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各栏目投稿邮箱: 1094668634@qq.com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新书速递

    如果没真情实感就不要写

    我的很多文章是多年前写的。30年前,我在写文章时并没想到这么多人会看。一个作家创作的过程是非常孤单寂寞的,不像歌星和演员,马上能得到别人的掌声,可能你在30年后才能得到掌声。

    好作品不是文字本身,而是从感情开始,有真感情才会有好文章。感情从哪里来?从感受、感觉、感动来。如果你是没有感情的人,那你就不要写作。

    三年级前多用成语,之后少用

    作家要在平凡无奇的事情里,找出不同的东西和大家分享。你不一定要成为作家,但你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想当作家,对事情要有见解和观点、好奇心和观察力。你要创造你的观点。如果大家的观点都一样,那大家派个代表来写文章就好了。

    文字是充满魔力的东西,可以激发想像力。小时候我读过《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它们都是能激发想像力的好书。

    我女儿写日记,老师规定:用一个成语,老师就打一个钩,积累到十个有奖励。到了四年级,老师规定写一个成语要打叉,积累到十个要受罚。老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成语是最简单扼要的表达观点的方式,可以拿来用。但到了四年级,要鼓励孩子用自己的话、自己的思想来表达观点。我在书里很少用成语。虽然很方便,但它们不是你自己的观点。

    另外,我以前常常教我的孩子,每天睡觉前把这天最有趣的事情,写成三句话,每天写。一个月后,你就会看到自己的进步,慢慢的你会不断进步。

    写点有乐趣的文章

    我写东西,一定要写幸福快乐的事情,让别人跟我一样幸福快乐。为什么?

    在我成长过程中,母亲是惟一支持我写东西的人。我小时候在拜祖先的供桌上写东西,母亲问我,你写的文章是辛酸的还是趣味的?我说都有。我妈妈说:“辛酸的少写点,趣味的多写点。辛酸的事情你棉被盖住哭下就好了。别人来看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得到安慰,得到启发,得到开心,得到人生的希望。别人来看你的文章,那么痛苦那么辛酸,读完了就走到窗边跳下去,那你当一个作家有什么意义?”

    我母亲是乡下的,不认识字,但她非常有智慧。

    三百字不要写成三千字

    以前写东西时,还没电脑。我在稿纸上写文章,写一两行,发现写坏了马上就扔了。我离垃圾桶有20米远,可是我扔纸都百发百中,因为撕掉的纸实在太多了。

    有次我醒来,发现我丢了的纸全部被我妈妈用熨斗烫平,放在桌子上。我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你抬起头来看看窗外的树,当你写坏一张纸时,一个树枝就白白牺牲了。所以你写文章前要先想清楚,三百字可以写完的,你不要写成三千字。如果你写成三千字,很多树就牺牲了。你文章的价值有没有超过窗外的树,如果没有,那树就白白牺牲了。”

    但很多作家三百字可以写成三千字,写得大家都看不懂,有时候作家自己也看不懂。

    不要成为一颗咸龙眼

    我们家有个粪坑,边上长着一棵龙眼树,树干粗大,枝叶茂盛,结的龙眼也很大。更奇怪的是,龙眼剥开来后味道是咸的。

    树是这样,人也如此,你长在什么地方,你会受到什么影响。你的追求是什么,就会受到追求的影响。所以在很小的时候我们要养成一些习惯,你要阅读那些好的书,这样你会长出甜美的果实。如果你阅读的是不好的书,或者让你痛苦、堕落的书,那你最后就变成一颗“咸龙眼”。

    另外,我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不断探索自己的内心,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要把快乐、知识跟有缘人一起分享。

    (本报综合)

    这些正能量的励志书,值得一读

    信仰比生命更重

    ——评尹承文报告文学《模范团长陈宗尧》

    曹光辉

    阖上《模范团长陈宗尧》的书页,我的心依然被书中一个场景所触动,久久不能平静:当书中主人公陈宗尧即将牺牲时,他最后做的一件事,是请战友替他向毛主席行最后一个军礼。

    在我看来,这个军礼体现了信仰的力量,军礼背后蕴含的革命军人视信仰重于生命的精神,犹如共和国大厦的一块坚固基石。陈宗尧在牺牲时的这个举动,不仅再次佐证了中国共产党是有信仰的党,党所领导的军队是有信仰的军队,也让我深刻体会到,信仰是无私和朴素的,有信仰的人即便面临牺牲,心里也充满着幸福和甘甜。

