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重镇从“芯”出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株洲日报记者 任远

    7月18日,全球首款纯电动智能驾驶客车在株洲发布。这款最高时速达40公里/小时的客车,可以在没有司机干预的情况下,自动完成牵引、转向、变道等动作。

    就在一个月前,世界首列无轨列车也在株洲亮相。这列马路上的“巨无霸”,既保持了轨道列车大载客量优势,又无须建造专有钢轨,还能像公交车一样在城市里灵活穿行。

    “智能”、“无轨”、“世界首列”……一个词语,就是一个标签,它们见证了“株洲智造”在创新路上的铿锵步伐,影印着“动力之都”株洲产业转型升级的矫健身影。

    在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征程中,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对株洲寄予厚望:株洲要在推进创新发展上发挥带头作用,在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上发挥主动作用,在振兴实体经济上发挥领军作用,在推进绿色转型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

    稳增长、调结构、促增长,株洲用智慧和坚韧写下一份漂亮的时代答卷。

    传统产业“新”蜕变

    三大动力产业领衔闯天下,盘活了株洲工业经济。

    围绕核心技术布局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以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为首的一批新兴产业在其延伸领域“开枝散叶”。

    2015年9月,长城电脑落户株洲。借助龙头企业的带动效应,贝尔信、麦格米特等众数电子配套企业闻风而至。

    几乎是同时,立方新能源、升华科技、宏迅亿安等高精尖电池研发制造技术的企业也相继亮相。汇集了电池原材料、零部件、总装的全产业链条,正站上新能源汽车产业制高点。

    着眼于第三产业发展,株洲商业、金融、文化产业发展也在探索中成长。

    去年9月,株洲将国家B型标准保税物流中心“迎娶”回家。

    它的落成,不仅将进一步降低本地和周边企业的物流营运成本,也将聚集一批物流“创客”,引发产业虹吸效应。

    微软、阿里巴巴、华强等世界知名企业纷纷衔来“橄榄枝”,为株洲现代服务业发展注入强劲活力。

    可以说,今天的株洲,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业城市,而是现代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宜居新城。

    未来,工业株洲的肌体将更加强壮有力,发展步伐将更加稳健明快。

    今年2月,老工业基地清水塘,一场“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行动拉开大幕。

    关停、搬迁、改造……以株冶集团为首,4家重点企业、148家中小企业有序退出,告别原有舞台。

    回望来时路,或许只有身处其中才能深切感受,这份魄力是多么动人心弦—— 众所周知,工业乃株洲立市之本。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辆电动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株洲的历史里,工业是骨血里的基因,它铸就了这座城市的光荣与梦想,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活力与生机。

    企业关停、产业搬迁,意味着要告别旧的发展方式,原有格局面临重新洗牌。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重化工聚集、粗放式发展的路子已山穷水尽,绿色发展才是未来大势。

    “株洲要在绿色转型发展上发挥示范作用,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遵循规律、顺势而为,株洲决策层态度坚定,迎难而上,以功成必有我的责任担当、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力坚决打赢清水塘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攻坚战。

    资产收储、转移转型、环境治理、新城建设、产业导入,关停搬迁一气呵成,工作推进井然有序。短短7个月时间,135家中小企业完成关停,土地收储51宗;中盐株化等3家重点企业签订土地收储协议,株冶集团、柳化株洲基地搬迁工作也在紧锣密鼓进行。

    优势产业“新”壮大

    落后的传统工业退出舞台,必然引发阵痛,但绝不能因此就退缩。

    阵痛如何应对?城市如何发展?长远目标是什么?

    “推进优势产业优先发展,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传统产业升级发展,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全新发力,株洲成竹在胸。

    2014年,国内首片8英寸IGBT(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芯片在株洲下线。作为电力电子器件中最为先进、应用最广的“心脏”和“大脑”,IGBT的投产,打破了国外公司在高端芯片技术上的垄断。一个小小的芯片因此被誉为真正的“中国芯”。

    眼下,中国动力谷的概念正横空出世。

    综合利用轨道交通、航空、汽车等动力产业的比较优势,实现支柱产业的全新突破,“中国动力谷”的提出,为株洲经济增长新动能破题。

    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轨道交通产业陆续推出世界最大功率的六轴电力机车、世界首列超级电容100%低地板有轨电车、世界最高速米轨动车组、国内首列中低速磁浮列车等新产品,产值突破千亿大关。

    借力政府扶持、科技进步、市场扩大,国家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重大科技专项、通用机场、株洲航空产业园等航空战略项目相继问世,航空全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汽车领域,北汽株洲分公司累计产能超70万辆,株洲汽车博览园更是打破株洲过去以汽车制造业为主的“单核”发展模式,实现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