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青岛9月28日电 金秋九月,黄海之滨,一片生长在咸水中的特殊水稻已稻穗累累、压弯枝头。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的最新一批“海水稻”。
“最高亩产为620.95公斤,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期!”28日,在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举行的“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会”上,“海水稻”实地测产结果一经宣布,现场人群沸腾了——这个亩产意味着我国在“海水稻”研发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年近九十的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通过视频连线观看了实测结果后,高兴地对现场工作人员说:“这个成绩非常好,如果用优良中差来评判,可以达到优了。”
据测算,我国盐碱地总数约15亿亩,其中有约3亿亩具有改造潜力。如果在1亿亩盐碱地推广“海水稻”,按亩产300公斤保守计算,年产量也将达到300亿公斤,能养活8000万人口。
9月28日,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收割耐盐碱水稻。 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