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南
日前读《茶陵历史人物简介》,书中称“明崇祯十年(1637)正月初十至十七日,著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自江西经过界化垄进入茶陵,游览了茶陵的皇雩仙、灵岩山、云阳山等名胜。” 我读过他的《楚游日记》,印象中并无“界化垄”的记载。
我重读徐霞客《楚游日记》,书中记载,“丁丑正月十一日,是日立春,天色开霁。亟饭,托静闻随行李从舟顺流至衡州,期十七日会于衡之草桥塔下,命顾仆以轻装从陆探茶陵、攸县之山。及出门,雨霏霏下。渡溪南涯,随流西行。已而溪折西北,逾一冈,共三里,复与溪遇,是为高陇。”该段文字看不出他进入高陇的具体路线。
为了考证,我又找出了他的《江右游日记》,他在这篇日记的结尾处写道:“初十日,昧爽,由路江以二舆夫、二担夫西行。循西来小水,初觉山径凹豁,南有高峰曰石泥坳,永宁之界山也;北有高峰曰龙凤山,即昨所过龙山溪南之峰也,今又出其阳矣。共十里为文竺,居廛住房地颇盛,一水自南来,一水自西下,合于村南而东下路江者也。路又溯西溪而上,三里入岩壁口,南北两山甚隘,水出其间若门。二里渐扩,又五里为桥头,无桥而有市,永新之公馆在焉。分两道:一路直西向茶陵,一路渡溪西南向勒子树下。”
这篇日记写的就是初十日他在江西永新以及进入茶陵高陇的情况。从江西入湖南有两条道:一路直西向茶陵,一路渡溪西南向勒子树下。那么他选择了哪条道呢?日记载明:“于是从西南道,溪流渐微,七里,过塘石,渐上陂陀。三里,登一冈,是为界头岭,湖广、江西分界处也。”他选择的是西南道,过塘石,界头岭,塘石就是现在的三板桥乡棠市村。原来他经过的是“界头岭”而非“界化垄”。
他之所以选择界头岭而非界化垄,可能是因为就近“皇雩仙”。“至庙,见庙南有涧奔涌,而不见上流。往察之,则卓峰之下,一窍甚庳低矮,乱波由窍中流出,遂成滔滔之势。所称黄雩者,谓雩祝祈雨之祭祀之所润济一方甚涯也。”
徐霞客由界头岭过皮塘往皇雩仙,并且还“索饭于道士”,下午再“复由旧路”返还,“登仙宫岭。五里,逾岭北下,又北十里,与唐舍、界头之道合。下岭是为光前,又有溪自西而东者,发源崖子垅,在黄雩西北重山中。渡溪又北行三里,过崇冈。地名。又二里,复得一溪亦东向去,是名芝水,有石梁跨其上。渡梁即为勒子树下,始见大溪自东南注西北,而小舟鳞次其下矣。……勒子,树名,昔有之,今无矣。”
黄雩仙亦即皇雩仙,石牛峰实为石人峰,现在也叫石峰仙。日记中显示,徐霞客主仆在皇雩仙“索饭于道士”,饭后原路返回,继续西行,到了光前、崇冈,这才是现在的高陇境内。也就是说,他是在初十日下午到达高陇勒子树下的。光前现在叫光泉,崇冈现在叫松江,小关洲和勒子树下现在还这么叫。一路走来,地名地理完全吻合,只是个别字是同音字而已。
徐霞客初十日就到了勒子树下,《楚游日记》却是从十一日开始的,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初十日晚上他宿在那里?从时间上推测,他只能宿在勒子树下。是农家还是僧家?一般情况下,徐霞客在旅途中夜宿非寺即庙,勒子树下的茶水河边原有一座规模宏大的水府庙,《高陇镇志》记载,该庙建于明初,毁于文革时期,遗址尚存。水府庙面对小关洲,背依芝水桥,数百年香火鼎盛,自然就是他最理想的投宿地了。
徐霞客走进高陇,呆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所记载的行程内容还是比较详尽的。翌日早晨离开高陇,顺溪而下,在探访了火田境内的云嵝寺后,乘船直抵茶陵县城。
本地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