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城县电视台曝光了一桩新闻:县农业局局长牛健工作时间开房赌博,被县纪委暗访组逮了个正着。镜头中,只见牛局长左手捏着一叠“四人头”,右手在摸麻将。动作娴熟,神情专注。以至于暗访组的镜头对着他时却还浑然不知……节目播出次日,牛局长即被县委责令停职检查;三天后,牛健的农业局党委书记、局长职务被同时免去。
这是东城县最严“禁赌令”颁布后,“中枪落马”的第一个正科职干部。
一段时间以来,东城县“围城”四起,赌风盛行,少数党员干部乐此不疲。为此,县委根据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结合实际,决定将禁赌作为正风肃纪的一个突破口,颁布了“禁赌令”。在最严禁赌令的高压下,县直机关赌风有所收敛。但仍有少数“闯禁”者心存侥幸,不惜以身试纪。牛局长就是其中之一。
牛局长可谓出生于一个“麻坛世家”。其父母、爷爷奶奶都酷爱麻将。受其影响,牛局长七、八岁就开始与麻将结缘。如此算下来,他的麻龄早已超过工龄。身为一局之长的他,心思没放在工作上,而是扑在牌桌上。一有时间就邀上班子成员或其下属搓几盘。到宾馆开房打牌成为常态。
牛局长麻龄长,牌艺精。一百零八张麻将牌,凭着他几根修长而纤细的手指,随便一摸,就晓得是什么牌。论打法,他从最初的可碰可吃的“素麻”,到后来的只碰不吃的“杠麻”,再到后来的七小对、将将和等一齐上的“全麻”,湘潭麻将、长沙麻将、邵阳麻将等无一不精。牛局长搓麻时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善于察言观色,随时了解对手的神情信息。用他自己的话说,打麻将就是打心理战。他观察发现,打牌时参与者表情各异。有的听牌后不动声色,不显山露水,若无其事,像一位垂钓高手静等鱼儿上钩;有的喜形于色,过多“挂像”,摸牌后不要即打,动作麻利;有的则神情紧张,担心有人放炮“造棚”,摸牌时手指颤动异常。也许是经历多了的缘故,牛局长对“麻坛百态”烂熟于心,并加以创新,融入自己的“小九九”。比如说,牌好时,他会乘势而上,抢先制胜;牌太烂和不了时,他会故意作出一个看不懂“门子”像,左挑右拣,然后将牌放倒,佯装听牌,使对手产生误判,从而坐享其利。久而久之,牛局长被牌友们冠以“麻坛高手”的美名。
然而,与牛局长的牌艺不成正比的是他的牌风。牌艺高、牌风差,是麻友们对他的共同评价。他最为麻友们诟病的是“输打赢要”。牛局长自摸或是拣了人家的炮后,对手一分钱都不能欠,钱不到手不吊色;而一旦他手气走背,连放了几个炮,他会赖账不付,嘴里说着“欠一不欠二,欠二不过三”。一旦欠了几炮时,他会将牌一推,拍屁股走人。这时,作为他的同事,尤其是下属,谁还会好意思找牛局长讨账?只好自认倒霉。
透过牛局长的牌风,可略知其人品如何。有些事可为佐证。牛局长牌瘾重,却又常常包里“货”不足,身上带钱不多(有时是故意的)。而他在开始打牌时又不说,等打到几个回合时即开始向牌友借钱。牌场借钱又是牌场的大忌,借钱一方往往会因把钱借出去而借掉手气。但局长开了口谁能不给面子。一次,他邀城关镇农业办主任小谢玩牌。小谢是个90后,父母在农村,家境不好。小谢婚后不久又买了房,每个月只有3000多元的收入,还要还1500元的房贷,日子过得紧巴巴。这天打牌时,他身上揣着刚从银行取回来的3000元准备还房贷。听到牛局长喊借钱,小谢不好推辞,拿出了1000元。牛局长借钱后,像擦了“脚气灵”一样,手气出奇的好。不但把前面输掉的五、六盘扳了回来,还净赢了1000多。满以为牛局长牌局散后就会将他借的钱还回来,谁知散摊时牛局长丢下一句话:“小谢你借给我的1000块钱我还有点用,你去弄张票到你们单位处理一下算了。”说完头也不回地就走了。望着牛局长远去的背影,小谢发了半天的呆。
如今,牛局长已落马。东城县通过刹赌风,转作风,正民风,麻坛萧条了许多,东城县的空气也似乎清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