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吐故纳新,方能与时俱进。
改革,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描绘新蓝图,明确时间表。而荷塘区,正朝着党中央指引的改革方向奋进。
着力下好简政放权“先手棋”,打好社会管理“组合拳”,打破束缚党建工作的条条框框,将越来越多的改革红利释放出来……全面深化改革,荷塘区,有信心,有决心,更有行动。
如今,这里人们视野开阔,这里的变化日新月异,这里的蓝天愈发清湛。
荷塘区,这颗株洲大地上的璀璨明珠,不断上演着全面深化改革的华美交响曲。
“一门式”政务服务——
百姓张嘴干部跑腿 服务百姓从先从优
作为湖南省首家试点单位,荷塘区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了“一门式”政务服务、“自治家园”大数据库、“智慧荷塘”手机APP三个相互匹配运行的系统,实现了自然人服务事项的“一窗办、一网办、一号办、马上办、全区通办”的政务服务新模式。今年5月,荷塘区“一门式”服务平台创新一举斩获湖南省首届管理创新奖。
便民服务“全区通办” 把“门”开到百姓身边
老年证、生育证、养老保险、工商执照……在荷塘区宋家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前来办事的市民络绎不绝。
“以往,老百姓找政府办事,办哪家事就得进哪家门。现在,老百姓需要什么服务,只要进政务服务中心这一个‘门’,到一个‘窗’,就能全部搞定。”该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说,这样便捷的服务正是得益于荷塘区“一门式”服务平台建设。
2015年9月,荷塘区启动以自然人审批服务事项为主要内容的“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目前,该区梳理整合工商、人社等12个部门的280个事项,纳入“一门式”政务服务系统,将分散在各部门的政务服务和审批事项集中到政务(便民)服务中心,进行统一编码管理,形成“同一事项、同一标准、同一编码”,将审批时限和流程压缩到最短、最简,优化办结时限166项,简化受理层级129项,70%以上的事项实现了即来即办。
为了让便民服务“全区通办”,该区还将办事服务“延伸下移”, 在区、街道、社区三级建立了42个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把64项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类服务事项下放或前移到街道、社区办理,并将过去以部门业务划分的“专项业务办理窗口”合并为“综合受理窗口”,让群众在任一级政务(便民)服务中心的任一个窗口都能办理所有事项,真正把“一门式”政务服务的“门”开到百姓身边。
“互联网 服务” 让政务服务触手可及
打开荷塘区政府门户网站,点击右下角“进入网上便民服务大厅”,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查询202个事项的办事指南;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码,就能实时了解办事记录和进度。不仅如此,通过手机,就能办理审批服务事项!这样的技术在荷塘区并不稀奇。
将服务平台“革新融合”,让线上线下“一网通办”。如今,荷塘区全面建成的实体服务大厅和网上服务大厅,在不改变各部门原有业务系统的前提下,通过接口、跳转等技术,实现了服务事项跨区域远程办理、跨层级联动办理、跨部门协同办理,打破了部门业务“壁垒”。
与“一门式”政务服务创新同步的,是“自治家园”大数据库建设。全区居民的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等18项基本信息全部汇总进入数据库,与“一门式”政务服务系统对接融合,形成了全区性、能共享的民生信息数据库。老百姓仅凭一张身份证便可办理所有事,办事不用在多个部门来回跑动、反复提交材料。
去年9月,荷塘区还上线了 “智慧荷塘”APP。事情怎么办、到哪里办、表格怎么填、进度怎么样,都能通过手机随时随地查询,部分事项甚至可以直接通过手机APP办理,将服务直接送到群众指尖上。
“互联网 党建”新模式——
“智慧通道”让党建服务变得更“聪明”
改革红利向党建工作延伸,勾画和谐蓝图。如今,荷塘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能力建设和“幸福荷塘”民生行动等工作,依托“一门式”政务服务改革和社区“自治家园”建设,创新建立“互联网 党建”新模式,用信息化平台推进党建工作开展。
打造党建“云平台” 党建工作更加规范
