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建设稳增长 结构转型惠民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记者 廖喜张 通讯员 肖旭青

    【综合实力】 跻身国务院表彰的20个“稳增长”先进地市

    逆势实现稳增长,成为国务院表彰的全国20个“稳增长”先进地市之一;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9000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在株投资的世界500强和央企达到40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8%……9月28日,我市组织召开“砥砺奋进的五年”新闻发布会,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全面发布我市五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五年来,株洲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逆势实现稳增长,成为国务院表彰的全国20个“稳增长”先进地市之一。

    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500亿元,年均增长9.5%,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2.3个和0.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迈上2000亿、1000亿和300亿台阶,为2012年的2倍、1.4倍、1.5倍;人均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株洲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016年全市研究与试验发展( R&D )经费支出47.3亿元,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增长36.8%。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等一批“众创空间”加速成长,轨道交通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为湖南唯一入选首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世界首台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国内首列中低速磁悬浮列车等一批高端技术、新产品在株诞生。

    【产业转型】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7%

    五年来,株洲始终坚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核心,加速新旧动能接续转换,2016年株洲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被国务院通报表彰。

    全面实施工业“1093”行动,规模工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大关,总量由全省第六前进到第三。全面推进14个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4%,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由32.9%提升到49%。“株洲·中国动力谷”引起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先后获批全国首个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投资200亿元的两机重大专项落户株洲,北汽株洲基地年生产能力达到50万辆。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相关企业达到44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7%。

    狠抓项目建设,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和社会投资拉动,持续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五年来,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9000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 IGBT、长城电脑等一大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大力实施园区“223”工程,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排名稳居全省第2。狠抓企业帮扶,精准帮扶企业,得到了国务院减负办的肯定,并在全国推介。

    经济社会领域

    获得了这些荣誉

    ●逆势实现稳增长,成为国务院表彰的全国20个“稳增长”先进地市之一;

    ●2016年株洲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被国务院通报表彰;

    ●精准帮扶企业,得到了国务院减负办的肯定,并在全国推介;

    ●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入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

    境范例奖;

    ●以创业带动就业,获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表彰,被誉为“医改株洲模式”。

    制图/王玺

    【民生民利】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被誉为“医改株洲模式”

    五年来,株洲始终坚持以民生民利为根本,着力实施“民生100”工程,加大公共服务供给,年均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70%以上。全市166个贫困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农业产业格局,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8.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1.4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3.12%,城区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并轨全覆盖,城乡医保、低保扩面提标,低收入群体水电气、医疗、有线电视等价费优惠幅度全省最高,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以创业带动就业,获评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在全省率先通过教育强县(市区)评估验收,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建成合格学校。在全省率先破除“以药补医”,新农合参保稳定在97%以上,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获国务院表彰,被誉为“医改株洲模式”。

    【发展活力】 在株投资的世界500强 和央企达到40家

    五年来,株洲始终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入挖掘发展潜能,厚植发展优势,内生动力不断积聚。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公布“三清单一目录”,行政审批事项由302项减至122项,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类别全面取消。大力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建设领域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原来的200多个工作日缩短到70个工作日内,全市建设领域投资审批管理创新、荷塘区“一门式”服务平台创新荣获全省十大管理创新奖。

    2016年以来,共退出钢铁产能85万吨,关停退出煤炭、烟花爆竹企业163家,为企业和社会减负近35亿元,完成政府存量债务置换198亿元。积极打造轨道交通、航空、新能源汽车、服饰文化、陶瓷博览会等 “五张名片”,相继获批国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铁路综合口岸。与100多家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在株投资的世界500强和央企达到40家,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8%。全市140多家企业与国外建立业务合作关系,成功并购欧美优质企业13家。

    【城乡面貌】 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五年来,株洲始终坚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突出城乡统筹,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入选国家低碳试点城市,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大力推进以人为本、城乡一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市区建成区从112平方公里扩大到138平方公里,城镇建成区从255平方公里扩大到337平方公里,全市城镇化率由59.1%提高到63%。株洲县撤县设区、攸县撤县建市方案已上报国家审批,醴陵全国百强县排名第82位。沪昆高铁、衡茶吉铁路和平汝、垄茶等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湘江风光带、云龙大道、湘江六桥、神农城、职教城、株洲垃圾焚烧场和智慧株洲等一批重大城镇基础和公共设施投入使用。

    大力实施清水塘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 2018年老工业区核心区范围所有企业将全面关停。湘江株洲段水质优于国家Ⅲ类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3天。

    相关新闻

    建成标厂550万平方米, 引进企业600多家

    □ 株洲日报记者 廖喜张

    株洲日报讯 这五年,株洲的园区发展情况怎么样?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八大以来,我市大力推行“一城一园、一园一品”的差异化发展模式,全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园区,10个创新创业园区蓬勃发展,释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全市产业园区技工贸总收入由1867亿元增长到3064亿元,年均增长13.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比由52.3%提高到68%,园区发展综合评价排名跃居全省第二;株洲高新区成为全省第三个迈入千亿的产业园区,综合排名升至全国第28名。

    截至目前,我市共建成标准厂房550万平方米,引进企业600多家;获得省预算内奖补面积374.44万平方米,共计14977.6万元。同时,我市致力于将园区打造成项目攻坚的主战场,煤电一体化、白关服饰园、陶瓷艺术城、北汽二工厂、长城电脑等项目陆续投产,轨道交通城、两机重大专项、通用航空城、天易科技城等一批重大园区项目加速推进。

    煤炭、烟花爆竹企业

    共关停退出163家

    □ 株洲日报记者 廖喜张

    株洲日报讯 在昨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国、省部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以后,株洲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实施意见,启动五大类27项改革任务,共出台各类改革方案、实施意见50余个,取得明显成效。去产能方面,煤炭、烟花爆竹企业共关停退出163家;钢铁行业去产能提前完成任务。去库存方面,双向发力,到2017年6月,市区商品房存量同比下降14.85%(其中住宅可售下降36.2%),去化周期缩短5.1个月。

    去杠杆方面,严控政府债务规模和融资成本,加快政府债务偿还,市本级综合债务率下降到100%以内。优化银企服务,全市规模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降成本方面, 2016年实施“营改增”、降低社保费率和水电气价格等政策减负近35亿元,预计2017年再减少20亿元以上。到今年6月,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成本较去年同期减少0.77元。补短板方面,上半年民间投资增长达到26.4%;进出口总额增长27%,实现利用外资增长21.7%。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