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龙栋
9月26日,“砥砺奋进的五年”·政法综治工作新闻发布会举行。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何建红就这五年来我市政法综治工作取得的成就进行发布。
【普法新格局】41个部门建立普法责任清单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有效推动“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我市制定并下发《全市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工作考评办法》,让普法工作变成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大合唱”。
今年以来,我市有41个部门建立普法责任清单,明确了各部门的执法主体责任和普法宣传责任。各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不断创新普法形式,采用“以案释法”、“网络互动”、“手机平台”等通俗易懂的方式,加大对各自部门法律法规的宣传,全面打造法治宣传的“株洲模式”。目前,全市执法司法单位共开辟普法微信号50个、普法微博65个。
【成功经验】5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7911起,调解成功率达99.2%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大综治”促推“大平安”,着力在“化、防、治、建”四字上下功夫:“化”在源头。建立县、乡、村三级矛调中心1486个,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县、矛盾不上交”,5年成功化解矛盾纠纷57911起,调解成功率达99.2%。“防”在实处。全面推进“四巡四防”即社会化“夜巡”、专业化“昼巡”、武装化“联巡”、现代化“空巡”、无缝化“技防”、密集化“民防”、立体化“预防”、治安岗亭“点防”工程。“治”在关键。组织开展各类专项行动,重拳整治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遏制犯罪高发势头,全市刑事警情持续下降。建立了交通、消防违法整治常态化机制,连续19年未发生重大以上交通事故,连续18年未发生重大以上火灾事故。“建”在长远。开展了“平安乡镇(街道)”“平安校园”等“点、线、面”结合的创建活动,推动平安建设纵到底、横到边、全覆盖,积小“安”为大“安”。
【创新举措】在全省率先成立11个警务航空中队
五年来,我市全面推行综治“网格化”。以城乡社区为依托,按照“全覆盖、无缝隙”原则划分1000余个管理网格,整合综治、公安、消防、社区工作人员等政府管理资源和治安志愿者、物业服务管理人员、楼栋长等社会力量,配置“1+X”网格工作力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联通共享,全面构建“全社会参与、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全区域平安”的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实名制。在长途客运、易制爆化学品、寄递物流、旅馆业、金融、通信等重点行业、领域全面实行实名制,从源头上消除治安乱源和安全隐患。
不断强化科技创新。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引领治安管理和安全防控,全面推进“雪亮工程”,新建高清探头5300个、制高点摄像机13个,点面复合监控系统5套,整合联网已建摄像头10200个,融入人脸识别、步态识别、车型识别、动态人像比对、路径跟踪等前沿科技手段。今年,在全省率先成立11个警务航空中队,列装警用无人机26架,构建起“空地一体、人机互动”的多维化警务航空体系。
【司法保障】审理金融案件2.6万件,立案查办扶贫领域职务犯罪86人
五年来,我市审判机关共妥善审理金融借款、证券、保险等金融案件2.6万件,依法化解破产企业债务61.4亿元;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犯罪413人、渎职侵权犯罪209人;公安机关共侦破经济犯罪案件1532起,挽回经济损失16.7亿元;司法行政机关参与株洲市重大项目可行性论证628起,为项目建设提供了优质高效法律服务。
此外,我市政法机关深入开展扶贫惠农惠民领域“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惩处惠农扶贫资金审核、管理、发放、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违法行为,依法打击破坏扶贫项目和盗窃、诈骗扶贫款物等犯罪活动。近年来共立案查办涉农领域职务犯罪132人、扶贫领域职务犯罪86人,为全市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法治保障。
制图/左骏
【法治株洲建设】全省率先启用“阳光司法平台”“阳光警务系统”
47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8项
司法质量和司法效率明显提升
相关新闻
五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共株洲市委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市的实施意见》,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不断推进法治株洲建设。
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机制,组织领导干部学法545场次、9890人次,考法62场次、7916人次。加强基层依法治理,以“法治县市区”“法治建设先进单位”等创建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此外,我市深入推进执法公开,在全省率先建立并启用“阳光司法平台”“阳光警务系统”,进一步推进警务、检务、审务公开。突出抓好执法监督,深入开展案件评查,组织开展违法违规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等专项监督活动,执法司法公信力不断提升。
□ 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龙栋
株洲日报讯 9月26日,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47项司法体制改革任务已完成28项,正在推进19项。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地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贯彻落实体制改革重大部署。审判机关深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审判团队运行机制改革,健全院庭长办案常态化机制,全市法院结案率同比上升28.8%。检察机关总结推广“轻刑快办”试点成果,相关工作经验得到最高人民检察院的肯定推介。公安机关不断深化以“4 +X”中心为构架的警务机制改革工作,现行案件破案率位居全省前列。司法行政机关在全省率先健全司法鉴定议事协调机构。同时,按照中央和省里的部署,全市政法机关认真落实“完善司法责任制、完善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制、健全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制、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等四项重大改革。
据悉,改革后,我市法官、检察官员额均控制在中央政法专项编制的39%以内,共产生入额检察官260名、入额法官324名,初步建立起以法官、检察官为主,以助理、书记员为辅的新型办案团队,80%以上的人员力量参与一线办案,案多人少矛盾得到缓解。通过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实行扁平化管理模式,赋予法官、检察官文书审签权,办案人员积极性、责任心进一步激发,从今年7月以来,全市由检察官直接决定的案件占全部案件的90%,审查起诉案件办案周期同比平均缩短10天。全市法院同比结案率上升28.76%,其中中院结案率同比上升19.51%,办案周期同比缩短5.54天,一、二审改发率同比下降6.58%,司法质量和司法效率明显提升。
【平安株洲建设】刑事案件与五年前同比下降14.8%,“四巡四防”工程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优秀重点改革项目
五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投资1.8亿元推进“智慧株洲”电子眼及联网项目建设,新建和联通摄像头1.5万余个,预测预警预防违法犯罪和各类风险的能力明显提高。对28个水电气生产单位、314家涉爆从业单位、31个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实行建档管理、实时监督。
此外,全面推进“四巡四防”工程,刑事案件与五年前同比下降14.8%,其中抢夺、抢劫、入室盗窃、盗窃机动车、电信诈骗五类主要刑事警情均有大幅度下降。“四巡四防”工程被评为全省公安机关优秀重点改革项目。
组织开展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384件次,暂缓或不予实施18件次。深入开展“三调联动解纠纷、防控风险促发展”专项调解活动,有效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7万余起。环株“6+1”边界矛盾纠纷联防联调工作模式和株洲四联工作机制,获得司法部充分肯定。
【队伍建设】省级以上集体表彰197次、个人表彰472人次
五年来,我市涌现出“全国模范检察院”醴陵市检察院、“全国优秀法院”攸县法院、“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陈国营、“全国模范司法所所长”吴家平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典型,全市政法系统共获得省级以上集体表彰197次、个人表彰472人次。
广大政法干警不畏艰难,英勇奋战,无私奉献,以“血染的风采”维护公平正义,铸就平安社会。五年来,全市政法系统有7名政法干警因公牺牲、151名政法干警因公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