    若你想了解陈宗尧的信仰如何得来,在短暂的37年人生中,他又如何以信仰指导自身的革命之路,就需要去亲自翻阅《模范团长陈宗尧》一书。

    长篇报告文学《模范团长陈宗尧》,共10章38节30万字,是作者尹承文的第二部厚部头红书。为了写作该书,作者耗时一年悉心梳理了大量历史文献,精搜博采了许多老革命家的革命回忆录及相关著作,还多次寻访陈宗尧的亲友,获得了他们提供的一系列珍贵的文字和图片资料。这些充分的准备,为抒写这部真实生动的英烈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对陈宗尧的描写,详细记录了他参加革命英勇善战的事迹,宏大叙事与细微描述相结合,写出了他对信仰的追寻与坚守,也写出了他的家国情怀。

    陈宗尧18岁时,瞒着父母到尧水参加了茶陵游击队,跟着谭思聪一起参加了战斗。谭思聪见他表现勇敢,就跟他谈信仰,讲革命道理,介绍他入党。当时陈宗尧还叫陈冬苟,填写入党申请表时,他问自己的名字陈冬苟的“苟”字是什么意思?谭思聪解释说,“苟且,是妥协,没有斗志;苟延,是拖……”陈宗尧听了,认为“苟”不符合入党信仰的要求,说:“我还是改个名字吧,我是在尧水加入游击队的,就叫‘宗尧’!”

    对陈宗尧来说,即便是名字,也要与内心信仰相符,他把改名字作为他忠于信仰的起点。此后,陈宗尧凭借着心中的信仰,打了一场又一场“硬仗”。

    1927年9月,茶陵遭遇一片白色恐怖,茶陵游击队面临生死存亡。当时,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井冈山,组建井冈山根据地第一支地方武装茶陵游击队,但首战遭遇敌军重创。后来幸与朱德所率红二十八团会师,击溃敌军一个团,这一仗由于陈宗尧作战英勇被命为游击队排长。

    1928年5月下旬,敌军三个师五个团发起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围剿”,毛泽东指示茶陵游击队移驻九陇山,毛泽东指令:这里就是我方军事根据地。陈宗尧胸中信仰燃烧,有勇有谋,在九陇山下深挖3米宽3米深的战壕,又在壕沟前布置用竹枝削尖的三角钉阻挡敌军,这些“土地雷”令敌军没法冲上来。

    《模范团长陈宗尧》一书细腻地刻画了陈宗尧为信仰打仗的智慧和坚忍。陈宗尧曾在冬天作战,深夜寒气逼人,战士们身上披一层霜,他却利用这个夜深的战斗间隙,向大家讲授文化知识和革命道理,分析当下革命形势。条件再艰苦,他也不以为意,驻守时没米了,吃红薯丝;饿极了,就抓把雪往口里塞。正因为陈宗尧忠于信仰,带兵打仗有勇有谋,所以深得当时的毛泽东等首长赞赏。

    陈宗尧人生的最后一次战斗,发生于1944年南下时。在遭遇日军重兵后,陈宗尧率七一八团一路前冲,向敌人纵深猛打过去,杀出了一条血路,使南下支队突出了敌人的包围。可是之后,他遇到了“顽军”的阻击。面对一次次冲击,陈宗尧痛心地呼喊:“大敌当前,不打内战!我们应该团结抗日,中国人不打中国人!”

    书中对陈宗尧的牺牲是这么描写的:当陈宗尧爬上一个小山头察看敌情,不幸被一颗子弹击穿腹部。他一手压着流血的肚子,一手端抢指挥作战,由于流血过多,在昏迷中倒下了。许久,陈宗尧睁开眼睛,深情地看了看身边的战友,然后说自己“太惭愧了,没想到死得这么早,本想为革命多做些工作,多打几个胜仗……现在不行了……请你们见到毛主席,替我陈宗尧向他行最后一个军礼!”说完,他无力地垂下眼帘,再也没有醒过来,时年37岁。毛泽东知消息后,曾痛心疾首地说:“这是南下的一大损失……”

