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入金融“活水” “贷”出脱贫新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日报记者 钟联明 通讯员

    肖建军 王依依

    两年前,在炎陵县、茶陵县的一些偏远山村,不少贫困户对中国人民银行还很陌生,只晓得每张(枚)人民币上都印有这6个字。今年夏天,当地的贫困户说,中国人民银行不仅是“印票子”的银行,而且通过金融服务带动他们圆了脱贫梦。

    “贷”来新居

    2015年冬,炎陵县水口镇自源村的孟建波觉得格外冷。他一家四口人,妻子患病,两个小孩一个读高中、一个上初中,仅靠他一个人打零工的收入,家庭经济入不敷出;3间老房子年久失修,透风、漏雨。孟建波整天唉声叹气,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2016年初,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行长宋利亚率金融扶贫调研组深入炎陵县乡村开展摸底调查,发现该县逾四成建档立卡贫困户(共计2900户)属因病因残因灾致贫,有1542户像孟建波家一样居住在“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偏远山村,需要易地搬迁。为此,他建议炎陵县政府立即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南省分行和国家开发银行湖南省分行申请易地搬迁政策性贷款支持。

    易地搬迁扶贫贷款是中国人民银行向农发行、国开行发放的PSL贷款,专门用于帮助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建房易地搬迁。炎陵县政府迅速制定易地搬迁扶贫方案,成立了扶贫开发公司,摸清了易地搬迁人数,争取到了2.3亿元的贷款支持。

    其他县市“依葫芦画瓢”。到今年5月未,全市累计发放易地搬迁贷款5.4亿元,帮助39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进新居,其中就包括孟建波一家——他自家没花什么钱,就住进了120平方米的楼房。孟建波逢人便夸党的扶贫政策好,并坚定了脱贫致富的信心。

    “贷”动产业

    随后,孟建波一家又向当地农商行贷款3万元。这是政府贴息贷款,3年内不用支付利息。利用这笔贷款,孟建波种下100棵黄桃、饲养了30头黑山羊、养殖了一亩泥鳅。大山中水质好,泥鳅生长快、质量好,挑到集市上去买,非常抢手。他高兴地说,一年下来,光卖泥鳅就收入1.8万元,另外还卖了8头黑山羊,收入近万元;等黄桃挂果,里子就更好过了。

    贫困农户要有稳定的收入,实现持续脱贫,关键要有产业。截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发放小额贴息贷款1.3亿元,户均4.18万元,支持了993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

    炎陵县垄溪乡仙坪村平均海拔1500米,昼夜温差大,空气湿润,村民种植的黄桃水分足、口感好,远销全国各地。村党支部书刘玉娥说,全村62户贫困户利用小额贴息贷款(总金额达120万元)种植黄桃,去年总产黄桃100吨,户均收入逾2万元,其中19户了摆脱了贫困。

    茶陵县则以发展黄牛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在人民银行扶贫再贷款的支持下,该县设立600万元的产业担保基金,为养殖黄牛的贫困户提供贷款贴息和担保。同时引进林丰产业公司,负责仔牛发放、黄牛集中收养、销售和牧草供应,形成了“央行扶贫再贷款+政府担保基金+商业银行贷款+公司+贫困户”的扶贫模式。

    目前,茶陵浦发村镇银行己为该县360户贫困户发放贴息贷款4600万元。贫困户利用这些贷款从林丰产业公司买回仔黄牛进行散养,养成后卖给公司。茶陵县通过这种形式的帮扶,已带动240户贫困户脱贫。

    带来方便

    攸县江桥街道杨木港村贫困农户蔡道文先天残疾,去年春节前,他在县农商行的一个网点取了1200元低保金,随即被骗走1080元。现在,蔡道文在村里的金融扶贫服务站就可以领取低保了,再也不用担心被人骗了。

    在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的主导下,以农商行、农行、邮储行为主办银行,全市166个贫困村已有130个村建立了金融扶贫服务站。这些服务站或建在村部活动中心或设在村里的超市、商店、药店里。

    炎陵农商行、攸县农商行把金融扶贫服务站与助农取款服务点、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整合在一起,为农户提供信用评级授信、小额现金存取、助农补贴支取等服务。依托电子商务,农户把农副产品销到全国各地,并及时收回货款。

    对5.7万贫困农户进行信用评级,80%以上的贫困户获得有效授信,办理小额贷款6793.8万元,存取现金558.4万元,代理汇缴145.3万元,接受查询12万人次。这一组数据表明,金融扶贫服务站解决了贫困农户“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障显出很强的生命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