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了小凤仙,这样的蔡锷剧还有嚼头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张湘彦

    2016年是蔡锷将军逝世一百周年,也是护国战争胜利一百周年。大型现代湘剧《护国》经过长期的提质打磨,于2017年6月开始在全国巡回演出。

    日前,笔者有幸在株洲市戏剧传承中心周末剧场观看了此一高水平的演出,现将一些粗浅的见解归纳如下,还请同道批评指正。

    没有小凤仙,蔡锷与袁世凯能更好的双雄对峙

    关于蔡锷其人其事,很多影视作品如《知音》、《逃之恋》、《蔡锷和小凤仙》等,都津津乐道于他和小凤仙的爱情故事,反而忽略了蔡锷的护国“大义”,淡化了护国的主题。而《护国》一剧一反俗套,演出了一个没有小凤仙的蔡锷剧。

    该剧撷取了护国战争前夕最具戏剧性的一段时刻,以蔡锷将军与袁世凯之间的周旋和斗争为主线,在惊心动魄的戏剧冲突中展示了一个世纪前的风云变幻,并用湘剧的艺术形式搬上舞台。

    舞台上的蔡锷与袁世凯,一个高洁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护国》中将这两个男人之间的斗智斗勇、双雄对峙演绎得淋漓尽致,这就让这部写历史的剧更加有看头,更加接近历史的真实面貌。

    护国战争这段历史,其实就是蔡锷将军真性情的体现,他的睿智、他的爱国情怀在这段历史过程中得以展现。因此,蔡锷这个人物在舞台上的表演是需要层层递进的,与袁世凯斗智斗勇时,舞台上的蔡锷是内敛、抑止的,为的是伺机脱身;回到云南后,振臂一呼,“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这时候舞台上的蔡锷是开放、荡气回肠的。

    毫无疑问,这样一种舞台上的调度以及演员情绪的饱和张力,能够带给现场观众强烈的感染力;这样一种英雄气概及其勇气的正面演绎,足以感动到更多的观众,足以让护国的历史得到回归,而不是机械地停留在蔡锷和小凤仙的野史趣闻上。

    事实也的确如此,《护国》一剧中的蔡锷将军,用他超乎常人的勇气、意志、智慧或者称之为力量的因素,得以延续和实现了普通观众的梦想和理想,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宽阔的阐释空间。

    少了小凤仙,绝非美中不足,而是减少了干扰项,让剧情从“野史”回归到正途,跳出宫心计,走向浩荡历史大潮。

    或许,这才是真正回归到了当年王心刚、张瑜那部红极一时的电影《知音》里,李谷一那首脍炙人口的同名主题歌所言:“赞的是,将军拔剑南天起,我愿做长风绕战旗。”

    没有将军拔剑南天起,何来的长风绕战旗。然也!

    多了个蔡夫人,真实的蔡锷塑造渐入佳境

    另一方面,如何突破对这段历史故事的熟知,打破观众对蔡锷波澜不惊的惯常期待,该剧在英雄题材的叙事上很好地做了诠释——写历史中真实的人。

    换句话说,将英雄常人化,让人人皆可为英雄。观众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该剧着力表现了蔡锷内心的矛盾与焦躁,多层次地表现了他情感的丰富性。最终,他将忠诚献给国家,这一段历程的心灵挣扎与情感牺牲,展示了他作为一个英雄人物情感的丰富性、多向性和超越性。

    但同时,他又是一个普通的丈夫,他选择了牺牲小家成全大家,这个心路历程是非常痛苦的。该剧打破了常规,安排让蔡夫人出现在舞台之上,足见其有更加深意的表述,也可以说是还原了蔡锷这个人的本体。尤其是在最后一场,护国战争胜利之后的蔡锷,他对自我的反思与剖析,这段深层次的悲剧感足以让观众唏嘘不已。

    据资料介绍,蔡锷与小凤仙的感情故事只是通过文艺创作不断地加以演绎丰富罢了,可以说是后人过度消费了小凤仙;实际上,蔡锷是一个家庭观念重且重情义的人,他与蔡夫人可谓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所以,该剧有意隐藏小凤仙,而首次选择蔡夫人的出场,是对真实历史的还原。唯有如此,舞台上的蔡锷将军才既有真实美,又有理想美、人性美。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该剧对于蔡锷的思想转变,交代过于简单,这里面其实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蔡锷从云南北上进京,本是要协助袁世凯成就一番事业的,因对其帝制自为的失望而愤然“护国”,这一心理过程的斗争和激荡,在舞台上的演绎还不太明显,让观众看得还不够过瘾,进而使得整部剧还是有点脸谱化特征。

    须知,在彼时,袁世凯被誉为“中国之第一华盛顿,世界之第二华盛顿”,他的身份并不是单一的卖国贼而已;而且,梁启超、蔡锷、蒋百里、杨度等一时俊杰皆荟萃于京,当面对洪宪帝制,他们各自都走出了一条不一样的人生轨迹。这些人物之间有差异性、对立性,也具有共同的整体性、普遍性。如果只是简单地交代,无法在观众脑海里形成清晰可辩的人物个性特征,只能是看到宏大而模糊的历史群像而已。

    尤其是梁启超与蔡锷之间的师生关系,以及由此而来的护国之役,如果该剧能够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中对个人命运进行追寻,让观众重新回归至历史的真实触感,或许更能打破常规,形成让人耳目一新、进而纠正历史错觉的宏大叙事效果。

    《护国》剧照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