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初中的时候,读到一本《人民画报》,精美的照片吸引了我,更吸引我的是每幅照片后面署名某某记者摄,从此当一名记者成了我当年的梦想。
因为家庭困难,我初中没有毕业,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到株洲市百货公司上班了,记者梦被深深埋藏在心底了。
1979年,我被安排到当年火车站南侧的前进百货商场当业务经理。1980年,《株洲日报》的李记者、文记者登门跟我商量写商品讯息。当年还没有广告,报纸为扩大服务读者的面,增设信息栏目,免费为商场刊登商品讯息。我不仅接受这项任务,而且热情送稿。那一年,《株洲日报》为前进商场免费刊登了我写的商品讯息83次。
为《株洲日报》写商品讯息,重新唤醒了我埋藏心底的记者梦,我开始给日报写些“豆腐块”稿子。此时离我的记者梦已经过去23年,我已跨入不惑之年了。
为了能图文并茂地上稿,1981年我花90元买了台双镜头相机学习摄影,在报社总编室王主任的指导下,我的新闻图片处女作“老会计教年轻出纳打算盘”于3月24日在《株洲日报》见报了。我的图片“记者”梦终于梦想成真了。
从1980年给《株洲日报》写商品讯息、“豆腐块”新闻稿开始,到今年,我给《株洲日报》当通讯员已经37年了。37年中,《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刊发我的图文稿件超10000幅(条),其中视觉专版过100版;株洲网、株洲新闻网发表图片超20000幅。37年中,我10次被《株洲日报》评为“十佳通讯员”。
因为《株洲日报》的培养,并长期提供园地让我发表作品,使我创造了许多成绩,赢得了许多荣誉,并被朋友们送了“市民记者” 的美名。
2004年7月10日,我拍摄了最后一批三峡移民到达株洲的新闻图片,《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同时刊发了我拍摄的三峡移民走出火车站、小男孩双手捧着“走出三峡天地宽”牌子的照片,激励我关注三峡移民13年,因而促成我创造了一项株洲市民关注、记录三峡移民在安置地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图片1000多幅的记录。我还记录了最小移民从走出株洲站时出生14天,到他满13岁的成长过程,促成我获得了一次登上央视屏幕的机会。
因为《株洲日报》,让我有机会记录、保留了数以万计的株洲老城区建筑照片。
因为《株洲日报》,让我有机会用手中的相机保存了株洲市的建桥历史,记录、保存了株洲市从第一桥到第七桥建设过程数以千幅的图片;记录、保留了株洲市使用近40年的轮渡过江后,退出历史舞台的轮渡和轮渡码头原有风貌照片一组。因此,促成我又一次登上央视屏幕。
因为《株洲日报》,鼓励了我历时29年记录、保留了株洲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图片几千幅,促成我举办了一次以残疾人为主题的影展。
2009年至2016年的7年中,我举办大型个人摄影展5次,其中2009年和2011年的摄影展,市领导还去观看了影展。
2009年,我在群众艺术馆举办的摄影展中,将在《株洲日报》上刊发的新闻图片处女作图片,重新找到老会计和出纳拍摄了一幅新照片。对比展出后,我将新老两幅照片各冲洗两套,送给80多岁的老会计一套,送给已经退休在家的出纳员一套。我在出纳员家中见到一位亭亭玉立的女青年,就问“这姑娘是谁呀?”“我女儿呀。”出纳员回答。“我拍摄老会计教你打算盘的照片时,你还没有女儿呀。”“那时我还没有结婚呀!”“她多大了?”“27岁了,已经结婚了。”“时间过得真快哟,我拍摄照片时你还没有结婚,我送照片时,你的女儿都结婚了。”一席对话,引出满堂欢笑。
时间过得真快,我给《株洲日报》当通讯员时,它正当青年,不觉间,它也到花甲之年了。我陪伴它走过了37年,它就是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