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株洲日报记者 朱洁 通讯员/谭茜君 图/谭清云
中央电视台有关对外开放、“一带一路”的相关报道中,株洲的轨道交通企业和产品是镜头的“常客”。株洲轨道交通企业走出国门,是中国企业成功出海的经典案例,是湖南制造占领新兴市场的闪亮名片,也生动阐述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智慧逻辑。
株企出海,“中国动力谷”成闪亮名片
安静的生产线、有序作业的机器人、纯白色一尘不染的车间,穿着白色大褂戴着口罩的科研人员在穿梭忙碌,橘色的机器手臂辗转腾挪,在一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上“穿针引线”……这似乎是在美国科幻大片里见到的场景,却真实地在株洲上演。
这是株洲中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半导体事业部的生产现场,蕴含着中国高铁急速飞奔的核心秘密:中国高铁动力装置的核心部件——IGBT的生产过程。
这项被誉为“皇冠上的明珠”的电力电子器件,被德国和日本控制了30年。直到2013年12月27日,通过多年技术转化创新,中车株所自主研制成功第一款国内最大电压等级、最高功率密度的6500伏高压IGBT芯片。它的技术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中国在高端IGBT技术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2015年,中国自主研发的高功率IGBT芯片首次走出国门,出口印度。现在,中国IGBT以其稳定的性能、强大的技术优势和物美价廉的特性在世界市场上开疆拓土。
中车株机、中车长江车辆厂株洲分公司生产的客运、货运轨道交通产品,也奔跑在全球各地。
自1997年实现中国电力机车整车首次出口到伊朗以来,中车株机已累计获得海外订单约500亿元。仅我国倡导“一带一路”这4年来,该公司海外订单就达388亿元。这些绿色智能、定制化的轨道交通产品,已输入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
出口产品往往只是“一单”生意,为获得更加稳定的市场,中车株机、中车株洲所还在国外投资建立基地,精耕海外市场,把产能带出去。仅中车株机,就先后在马来西亚、南非、土耳其建立产业基地,实现从单一“产品”输出向“产品+服务+技术+管理+资本”的转型升级。
世界这么大,我们去闯闯。中车系轨道交通企业只是株企出海的领头羊,越来越多的株洲企业,特别是一批中小企业,也循迹“一带一路”主动牵手世界。
不久前,民营企业联诚集团就受邀参加了在厦门举行的2017金砖峰会。联诚集团不仅随着中国中车等主机企业,在马来西亚、南非建厂,还计划并购欧洲企业;
今年3月20日,旗滨集团投资2.3亿美元在马来西亚建立的玻璃生产线正式生产,成为全市首个过1亿美元的民营企业海外投资项目;
众普森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仅3年,已成长为LED照明领域的一匹“黑马”,产品远销欧美东亚等地,今年1-8月,产品出口达5000万美元;
介入以石墨烯为代表的下一代电池领域的立方新能源,先后牵手特斯拉、3M、通用等国际巨头,旗下的多款锂电池产品出口欧美等高端市场;
湖南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中标蒙古乌兰巴托热电厂扩容改造项目,工程标的达到4.15亿美元。
统计显示,我市共有外贸实绩企业419家,年外贸额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25家,轨道交通装备、硬质合金、日用陶瓷、烟花鞭炮等产品出口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实施对外投资项目60余个,累计投资近10亿美元,项目遍布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自由贸易实验区试点”等新政策、新举措;十一届省委确立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发展战略。
如果说,1978年的国门打开,让“北上广深”等一批有地缘优势的城市得以快速发展,那么,30多年后的今天,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席卷全球,“一带一路”、“开放崛起”的提出,则为一批地处内陆、却积累了成熟技术储备和产业优势的城市,带来了重大发展机遇。
株洲就是这样的城市。经过60多年的积淀,作为中部工业重镇、中国动力之都,株洲已按下发展快进键,正抓住机遇顺势而为。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曾多次表示,株洲是移民城市,开放包容、兼容并蓄是株洲人骨血里的基因;株洲绝不能、绝不会“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始终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
于是,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市委书记毛腾飞循着马可·波罗的足迹,辗转白俄罗斯、塞尔维亚、意大利等国,为株洲企业、株洲产品推销代言;多次赴深圳对接500强企业,促成了长城电脑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迅速签约落地。市委副书记、市长阳卫国上京沪下深港,参加商贸洽谈盛会,考察企业,走访客商,推介株洲,招商引资。
“把株洲的产品、产能推出去,把外面优质的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牵手世界,开放崛起。手持一张张全国乃至全球产业金字名片的株洲人,正抓住“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机遇,向着加快建成“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奋勇前行。
牵手世界,开放崛起,还要学会自我审视——发挥优势,不仅要让优势产业“走出去”;还要筑巢引凤,把新的增长极“引进来”。
去年底,长城电脑自主可控计算整机在株洲天易科技城下线。该项目加速对接了国家国产化代替工程,推进自主可控计算机产业化。株洲,因此取得了电子信息产业化质的突破。
作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旗下重要骨干企业,长城电脑是全球最大的显示器研发制造商、全球第三大液晶电视研发制造商,也是国内最大的计算机电源研发制造商。2015年,为加快补齐株洲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短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赴深圳和中国电子高层洽谈,以优厚的条件吸引长城电脑入驻。
当年11月,长城电脑株洲基地项目正式动工;5个月后,项目主体工程封顶。从招商引资到项目落地再到项目竣工,投资超10亿元的长城电脑株洲基地仅用了1年多时间。
龙头企业一旦入驻,能迅速发挥聚集效应。为此,株洲又乘势做好产业链招商。
