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样传播”。

    10月1日,芦淞区白关镇“花田半”开园,株洲日报社旗下株洲日报、株洲晚报等12大平台进行联动报道。图为直播现场。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震 摄

    【直播后】

    网友小壁花:直播花田半开园,一半工作,一半生活,想去!

    网友陌上花开:航拍花海,真的好浪漫。

    市民易先生:第一次看株洲日报社的新闻直播,点赞,期待以后的大型报道能看到更多株洲本土媒体的视频直播。

    让新闻更激情

    胡婉玲

    记者手记

    如果把新闻比喻成菜品,那么有些新闻食材适合精雕细琢、反复蒸煮成精致的“私房大餐”;有些新闻素材则适合现场开片、热锅快炒,制作成“鲜味小点”。

    株洲日报社从传统媒体到全媒体的新尝试,丰富了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性,让记者的“新闻厨艺”有了更多元的施展空间。当新闻从纸上跳出来,当观众看到的就是正在发生的,这是从内容到形式让新闻更“新”的跨越。

    在株洲日报社的首次新闻直播现场,我感觉到了一种紧张与兴奋的“心跳”,这是我作为一名记者燃起的全新的新闻激情;而我们的首次新闻直播有超过十万人在线观看,则让我感觉触碰到了读者的“心跳”。在新闻现场,一切没有预演,有太多的挑战,这样的新闻更激情!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