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2-27 00:00:00 来源: 株洲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来源截图
在湘东大地的版图上,株洲醴陵市以其悠久的陶瓷、烟花等传统产业闻名遐迩。顺应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大局,醴陵市以职业技能培训为“匠心之笔”,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勾勒出一幅“产教融合、人才兴城”的壮丽画卷,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订单培训:破解产业发展“人才荒”
醴陵以“订单式培训”为核心,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与人才供给。湖南省韶峰服饰有限公司曾因“制版人才断层、缝纫技术参差”陷入发展瓶颈。醴陵市人社局联合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将课堂搬进车间,量身定制“服装制作工培训班”,覆盖面料知识、裁剪缝纫、制版熨烫全流程。首期培训中,50名员工持证上岗,90%通过考核,企业生产效率提升10%以上,服装质量跃升为行业标杆。 近年来,醴陵市创新“企业点单、政府配菜、学校掌勺”培训模式,建立“用工需求数据库”,2024年共开展订单式培训1597人次,为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
多元共生:构筑技能人才“生态圈”
醴陵市汇聚政府、企业、学校、劳动者多方力量,打造技能生态“热带雨林”。针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推出“零门槛、全免费”培训计划,帮助劳动者快速实现职业转型。醴陵市人社局推动陶瓷烟花职校与头部企业实行“校企联姻”,共建“厂中校”“校中厂”,学生“入学即入岗”,教师“授课兼顾问”。非遗传承人现场示范釉下五彩技艺,学员作品直接进入企业生产线,实现“课堂作品变商品”。
品牌赋能:锻造劳务品牌“金名片”
醴陵市人社局注重深挖产业特色,将技能培训与劳务品牌建设深度融合,打造出一批“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区域金名片。“醴陵陶瓷工匠”品牌依托千年窑火底蕴,培训课程涵盖拉坯、施釉、烧制等非遗技艺,学员结业后由行业协会认证,纳入“工匠人才库”。如今,醴陵陶瓷远销海外,背后正是数千名持证工匠的匠心支撑。全市还构建了“株洲文创瓷师”“湖南电瓷工匠”“醴陵烟花工匠”等品牌矩阵,聚焦陶瓷设计创新、高压电瓷产业装配与质检技能、烟花非遗技艺传承等领域,为产业发展提供多元化人才支撑。
长效续航: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秉承“终身学习”理念,搭建“初级—中级—高级—大师”四级技能晋升通道,让人才成长之路“天堑变通途”。54岁的李年财从“经验派”裁缝转型为持证中级缝纫工后,主动报名高级班,学习智能裁剪设备操作。他说:“技能证书是‘敲门砖’,持续学习才是‘金钥匙’”。醴陵市还通过“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吸引行业领军人才,鼓励本地技能人才参与国家级、省级技能竞赛,提升技能人才的整体水平和社会影响力。设立了20个行业大师工作室,以“师带徒”传承绝活,推动技能人才职业发展。
实践证明,职业技能培训不仅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场”。每一名劳动者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技能坐标”,每一家企业都能收获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密码”。当技能之光点亮千行百业,醴陵正以“匠造之心”书写新时代的产城融合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