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招商,“一把手”马不停蹄。株洲各县市区“一把手”们有何动作?知株侠做了梳理。
春节过后,“走出去”是常态。
沿着时间轴来看,2月13日,荷塘区委书记方靖带队前往深圳当地的硬质合金刀具企业,宣传该区招商政策和活动,吸引潜在投资者。
3月5日至7日,石峰区委书记、株洲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邹志超前往广东多家企业走访,畅通沟通渠道,推动项目合作。
不仅如此,株洲高新区(天元区)、芦淞区、渌口区、茶陵县、炎陵县等县市区党委主要负责人也带队赴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对接洽谈项目,醴陵、攸县等县市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带队到浙江考察企业。
市商务局统计,截至3月上旬,各县市区(园区)“一把手”外出招商活动共计21次,对接企业63家,达成初步合作意向项目8个,推进已落地项目1个。
知株侠注意到,“一把手”外出招商频次虽多,但多而不杂,多而不乱。几乎每一个“一把手”的脚步都紧紧围绕新兴优势产业链,让一流营商环境和优质产业生态的“酒香”飘向“院外”,吸引企业落子。
例如,株洲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刘智勇在深圳、广州等地开展招商活动时,重点走访了当地精密刀具、石墨新材料相关企业。这些都契合了株洲高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
炎陵县委书记尹朝晖在广东考察时,围绕炎陵日益兴起的钽铌产业,重点考察了当地稀有金属冶炼企业。旺盛的市场需求获得了这些企业的强烈兴趣。
各县市区(园区)“一把手”拥有更高的视野和站位,给企业投资提振了信心。而“一把手”带头抓招商引资,通过聚焦与本地特色产业相关的优质项目,释放了抓产业、抓项目、抓发展的鲜明信号。
知株侠还注意到,此轮“一把手”外出走访目标区域明确,大湾区成为首选。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拥有众多优质企业和项目资源,是历年来我市招商项目的重要来源地。
今年以来,各县市区(园区)“一把手”前往粤港澳大湾区招商8次,考察拜访企业35家,占拜访企业总数的56%。“一把手”还前往长三角地区招商4次,前往其他地区招商9次,招商渠道和领域得到不断拓展。
各县市区(园区)“一把手”亲自对接谋划,大大强化了客商投资信心,推动一批合作意向项目初步达成。
石峰区工大科创港等一批项目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已落地的攸县皇图岭香干产业园项目建设进程进一步推动。
值得注意的是,本轮招商走访,二期效应显著。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8个项目中有3个是二期项目,包括渌口区兆源机电二期项目、炎陵县合德安防二期项目、炎陵县春华锂业二期项目。
这些说明,株洲这几年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方面所作的努力取得了效果。
企业都是用脚投票的,地方投资土壤肥沃与否,取决于相关“养料”是否充足。在正常发展逻辑下,企业选择在某个区域再次投资、深化合作,恰是对其产业配套、营商环境、地位格局最好的肯定。
这几年,株洲“心甘情愿、心急如焚”为企业服务,着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企业、项目就地“裂变”催生出“葡萄串效应”,正带动株洲经济结出果实。
一审:邹育婧
二审:何好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