9月1日,开展“金秋助学,荷塘党员在行动”活动;9月22日,在职党员进社区……打开宋家桥街道芙蓉社区“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网页上的党建活动列表清晰的列出了该社区党建工作开展情况。
自从荷塘区 “一门式”政务服务平台和“自治家园”大数据库上线以来,不仅完善了党建数据,让党建基础更加扎实,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基层党组织、党员的管理,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基层的负担。
利用系统平台信息统计功能,社区可以一键查找辖区老党员、低保党员、残疾党员等特殊党员,切实提升了党建工作的便捷性、时效性。同时,社区党组织还会第一时间做好“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党建帮扶等活动信息的平台录入,区、街道可在平台第一时间查阅辖区社区党组织开展活动和工作情况,对没有及时开展活动和工作的党组织及时提醒督促。
此外,区委可以通过平台公示功能将党建工作部署至街道、社区,街道、社区均可在平台第一时间收到,并及时做好工作部署、拟定活动方案,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效、便捷、快速的“绿色通道”。
运用大数据分析 党建帮扶更加精准
对流动党员较多的合泰社区等,利用手机信息平台,强化教育和管理;对外来务工子女较多的月塘、合泰地区,引导辖区党员,开展点亮“微心愿”、四点半课堂等志愿服务;对老龄人口较多的流芳社区等,还着力发动党员积极开展“‘黄手环’关爱老人行动”,为老党员、老年人提供贴心服务……在荷塘区,不少享受到党建帮扶的市民感慨称,这些活动帮到“点”子上了。
该区是如何实现精准高效的党建帮扶呢?原来,通过对接“一门式”政务服务系统和“自治家园”大数据库,荷塘区实现了社区、街道、区三级数据共享,并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让党员结构、党员的意见等党建情况,形成动态、实时、真实有“温度”和生命力的数据。
通过对党建数据的分析,该区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群众工作日、党员活动日,有针对性地开展社区党建活动和党建帮扶,确保了党建帮扶举措更加精准,更加贴近社区的实际情况,有效激活了党员争当服务群众先锋的新动力。
走好网上群众路线——
释放指尖上的“政”能量 探索“微信促政”新路子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微信已经由通信工具发展成为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推动着社会形态的变革。荷塘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在全区建立微信网络,通过鲜活的网络表达和主动的引导互动,抢占意识形态重要阵地,打通联系群众有效渠道,构建“马上就办”新平台,在潜移默化中弘扬了主旋律,传递了正能量。
借用微信,打通联系群众渠道
每天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看微信,这样的动作已成为茨菇塘街道工作人员小刘的一个习惯,而她看的主要是辖区内各个小区微信群里居民发来的信息和“在荷塘”“智慧荷塘”微信公众号相关内容。
其实,在荷塘区各个街道,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近年来,该区充分利用微信这一覆盖面广、精准便捷、成本低廉的“草根”工具,构建起覆盖全区、联通政民的沟通网络,让党委、政府的声音直达群众。
该区发动各单位、镇办,分别在区、街道、社区(村)、小区、楼栋等多个层级,按地域、行业、兴趣等不同关联分别建群,并积极发动群众入群,通过“代表”加群,引导关注公众号、分享朋友圈等方法,有效扩大覆盖面。目前,该区已建群组1550余个、群员12.1万余人,“在荷塘”“智慧荷塘”等公众号“圈粉”1.2万余人。
用网络语言,传递身边正能量
9月10日,教师节到来,“在荷塘”上一则“我的老师,你们现在还好吗?”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接踵而来的“教师人气王”评选更是掀起居民热议;10月5日,“在荷塘”发布了首期“荷塘英雄传”,烈士陈林的故事感动不少荷塘人……
这些让我们感动的文章,都是来自于荷塘区网宣办牵头组建的移动互联网传播主创团队。该区按照“不犯政治错误、不犯低级错误、不闹笑话、不冒犯个人、不作假”五条底线,用专业的力量提升“在荷塘”等公众号的采编创作、推广监测水平,并颠覆了传统表达方式,采用鲜活的网络语言,选取紧扣群众需求、贴近日常生活的选题,用图、文、视频、音频并茂的方式,讲述身边故事。
