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高分子材料产品为何总能“出圈”

时间:2025-04-11 00:00:00    来源: 株洲市科学技术局     来源截图

  3月26日至28日,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石油石化技术装备展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本次展会聚焦全球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趋势,汇聚产业链上下游领军企业、创新技术与前沿成果,吸引了来自7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0家企业参展。
  株洲企业宏大高分子应邀参加了本次行业盛会,推出高性能氟塑料型材制品及特种密封件产品,吸引了国内外数十家客商的青睐,展示了株洲可熔融氟塑料产品的实力和风采。
  株洲产品“圈粉”海内外
  针对展出的系列产品,宏大高分子相关负责人介绍,氟材料具有耐化学、耐高低温、耐磨、耐腐蚀、耐老化等共性。宏大高分子在特种密封领域深耕多年,设计生产各类中高端密封件及零部件,具备卓越的耐腐蚀性、耐高温性和低摩擦系数,可应用于石油天然气、化工、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
  “这次展会,我们进一步拓宽了朋友圈,产品销售也将迎来爆发期。”该负责人表示,打铁还需自身硬,依靠自研,产品的口碑也成为他们扎根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同样,在前段时间的2025 JEC法国复合材料展览会上,时代工塑总经理郑兴铭携带CFRT连续玻纤板材闪耀亮相国际舞台,圈粉海外客户,已经签下新订单。
  在高分子材料领域,株洲产品为何总能一鸣惊人,这个行业,又是如何成为城市发展的“增长极”?
  从单点突破到集群崛起
  株洲高分子材料产业的崛起,始于对产业链生态的精准布局。
  以渌口经开区为核心,株洲形成了“三大战略材料 四大支柱产品”的产业体系:聚酰亚胺薄膜(PI膜)、芳纶纤维两大战略材料占据技术制高点;绝缘材料、树脂基复合材料、新能源复合材料、功能涂料四大支柱产品则覆盖下游应用全链条。这种“草灌乔”式的生态结构,既培育了时代华鑫、时代工塑等“参天大树”企业,也滋养了钰宏新材、华旦新材料等“灌木型”配套企业,形成上下游协同创新的良性循环。
  以柔性显示聚酰亚胺基板材料项目为例,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屠国力团队在渌口实现国产化突破后,直接带动本地企业布局国内柔性AMOLED衬底浆料等细分领域。这种“龙头引领、链式延伸”的模式,使株洲高分子材料产业迅速形成集聚效应。
  截至目前,株洲市高分子新材料与精细化工产业链四上企业266余家,其中上市公司2家,高新技术企业93家,培育了国、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7家,产业链现有51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其中4个国家级技术中心,创新平台数量在我市仅次于龙头产业轨道交通。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跨越
  株洲的突围密码,离不开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机制。
  去年,株洲市成立高分子材料技术创新中心,由蹇锡高院士牵头,联合14家企业共建“1中心10所”研发平台,实现专利共享、技术共研。如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与株洲兆源机电合作研发的耐电晕聚酰亚胺薄膜,打破国外垄断;时代工塑的CFRT连续玻纤板材通过“全流程集成智造”模式,将生产效率提升30%,成为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品的“隐形冠军”。
  行业要发展,政府的角色同样关键。
  以渌口区为例,通过“店小二”式服务,为企业提供从厂房定制到融资对接的全周期支持。新建标厂与改善环境,吸引了时代新材、飞鹿股份等上市公司设立研发基地。同时,连续四届高分子产业论坛的举办,搭建起技术交易与资本对接的桥梁,累计促成20余项专利转化落地。
  从传统制造到高端赋能
  株洲企业的成功,源于对市场痛点的精准捕捉。
  当传统高分子材料陷入同质化竞争时,株洲企业瞄准航空、新能源等高端领域,以“替代进口 场景创新”双轮驱动。
  比如株洲芳纶纤维及芳纶纸成为国产大飞机唯一供应商,其APU系统减振器、粘性阻尼器等部件通过中国商飞严苛认证。时代工塑的CFRT板材为国内外诸多车企降低电池包重量15%,续航提升10%。兆源机电生产的电磁线,在高铁电机、海上电机组供不应求等。
  这种“场景化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端,更延伸至商业模式。
  株洲企业通过“技术授权 联合开发”模式,与中航工业、中国航发等央企共建20余个联合实验室,将实验室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线上的竞争力。
  株洲高分子材料产品频频“出圈”,本质是一场创新生态的范式革命,以技术攻坚重塑产业链价值,以场景创新打开市场空间,以政策资本构筑发展底座。当柔性显示材料点亮手机屏幕,当芳纶纤维托举起国产大飞机,株洲正以高分子材料的“硬核”突破,带动产业的不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