    如今掩卷深思,我却感到,英雄是不死的,陈宗尧这个英雄还活在人民的心中。他行的最后一个军礼,证明信仰比生命还重,也立起了一座信仰的丰碑。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预售)

    作者:中央党校采访实录编辑室

    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8月

    【内容简介】

    此书中选用了76幅珍贵图片,其中大部分为首次公开发表。

    总书记是出生和成长在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他有过曲折的少年时代,有过奋斗的青年时代。从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从普通公民到国家主席,从普通军官到军委主席,党和国家各个领导层级他都干过。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之所以能够带领党和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很大程度上来自总书记扎实的实践基础、深厚的经验积累和由此而来的深邃理论思考。

    《遇见 亲爱的宝贝》

    作者:吴淡如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6年01月

    【内容简介】

    爱,最重要。陪伴,更重要。没有陪伴和了解的爱,和不被孩子吸收的爱,只不过是妈妈的一厢情愿而已。因为他,值得美好童年,如果你真的爱他,你便得学会观察与陪伴。你会观察出,他的本领可能和你想象不一样。你会陪伴他成长,而且发现自己得到的,比失去的时间更多更多。所以,请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每一刻吧!

    本书为吴淡如“遇见”系列的第六本,分别从遇见爱、遇见成长、遇见希望、遇见快乐四个方面入手遴选篇目,内容涵盖从怀孕、生产、亲子教养等诸多和孩子相关的方面,相信吴淡如通过分享自己亲子养育的幸福感悟,可以给更多女性带来成长的正能量。

    【作者简介】

    吴淡如

    台湾知名作家及节目主持人。台大法律系学士、台大中文研究所、台大EMBA双硕士。连续10年获得金石堂*畅销女作家第一名,享有“台湾畅销书天后”的美誉。

    吴淡如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写作、主持、理财、旅行、创业等诸多方面都非常出色,多彩多姿的生活也令很多女性艳羡。近年来历经结婚、生子的人生重要转折,在过好一个人的生活之后,更进一步做到了婚姻幸福、生活圆满,堪称“完美女性代言人”。

    另著有《我不要我的人生,再错过这美好》《没有在一起,也好》《吴淡如超人气说话术》《嫁给谁都幸福》《不生气的技术》《成全自己》《遇见·最美的自己》《遇见·做一个淡淡的女子》《遇见·一个人的好时光》等畅销书。

    《我的前半生》

    作者:亦舒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7月

    【内容简介】

    “我的前半生可以用数十个中国字速记:结婚生子,遭夫遗弃,然后苦苦挣扎为生。”

    故事主角子君,前半生顺风顺水,毕业恋爱结婚,做了十三年全职家庭主妇。三十五岁时却被一个平凡女子夺走丈夫。没有工作、失去家庭和子女,子君的人生不得不重新开始,重新工作、重新生活、重新恋爱……最终重获新生。

    这一切也正如亦舒所说:“我们失去一些,也会得到一些,上帝是公平的。”

    《我的前半生》是亦舒的代表作,同时也是靳东、马伊琍主演都市爱情电视剧原著,今年暑期上档之后,“火”了一把,收视率与话题度一度极高。

    【作者简介】

    亦舒,职业小说家,华语世界独具影响力作家,与倪匡、金庸并称“香港文坛三大奇迹”。她以简练文笔书写动人故事,传达女性独立爱情观与价值观,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不论男女,都因为她而不断改变、与时俱进。

    亦舒自称“说故事的人”,出道以来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作品300余部。代表作包括《玫瑰的故事》《喜宝》《圆舞》《我的前半生》《朝花夕拾》《天若有情》等。其中多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

    亦舒在作品中娓娓道来,女生要自重自爱然后爱人。“无论怎么样,一个人借故堕落总是不值得原谅的,越是没有人爱,越要爱自己。”她教会我们看清生活的真相,然后勇敢前行。“风景这么好,我们的生命还有很长一截,路的确是弯曲一点,但有什么关系?我们最终会到达罗马。”

    (市新华书店供稿)

    写作谈

    林清玄教你写作秘诀

    品读名家

    一只脚站着读海明威

    宋才逢

    记得少年时不知天高地厚,对于美国大作家海明威说的一些话,我以为他说得并不真诚,用时下的流行语来说,我当时觉得海明威有些“装逼”。

    当时,我偶见一本杂志上介绍作家海明威,这位大作家说:“我站着写,而且是一只脚站着。我采取这种姿势,使我处于一种紧张状态,迫使我尽可能简单地表达我的思想。”看到这句,我瞎不服气:这个作家是站着写便条吧,写书怎么可能,岂不累死累活找罪受?別让我逮着,得机会叫我看看你写的书,而且是一只脚站着看,便晓得你是不是牛皮推火车!