同时,在微信推送节奏上,该区坚持张弛有度原则,按照网民特点和传播规律,科学推送转发,注重意见反馈。目前,该区已集合食品安全、医疗巡诊、学生就学等主题,创作了一大批有感情、有温度的作品,平均阅读点击量达到3万人次以上,最高可达近10万人次。
深化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以创新促和谐 以温情暖人心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城市管理的中心逐步下移,社区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存在着不适应当前社会管理需要的问题,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管理已成为基层政府探索改革的重要任务。针对社会管理工作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荷塘区率先在全市推出了“三社联动”“复转军人之家”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成效喜人。
“三社联动”完善基层社会治理
社区老人多,需要上门服务;流动人口多,安全教育缺乏;打工子弟多,渴望课外活动……一件件具体的小事,就是老百姓的需求。
这些事,政府想管,但太小太细,管不过来;居委会想管,但人手不够,力不从心。荷塘区做出探索,以社区为服务平台、以社会组织为服务载体、以专业社会工作为服务手段,通过社会组织进驻社区,提供更加专业、定制化的服务。
今年荷塘区确定2个街道开展“三社联动”试点,确定8个社区试点建立社区社工站,并利用“自治家园”的大数据库,结合实地了解居民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服务,让数据有“温度”。同时,以坚持问题导向、紧扣群众需求为前提,通过召开居民座谈会、社工座谈会和开展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银龄互助”社工支持空巢老人、“花季护航”关爱留守儿童等6个区级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目前共开展各类活动80余场,受惠群众3000余人次,直接服务个案600余人次,累计服务超过2500小时,直接服务对象满意率达100%。而且,该区还因地制宜打造了9个街道级项目。
此外,荷塘区还建立了一个 “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荷塘区公益服务中心,该中心主要有组织孵化、培育增能、志愿者培训、公益创投、公益众筹、风采展示、交流合作、爱心银行八大职能,为社会组织提供孵化、培育“一条龙”服务,开启了荷塘区创新社会治理和推进公益事业发展新模式。中心共有四层,建筑面积达9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0余家社会组织入驻。目前已经入驻中心的社会组织有7家,另有3家组织正在申请入驻。
“复转军人之家” 提升复转军人凝聚力。
“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人,我宣誓: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6月30日,在荷塘区流芳公园烈士广场,45名复转军人代表在雨中重温入伍誓词。
今年来,荷塘区针对当前复转军人服务和保障方面存在的工作缺乏阵地、服务没人统筹、联系不够紧密等问题,于3月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复转军人之家”建设工作,在全区构建了覆盖区、街道(镇)两级复转军人服务和保障工作站,为全区复转军人提供政策咨询、思想教育、技能培训等服务和保障工作,紧扣“七一”、“八一”等节点积极组织他们开展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
在该区9个街道(镇)的复转军人之家,都安排了武装、民政专干坐班服务,并聘请了1名讲政治、守纪律、高素质的复转军人值班,随时接待来访的复转军人;建立副团职军转干部联点片区工作,面向全区副团级以上转业干部,公开选聘了9名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好的正科职机关干部,对口联系9个街道(镇)。
对需要帮扶的困难复转军人及家庭,各级复转军人之家还采取机关干部“一对一”和复转军人相互帮扶的救助机制,解决个别复转军人个人及家庭的实际困难;对城管协管员、治违队员和城乡社区网格员等区聘岗位,优先从复转军人群体中进行选聘;同时,结合幸福荷塘民生行动,把复转军人作为一个重要服务对象,有效提高了复转军人的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