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市首批科技成果转化“先投后股”项目征集工作顺利完成,入册有效项目达22个,涉及人工智能、北斗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待调研审核工作结束后,将举行项目签约。
“先投后股”重点倾向这些领域
对于“先投后股”的模式定义,可能有创新团队或者企业还不了解。
市“创新成果转化年”活动专班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先投后股”是我市为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早期项目设计的创新财政支持模式,分为两阶段。 在“先投”阶段,财政资金以科研项目形式投入科技型企业,支持研发和成果转化,并约定未来股权转换比例;而“后股”阶段则是当企业实现市场化融资或发展达标后,财政资金按约定转换为股权,政府以“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
“首批项目征集完成并不意味着活动结束,这将是一项长期进行的创新举措。”该负责人说,该模式支持的重点领域涵盖工业软件、人工智能、北斗信息技术、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国家及省市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大学生创业项目。
同时,支持标准为单个项目支持资金不超过预期总投入的50%,上限为50万元。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今年3月以来,为进一步充实“先投后股”专项资金项目评审专家库资源,我市现面向社会征集各领域专家,专家分为产业技术、战略管理、经济金融专家、其他专家4种类型。如产业技术类专家,需主要从事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推广和产业创新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专家征集工作也是常年进行,分批入库,实施动态管理,为后续项目征集与审核提供宝贵建议。”该负责人表示,如在株创新团队或企业有意向,可登录市科技局官网进一步了解或对接。
扶持好项目,株洲正探索新模式
那么“先投后股”的实施,对我市科创工作有何促动。
该负责人表示,通过财政资金“风险共担”机制,解决科创企业早期研发投入大、市场化融资难的问题,填补传统金融机构对高风险、轻资产项目的支持空白。不同于传统无偿补贴,政府通过股权退出实现资金循环利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同时激励企业提升市场化能力,也进一步优化了财政资金效能。
随着“先投后股”模式也将与科创基金港、天使基金等金融平台联动,形成“财政资金 社会资本”协同效应。
“去年,科创基金港引入26家基金机构,我市设立200亿元先进产业集群母基金,加速科技与资本深度融合。”该负责人介绍,随着模式的不断成熟与完善,那么对科技型初创企业来说,将迎来从“幼到小到成长”的全周期金融体系加持。
株洲“先投后股”政策通过制度创新,实现了政府与市场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科技成果转化和科创企业发展注入“强心剂”。未来需进一步优化早期项目筛选机制,深化“投贷联动”,并扩大“耐心资本”规模,推动科技金融从“输血”向“生态重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