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湖南省株洲市攸县结合县域实际,突出创新实践,尝试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注入县域元素,探索创争活动本土化,努力实现“五年倍增,福民强县”的社会发展目标。
提炼“攸县精神”,明确创争方向。历时两年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一场“攸县精神”大讨论活动,并通过群众投票的方式确立了“厚德从善、崇文重教、诚信守法、尚勤敢超”十六个字的“攸县精神”。广泛开展“攸县精神”征文、专题座谈和演讲比赛等活动,组建“攸县精神”宣讲团,深入到部门单位、乡镇、村组、企业、学校,全面阐述“攸县精神”的深刻内容和精神实质,在《攸县工作》、《攸县印象》、攸县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媒体开设“攸县精神大家谈”专栏。同时,充分挖掘一批践行“攸县精神”的先进典型,用身边的事教育群众,用身边的人影响群众,用“攸县精神”激励攸县人,让“攸县精神”成为全县创先争优活动中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
学习“六鉴”读本,营造创争氛围。县委组织编撰创先争优公民教育系列读本——《六鉴》,并全县下发12000余册,掀起党员干部学习《六鉴》的高潮。学《思鉴》,比观念与时俱进,做有思想的党员干部;学《德鉴》,比修养高尚纯朴,做有道德的党员干部;学《政鉴》,比勤政为民办事,做有能力的党员干部;学《法鉴》,比守法依法办事,做有原则的党员干部;学《廉鉴》,比廉洁反腐倡廉,做有纪律的党员干部;学《礼鉴》,比形象亲民爱民,做有口碑的党员干部。从思、德、政、廉、法、礼六个方面大力倡导树正气、做实事的工作作风,在全社会营造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推行“五基”规则,夯实创争基础。出台《攸县村级组织工作规则》,对村级组织的基本组织体系、基本职责任务、基本管理制度、基本工作方法、基本待遇保障等“五基”内容进行系统规范和具体细化,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体系,强化村级组织制度管理,注重村级组织激励保障,有力提升了全县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夯实农村创争基础。全县共建立村级群团组织912个,各类文明创建协会、计生协会等协会组织1142个,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8个,新建、改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10余个,并有129名优秀村干部担任县级以上“两代表一委员”。
实施联合办公,创新创争载体。在村级管理制度上大胆创新,实施村级定期联合办公制度。各村党支部、村委会定期在村部,以支村两委成员为主,乡镇办点干部和县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针对村级重要事务、影响稳定和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等开展联合办公。这种新形势下,农村工作方式的推行,让干部下沉到一线,把办公桌搬到群众家门口,与群众面对面,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掌控了社情民意,整合了行政资源,改进了干部作风,规范了村务管理,更好地解决了基层群众诉求,化解了社会隐患矛盾,提升了村级社会管理水平。
落实承诺销号,促进创争长效。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扣承诺、践诺、点评、销号环节,重点落实承诺销号制度,将公开承诺的事项明确完成时限和标准,逐一进行点评和销号,大力促进创先争优活动长效化。坚持上下联动,细化节点灵活提诺,自下而上科学审诺,自上而下公开亮诺,实现常态化承诺。在领导点评环节,实施党员自述、党内互评、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四个步骤,述评结合,实行全员化点评,督促党组织和党员积极践诺、按时履诺。同时坚持绩酬挂钩,量化践诺管理,创新销号模式,严格以诺定酬,实行标准化销号。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承诺为民办实事7961件,完成7627件,销号率为95.8%,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9.2%。
通过一系列的创先争优活动本土化做法,全县上下党群一心,政通民和,社会经济高速发展。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GDP)173.34亿元,增长15.3%,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省十强。(中共攸县县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稿源:中直党建网
编辑:晓 月