市商务和粮食局负责人介绍,抓住长城电脑入驻株洲的机遇,我市乘势而为,通过精准招商、小分队招商,又吸引了深圳麦格米特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高端制造产业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相关配套企业,入驻天易科技城。株洲电子信息产业迎来了快速增长。
为吸引更多产业、目标企业了解株洲、考察株洲、投资株洲,年初,我市下发了《关于加快株洲会展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打造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通用航空产业国际峰会、新能源汽车产业峰会、湖南服饰产业博览会暨芦淞服饰文化节、国际陶瓷(醴陵)产业博览会等“五张名片”为重点,培育5至10个品牌会展活动。
今年5月6日至7日,一场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商界盛会在株洲召开,这就是2017年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会议吸引1600多名嘉宾参加,其中包括张瑞敏、宗庆后、傅成玉等中国企业界现象级“大咖”。
会上,株洲签约51个项目,涉及金额1016亿元;《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以及《21世纪经济报道》、《财新》等一批专业财经报刊杂志,对株洲的特色产业、建设规划、招商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读。
株洲也因此征服了一批企业家。会后,张瑞敏的海尔集团开始与我市一知名企业洽谈;而通过年会上的硬质合金产业论坛,株洲硬质合金集团也获得参会客商的认可,双方已敲定上千万的年单。
“有一种说法是,今年是株洲的会展活动元年。没错,依托特色产业,株洲今年会展活动会大爆发,一批高大上的专业产业展会悉数登场。”市商务和粮食局负责人介绍,9月21日,湖南省首届服饰产业博览会暨芦淞服饰节如期开幕,9月28日,国际陶瓷(醴陵)产业博览会也将举办,10月,轨道交通产业国际峰会将再次开坛论道。“株洲希望借此机会,邀请一批产业大佬,也希望通过他们的影响力,提升整个会展活动的影响力,吸引到更多的参展商和目标观众,这也是将是我们企业和各级招商引资的绝好时机。”他表示。
走开放发展之路,“走出去”和“引进来”是同时翕动的双翼。统计表明,今年上半年,我市通过开展系列招商活动,累计新签约项目141个,合同引资186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同比增长21.7%。
株洲虽有这么多优势产业,但多年来,一直苦于没有保税物流等对外开放平台。
9月8日,长沙海关、财政部驻湘办、省国税局和国家外汇管理局湖南省分局组成的联合验收小组组长、长沙海关副关长潘晓波宣布:“联合验收组同意,通过验收!”株洲终于迎来了首个海关保税监管场所——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
作为株洲首个对外开放平台,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运营,将开启株洲外向型经济新征程。
依托这个中心,株洲外贸企业可加快办结海关手续,可对所存货物开展流通性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并进行全球采购和国际分拨配送;株洲的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汽车、陶瓷、服饰五大千亿产业集群开放步伐将进一步加快。不仅如此,这里还将规划建成“链接长株潭、辐射中西部”重要的物流节点,可满足周边省市加工制造业对保税物流和快速通关的需求。
目前,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已与翔为通航、众普森、湖南浩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安华物流签订了入园协议。
开放永无止境。在深度融入全球开放经济的大格局中,株洲正抖擞精神再出发。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以及“五大开放行动”(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对接新丝路推动走出去、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目前,我市拟出台《中共株洲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株洲市加快建成“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2017-2020年)》等十大政策文件。 这些文件主要突出产业发展,依托中国动力谷,争取更多项目和产业链布局株洲;突出“优进优出”,提升“株洲造”国际知名度,让外国人坐株洲产的地铁、看株洲产的烟花、用株洲产的瓷器、穿株洲产的衣服;突出平台建设,全力申报株洲国家级经开区,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突出招商引资,鼓励株洲籍湘商回乡创业,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突出优化环境,着力破解制约和影响开放发展的突出问题,不断塑造开放发展新优势。
未来几年,株洲还将通过发挥长株潭地区国家级政策叠加优势,依托铁路枢纽和长株潭城市群协同交通基础设施优势,通过三大开放产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深度对接,朝着“开放体制创新先行地、开放要素资源集聚地、国际产能合作示范区”的目标奋力迈进。
牵手世界,开放崛起。 向着加快建成“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这一宏伟目标,株洲已然全力加速……
拟出台十大“开放崛起”政策文件
1、《中共株洲市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湖南省委关于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2.《株洲市加快建成“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实施方案(2017-2020年)》;
3.《株洲市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行动计划》;
4.《株洲市对接“新丝路”推动走出去行动计划》;
5.《株洲市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行动计划》;
6.《株洲市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行动计划》;
7.《株洲市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计划》;
8.《株洲市开放型经济考核办法》;
9.《株洲市“管行业 管招商”工作实施方案(试行)》;
10.《株洲市关于加快建成“一带一部”开放发展先行区若干政策措施》
2011年到2016年,我市引进省域以外资金从195.2亿元增加到420.5亿元,平均增长达16.6%。
其中利用外资分别是4.9亿、5.8亿、6.9亿、8.2亿、9.4亿、10.5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