    有天下午,我收到某杂志编辑部寄来的《外国中篇小说选读》,其中,就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一下子,我又拽出了十多年前的老账,特別地想试试站着读它,而且是一只脚站着。

    于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一个夏夜,我不管父母的唠叨、妻子的不悦、女儿的纠缠,拿上书,带把蒲扇,就来到干打垒平房的档头,倚着电线杆,借着路灯,读起了《老人与海》。

    一看之下,我就仿佛上了主人公的小船,一同出了海:风烛残年的老渔夫圣地亚哥,一连84天没钓到鱼,几乎饿死;第85天,他独自驾一条小船来到湾流中垂钓;终于钓到一条身长十八呎、体重一千五百磅的大马林鱼;大鱼拖着船往大海深处走,他拼力拉着不放;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武器,没有助手,左手还偏偏抽筋了,可他不灰心,不气馁,经过两天两夜搏斗,终于杀死大鱼,把它拴在船边;许多小鲨鱼闻讯赶来抢夺他的战利品,他一一杀死它们,最后仅剩下一支折断的舵柄作武器;几经奋战,大鱼依然难逃被吃光的命运,他精疲力竭拖回的,只是一副鱼骨架……

    我坚持一只脚站着阅读,频繁换脚,感觉支撑着的躯体越来越沉重。

    这么简单的故事,居然成就了一篇小说,还是中篇。简单的人物动作,简单的海天云水,简单的鱼,简单的船,根本没有笔墨附诸老人的孤独、悲伤、恐惧或委屈。但,窒息般的孤独无处不在,灾难、痛苦历历在目:大马林鱼剥夺他的睡眠,苦刑折磨他的身体,他却“决心与它奉陪到底”……

    情不自禁地,我被海明威的笔调牵引,进行了一次精神上的出海。长长的散文化叙述中,不铺陈,不滞涩,不煽情,淡化灾难痛苦,不动声色地带你与老人共赴命运。可又惜字如金,每一个词都恰到好处,每一个词都象征着什么,每一个词都干净利索,炉火纯青,寓绚烂于朴素,于平易处见特立独行。读之始终置身于一个偌大的气场里,寂寂然,默默然,又心头轰轰然。总之,海明威的文字看似简单,可这简单,却仿佛写出了事物本真的样子。

    返航后,圣地亚哥老人病倒了,他躺在床上,只好到梦中去寻回那往日的美好岁月,以忘却残酷的现实。他梦见了蓝色的海洋,勇猛的狮子,自己在海上自言自语一一对鱼说话,梦见名马诺林的男孩儿一直守在他的身边……

    记得当时,我读着海明威的文字,和圣地亚哥老人一起上岸以后,才粗粗地松了一囗气,人也顺电线杆瘫软下来,眼前惟一个老人、一个大海、一个小男孩,此外别无他物,身上的汗水混杂了些许露水。

    重读一遍后,我相信了,虽然圣地亚哥老人只带回了一副鱼骨架,他不想就此说明什么,同时又在说明什么——面对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人在奋斗中必然取得精神上的胜利。

    海明威是站着写完《老人与海》的,一气呵成。我是一只脚站着读完的,一囗气,且读了两遍。

    几十年了,我再没碰过海明威。在我看来,海明威容易阅读,却难领悟,重要的是我还不想走出《老人与海》。近乎迷信的,我相信海明威就是“一个并不是生来就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的圣地亚哥硬汉!看似简单的海明威,实则是化重压为沉淀重新站起来的英雄,他内涵深刻、尊严耸峙、风度翩翩,代表一种生命认知的深度及艺术创造的高度!

    听,那个名马诺林的小男孩依旧在对圣地亚哥老人喃喃:希望你尽快好起来,你可以把什么都交给我……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